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盈盈 《成才之路》2023,(12):25-28
为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历史使命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和“大学生历史使命感问卷”对6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出结果。(1)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历史使命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2)不同群体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历史使命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历史使命感之间存在显著水平的正相关。(4)不同水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在统计学意义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中的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历史使命感各维度具有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2.
傅瑜 《教学随笔》2016,(9):167-167
不同时代的青少年面对的历史课题不同。高校秉持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以“厚德博学”的平台。大学生要把握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律自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有较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我做起,从生活细微处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而新,但是文化多元化所造成的价值观多元化增加了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它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面对这些挑战,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层次、构建大思政模式、创新价值观教育手段等诸多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添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高校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文章提出,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动态平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相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合力;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在实践中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笔者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两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层次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实践行为的现实状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笔者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两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层次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实践行为的现实状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从加强理论“灌输教育”、关注“焦点诉求”和注重“氛围营造”等方面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认同是人从“认知”走向“践行”的纽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是指引发和实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确保其认同过程顺利运行,以实现认同目标的要素系统。该机制运行的前提是大学生获得价值观的需要和认同动机。大学生依据一定的价值观标准进行判断,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的进行“认同”,表现为认知趋同、情感趋同和行为趋同。  相似文献   

9.
陈庆国 《江苏高教》2021,(2):103-107
建构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评价体系,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介体和评价环体“四大要素”,确立了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五大原则”,构建了内容标准、需要标准和实践标准“三大基本标准”,设置了“培育实效”和“践行实效”两大板块的考评内容。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实效评价,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构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1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和走访,内蒙古现行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主的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和团组织搞的以"三下乡"活动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单一、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等问题。本文试图探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引导、社会实践教育、多种载体传播、有效结果反馈"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一个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梁蕾  乔丹丹 《文教资料》2014,(13):131-13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工作迫在眉睫。如今校园内流行的公益广告担负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审美追求、道德修养的重要使命。本文探讨“校园公益广告”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从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关情况,并为我校未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相关对策与建议,笔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实践以及时代价值,随机对我校2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认同度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认同度较为一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理论认同度较低。鉴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既要做到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也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当然更需要增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且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其培育需要经历认同和内化两个阶段。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应该从创新教育解读机制、实践转化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等方面着手,克服单一的灌输式培育机制的不足,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第一粒扣子”的比喻强调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扣好人生的扣子,这需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前进的历史中去追溯、理解和把握其核心内涵。文章通过分析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而阐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最后总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实践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00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的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认同困境的原因,并力求通过实施“一个动态机制,三种有机融合,五个具体路径”的有效模式,来引领和培育0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于实践的过程。新发展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长效化、常态化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准确把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践行要求,探寻有效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1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和走访,内蒙古现行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主的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和团组织搞的以"三下乡"活动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单一、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与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环境中,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新媒体视阈下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与新媒体环境的不适应性、构建项目管理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及其组织架构、线上教育模块与线下实践模块联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项目风险控制进行阐释,最后指出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不可完全替代性,构建项目管理教育模式也应该采取“渐进式”,传统教育模式与创新的教育模式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在大学生中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付洪涛 《文教资料》2014,(15):134-136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的重要主体。“中国梦”的阐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三个倡导”,探索可行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践行“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