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基于儿童立场进行课程的设计,通过资源整合进行课程实施,关注生命发展进行课程评价。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的课改背景下,儿童立场的英语课堂就是教师以"长大的儿童"的角色去诠释新教材,挖掘、拓展和实践新教材,让英语课堂彰显生动而充满灵性的个性魅力。站在儿童的角度,细化教学目标;顺应儿童的心理,整体创设情境;尊重儿童的差异,注重话语引领;满足儿童的需求,丰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普遍性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碰到站在何种立场,持着何种观点,运用何种方法的问题(就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广义而言)。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是如此(如“地心说”与“日心说”),社会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是如此(如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维科学的认识和实践也是如此(如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具体科学是如此,哲学(如黑格尔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也是如此。只要人们在活动着,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问题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中外古今以至未来,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4.
"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生本教育哲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这就是其"学生本位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成尚荣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中有句精辟的论述"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立场."这句话明确地指出:现代教育应当是关注儿童,具体地说,应该是关注儿童的视角,研究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只有站在儿  相似文献   

6.
儿童观与教育行为之间是相互构建、相互生成的。不同的儿童观决定了儿童哲学教育的不同理念和路径,儿童观的确立,在中外都经历了从单一平面到多面立体、从简单对立到复杂多元、从客位视点到主位立场的演变。儿童哲学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关注,我国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让儿童哲学不仅作为一门课程而独立存在,而且作为理念和方法向更多的学科课程乃至课外校外活动拓展延伸。儿童是属于未来的,也是体验和见证当下的;儿童哲学要面对的未来社会和未来学习是值得期待的;未来的儿童哲学教育,将走向对“人”与“智慧”的兼爱,走向哲学与学科及生活的融合,走向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大众哲学”。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后,"人"的发现使儿童从成人的玩偶和附属中解放了出来,儿童开始进入新文学者们的创作视域,由此出现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是五四后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至今仍受追捧;丰子恺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站在"儿童崇拜"的立场进行儿童题材创作的文学家。他们的儿童散文创作在写作立场、文本挖掘重点、抒情言说方式都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实践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的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哲学的实践界定对于克服实践的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的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面对文本应该在心性上重返童年,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是否需要"来思量文本价值,从"儿童是否可能"来取舍文本价值,这样才能在教学文本时与孩子形成共感和交感。我认为,儿童立场———应是把握文本价值观的重要基点。一、把握文本价值观需要确立"儿童为本"在"课文价值取向"的概念中,第一要把握作者的价值取向。对于作者的价值取向,既有认同、接受、赞赏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异义和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本义是自由。对儿童探究、游戏的天性,哲学、艺术的创造性以及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我们认识仍然很不到位,发现很不够。对儿童的可爱和伟大,我们仍是有着多种不解和误解。这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儿童观,站到儿童立场上去,否则,教育注定在陈旧、落后的圈子里徘徊,在徘徊中倒退,在倒退中最终失败。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坚守"儿童立场"。但当我们真正以"儿童立场"来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却发现在这方面有着诸多缺失。那么,教师该如何走进儿童的心灵,站在儿童的立场展开语文教学呢?本人以《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备课过程中关注学生,落实语用教学的。《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首篇课文。通过单元导语,我们知道本组课文主要展  相似文献   

12.
论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 ,对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教育哲学的转化才得以实现的。因此 ,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必须重视教育哲学研究 ,通过教育哲学的理性思考 ,为教育改革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通过明晰"自己"的价值定位,明确"儿童"的培养目标,明了"课程"的实施路径。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14.
"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无论何种教育,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儿童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意、态度、品性等的发展)的现实。"小学教育要站在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15.
儿童观是人们如何看待、评价儿童的基本理念或基本态度。儿童观影响儿童教育的理念、路径、方式与实践行动。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立场与儿童教育实践。儿童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要求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思现代儿童教育实践的应有状态,必须站在儿童发展的视角予其以关注,予现代儿童观以必要的人文关怀。这在今天不仅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是现代儿童教育应然的价值追问。  相似文献   

16.
童年是人生一段特殊的历程,有着独特的成长密码。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拥有与成人不同的精神世界。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的视角来探索、体验,内化,直至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才是"有道德"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不同,对“实践标准”命题的理解、论证也不同。在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中,对“实践标准”的理解、论证存在着严重的逻辑困难,它的论证实际上是自我否定的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主义。只有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才能全面地理解、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围绕其商务笔记本系列产品,惠普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探索推进了"功能主义设计哲学"的理念——这是一个站在用户的立场,让一台笔记本电脑承载的每项功能都有具体依托的设计理念。"功能主义设计哲学"的概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元素:极致商务主义、新简单主义和未来主义。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视角设计课程。站在儿童立场教数学,就要紧贴儿童的心灵层面,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现状为前提,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儿童一道去探索新知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方式。下面通过案例——两位教师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的不同教学架构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