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读书”专版要热中求好光明日报去年12月2日刊登报道《报人争办“读书”版》指出:创办“读书”版,是1994年报界流行的新时尚。诸多报纸以“倡导健康读书风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为出版界和读书界架桥梁、通信息,确实是个好现象。但是,在这风风火火办...  相似文献   

2.
一张报纸是由版面组成的,版面一般分专版和综合版。不管是专版还是综合版,一般都少不了栏目。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缺乏支撑;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报纸就难以创立名牌;办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如同为报纸“画龙点睛”,可以增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媒体凝聚人气,提升知名度。可见,栏目在报纸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如何打造报纸的名栏目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种医学科普期刊如雨后春笋不说,原有的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几乎都增设了健康栏目,一大批非医学专业的编辑、记者,担负起了医学科普的重任。如何办好医学科普版或栏目,成了许多同行需要面对的新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办好医学科普专版或栏目呢?以我从事医学科普工作十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住好的医学科普选题。因为选题抓好了,套用一句当前的流行语,就是“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显然,这既是达到医学科普目的的前提,又是报纸、期刊增设医学科普版或栏目的目的。而怎样才能抓住好的医学科普选题呢?做一名优秀的医学科普编辑、…  相似文献   

5.
台湾报纸的“读书版”解路英多年来,台湾报纸多注重“书讯和出版”共生问题,几家王要报纸都编有自己的“读书版”,而且各具特色。台湾《自立早报》的“读书生活”,从1992虫2月创刊至今己一年多,原为周日出版,新近改于每周一全版见报。主编是顾秀贤,编辑陈昭如...  相似文献   

6.
栏目是报纸版面的骨架,好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一张报纸就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栏目对报纸的新闻版固然很重要,而对专版更是重要。现结合《黑龙江新闻》专版栏目的实际,谈谈报纸栏目设置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保障与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设立了医疗保健与养生类专版(以下简称健康版)。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报纸的健康版并不“健康”,造成了对报纸和读者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对健康版进行“体检”,找出“病因”,祛除“疾病”,从而保证健康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体裁的“十八般兵器”中,言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被称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言论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张报纸思想力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一张没有出色言论的报纸是一张没有品位的报纸。许多报纸都有固定的言论栏目。特别是近几年,时评风起,越来越多的报刊开辟了时评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以及我省的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等都开辟了时评专版,刊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言论。但是在言论写作中也存在选题雷同、思想肤浅、观念陈旧、议论空泛、语言粗疏的问题,本文着重就言论写作的语言技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1.
在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省,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搞好民族宣传。1985年2月,贵州日报建立了民族报道部,在三版恢复了每周一期的《民族团结》专版,二版增设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专栏,每周两期,一版增加了民族报道要闻。去年,在一版刊登的有关消息,被人民日报转载两篇,《民族团结》专版的稿件,有十一篇被省文联编入  相似文献   

12.
让专版的“脸面”亮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网络媒体的劲崛起,对传统的报纸宣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争夺读者,占领市场,各报纷纷打出“特色牌”———办周刊,开辟专版。专版已成为报纸宣传一个极具色的重要阵地。讲究专版的版面艺术,让它的“脸面”亮起来,对提高报纸的宣传效益,关系极大。解放军报作为中军委机关报,对专版的版面要求,有其独特的标准。此标准,我在分管军事部专版宣传过程中,与负责版的编辑一道,对专版的版面艺术作了一些探索。专版的定位决定版面的整体风格解放军报扩版后,有专版十几个,仅军事部负责专版就有4个半。…  相似文献   

13.
“小汽车报”前的感喟朽木随着报纸的扩版增页,这几年,专版日益走红起来,越办越多,越办越大,越办越具体。比如从去年起,有些报纸竞用4个版的篇幅去办专版──当然不是去办理论版等传统版面,而是去瞄准新东西、新玩意,能吸21住人的“新事物”。翻开现在的8版日...  相似文献   

14.
在厚报时代,报纸新闻专版的划分正日益细化,政法、经济、教育、娱、体育等传统新闻专版不仅家家都有,而且版面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铺天盖地非此即彼的“克隆”专版和栏目,面对报纸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如何独辟蹊径,创造特色,成为报纸真正比拼高下的砝码。武汉晚报“范春歌工作室”创刊于2004年4月1日的《人物新闻》,便是在这种同质竞争中“破茧而出”的新闻专版。  相似文献   

15.
专业报纸要有自己特色的专版专版在报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专版的定位是否准确,特色是否鲜明,直接关乎其生命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报业格局和市场形势,报纸专版的定位和创新成了颇受新闻界关注的一个课题。现在不少综合类的报纸都结合广告设置专版,譬如《汽车》、《楼市》、《教育》、《电子》等,这些专版虽说各具特色,但许多雷同的设置却让读者没有了新鲜感,“千版一面”的现象让报纸失去自己独特的风格。专业报纸的专版显然不能走这条路子。专业报纸的出路在于圈定自己的读者群,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报思路。版面的风格要适合特定的读者群“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开辟专版的宗旨就是为特定的读者群服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口味,这就需要专版办出独特的风格,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老年生活报》把“维权、益寿、温故、知新”作为办报宗旨,其专版也就应该围绕这一宗旨设置,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求。针对老年人关心健康的问题,我们把三版定为“延年益寿”版,每期必出,从健康知识谈到治病小偏方,通俗易懂,方便实用;围绕“六个老有”,我们还分别开没了“学府”、“...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是由版面组成的,不管是专版还是综合版,一般都少不了栏目。如果把一张报纸比成机体,那么,版面就好比系统,栏目就好比组织,文章就好比细胞。可见,栏目在报纸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打造出报纸的名栏目对提高一张报纸的品味与知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要树立报纸的品牌,必须发挥单个栏目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叶进 《新闻前哨》2006,(6):19-20
2005年,我在《荆门日报》主办“县乡新闻”,这个专版每周出两期,实际上是个“农村版”。我常在下乡采访时,向基层干部和爱看报的农民朋友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办的这张报纸,究竟有多少农民朋友在阅读?大家最喜欢看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看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党委机关报在探索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相继兴办了都市服务类专刊专版。这些专刊专版的编辑记者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遭遇:当他们付出了比办机关报本身要多出几倍的努力,费尽心血策划、采写、编辑,终于制造出自己认为“不错”的产品时,却往往被市场冷眼。但却又常常有他们自己认为不尽如意的报纸,在市场上又出奇的“火”。这种“反常”现象不能不引起报人们思考。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对都市服务类报纸和机关报的这类专刊专版进行了一些市场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其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在报界老生常谈的问题——报纸的市场定位问…  相似文献   

19.
现在,各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摘在整个报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体现内容为王的重要形式.许多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纷纷增设了文摘专栏或专版.从去年年初开始,枣庄日报副刊开设了"每周文摘"专版.怎样才能把文摘专版办得有声有色,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呢?作为该版的责任编辑,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赖新蜀  王一 《新闻界》2002,(4):26-27
党报做大做强,贵在创新。去年7月1日出刊的成都日报,在做强势报纸的探索中,除了新闻版创新的尝试,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在与新闻区分度最大的副刊,打造品牌专版,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名编辑名记者。一年运作,“访谈”专版凸显时代特色,《访谈工作室》记者脱颖而出——————采访札记“编委会的决心”成都日报出刊时,编委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通过创办新型城市党报,铸造媒体强势。针对副刊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注重研究读者需要,引导调整读者结构。现在的读者应该是年龄越来越往下,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