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华敏 《学子》2014,(11):30-31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的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入,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近三成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相似文献   

3.
孙艳 《成才之路》2011,(4):78-78
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同时,转化后进生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爱心、热心、细心、诚心和恒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4.
王峰 《陕西教育》2007,(11):8-8
健康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当代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颁布之后,在教育领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起来。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现状更是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平均检出率大多在20%左右,有资料显示更高,因此中小学生必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功能性成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心理素质作为综合素质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却往往被忽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不健康的心理会引起消极的行为影响,妨碍人的成长与发展,最终影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关专家指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压力过大,缺乏挫折教育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指导和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并预防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韵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9.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成立宪章中就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对健康的另一半———心理健康日益关注的热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逐渐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优质心理活动课程的设计,良好心理辅导模式的创立,系列心理教育课题的开展,也都是始于部分起步较早、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它们积极有效的尝试,为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学校心理教育体…  相似文献   

10.
刘建林 《学子》2014,(2):42-43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多变的21世纪,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小学校的重视,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何为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出现的偏差和障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度义明的时代。文明的时代呼唤健康的人。而健康人的含义应该包括三大要素:生理平衡(没有身体疾病)、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社会成熟(具有社会的适应能力)。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更多的教育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心理教…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要求这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德育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倾向性,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心理素质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广泛性和长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心理素质的形成很关键的取决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绪表现、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持证率引发的思考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隔十年后的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教育学家指出:"必须把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未成年人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