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孤立粒子荷电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场理论出发,讨论了静电除尘器中粉尘粒子的荷电机理,给出了反映粒子荷电状态的基本方程,指出了粒子大小、外加电压和电场结构等因素对粒子荷电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了颗粒和颗粒微团受静电力牵引撞击荷电液滴过程。研究发现:部分颗粒到达荷电液滴表面后出现撞击反弹现象,当撞击角小于85°时,接近50% 的颗粒发生反弹;颗粒微团由于结构松散在撞击荷电液滴后发生解体,大部分子颗粒被排斥反弹。部分体积较大的颗粒微团由于吸收过量空间电荷导致极性与荷电液滴一致,受库仑斥力作用在接触液滴表面以前发生逃逸。细颗粒物出现反弹、解体以及逃逸等二次飞散现象明显降低荷电液滴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显微高速数码摄像技术对不相溶醇油体系中醇相荷电液滴的破碎行为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精确捕捉不同场强下荷电液滴在油相中的显微形貌特征,得到荷电液滴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破碎过程和演变细节,探究荷电液滴在不同破碎模式下的形成机理。定量分析荷电液滴尺寸与电压和流量的关系,得到液滴粒径累计分布规律和液滴粒径分布的Rosin-Rammler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电场强度增加,液滴尺寸迅速下降,粒径分布均匀性提高。电场使相间作用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实验表明,水雾除尘也可用于粮食粉尘,但对20μm以下的微细粉尘效果较差。理论试验表明,让水雾带上静电(即水雾荷电),其对微细粮食粉尘的降尘效果可提高到20倍以上。荷电水雾的喷水量、荷电量及其电极性与粉尘荷电量及其极性直接相关。荷电水雾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筒仓的粮食粉尘,且能有效地消除粉尘所带静电,是粮食筒仓降尘防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内纳米颗粒沉积及荷电的数值模型,耦合流场、电场、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子模型,研究ESP内纳米颗粒的运动与荷电特性。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在ESP中的受力方向和大小会随着其运动而不断改变,其沉积效率曲线相较于微米级颗粒,呈现出U型的特征,经证明这是由纳米颗粒所受体积力的主要类型和大小随着粒径不断变化决定的。此外纳米颗粒的荷电机理也会发生变化,荷电量与粒径和喷射浓度的大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颗粒所受库仑力的同时还会间接影响电晕放电,甚至造成电晕封闭,严重影响颗粒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6.
管道输送粉体粒子起电电荷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粉体粒子在管道输送过程中起电电荷分布实验装置,并利用最新的实验分析设备,开展相应的大量粉体粒子起电电荷分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粉体粒子电荷从负到正呈广泛分布;当管道长度L>0.05 m时,平均碰撞次数n-随管道长度线性增加;粒子平均电荷量q-m作为1个函数与粒子电荷方差σ2有关;电荷方差σ2随平均粒子电荷的增加而增加;粒子碰撞起电系数平均值k-随管道长度的增加快速地变成1个常量.  相似文献   

7.
对绝缘介质粒子通过匀强高压静电场时运动轨迹的研究表明,粒子的运动轨迹主要取决于粒子的质量、密度、表面形状、荷电量及电场强度等因素,当两种粒子的种类确定后,它们的 Fe K/m 值差别越大,其运动轨迹差别也越大,越易于分选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测量方法对荷电细水雾空气净化技术的机理进行研究.将荷电细水雾空净技术的作用机制归纳为直接净化和间接净化.研究获得直接净化机制的作用效果与时间的关系,给出综合净化机制作用下的净化效果和自然沉降情况下污染物的衰减状况,得出各净化机制的单独作用效果.随着室内相对湿度的增加,直接净化机制的作用效果显著提高,而自然沉降的作用效果始终很小.  相似文献   

9.
粉体同轴圆柱料仓放电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柱形金属料仓灌充粉体时料仓中粉体电荷的累积,提出采取在金属料仓中装设电晕导线、利用柱形同轴电极结构消除进入料仓的粉体荷电等方法;基于泊松方程,建立同轴圆柱料仓电晕放电物理模型;根据柱形料仓的等效电容和影响料仓粉体荷电的因素,推导出柱型电极电压与电晕电流之间的精确关系;通过分析粉体料仓电晕放电的条件和同轴圆柱导线半径大小对电晕电流的影响,解决消除粉体料仓的电荷累积问题.  相似文献   

10.
"荷"是古今作家爱歌咏的对象,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对"荷"的歌咏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分析歌咏"荷"之形态美;借"荷"写爱情;以"荷"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荷"喻女子;借"荷"抒羁旅之愁;借"荷"的品质言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0年4月北京一次浮尘天气完整的观测资料为例,进行元素化学分析。本次浮尘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为181.49μg/m3,小于同一监测分析方法下沙尘暴期的总元素质量浓度,浮尘过后与1999年3月非沙尘期的元素总浓度相近。浮尘后Al, Fe, K, Ca, Si, Ti, Mn元素浓度谱分布图形状发生改变,可能暗示着新一轮的大气污染物积累。本次浮尘事件中粗细粒子中外来源的贡献量各不相同,分别为82.8%和34.5%。  相似文献   

12.
对空气中尘埃的大小和数量进行检测是环境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着重介绍利用高速单片机--ATMEL公司的MEGA8515CPU技术实现激光尘埃的智能检测,并在需要时将数据远程通信至监控系统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不同类型扬尘源排放清单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美国环保署AP-42方法及观测资料,估算2010年南京市土壤扬尘、铺装道路扬尘和城区施工扬尘的排放,并给出3 km×3km分辨率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3类扬尘PM10排放分别为0.0261、6.727、0.754万t.铺装道路扬尘的贡献最大,从市区向南北城郊方向,排放逐渐减少.比较而言,南京市3类扬尘PM10的排放总量小于上海,约相当于本市工业排放的67.3%.  相似文献   

14.
来自于西北非洲的沙尘粒子经常被输送到北大西洋(50°W~20°W,10°N~25°N)区域,夏季7月份最为明显,沙尘输送带位于两逆温层之间.沙尘的辐射效应主要体现在冷却海表面而加热低对流层,因此沙尘有可能通过影响大气垂直稳定度从而影响海洋层云.试图通过分析1984年至1989年共6年的7月份沙尘气溶胶、云观测资料来揭示沙尘气溶胶与大气稳定度以及层云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能够通过影响大气稳定度而对层云产生影响,尽管该信号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不容易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15.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的中国西北沙漠区是东亚地区主要沙尘释放源区之一。本文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用气候模式(CCM3)与一个沙尘释放和沉降模式(DEAD)相嵌套、能够反映沙尘扬起及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耦合模式系统(CCM3-DEAD),通过改变中国西北沙漠-半沙漠区下垫面类型的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西北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对东亚地区沙尘释放及大气粉尘含量变化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状况与沙尘释放关系密切,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可明显抑制沙尘的释放。中国西北沙漠-半沙漠区地表的改善,可引起整个中国北方至蒙古国的大气粉尘含量减少,使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假设以塔克拉玛干为主的沙漠-半沙漠区不存在(当地地表类型若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则整个中国北方沙尘释放和沉降通量仅为目前的50%左右。模式中分4个粒级描述沙尘释放及沉降通量,其中1.0~2.5μm和2.5~5.0μm两个粒级的贡献约占总通量的76%,对比试验显示在没有塔克拉玛干等沙漠存在的情况下这两个粒径释放通量大大降低。由西北沙漠-半沙漠区释放的沙尘,经大气环流传输可直接影响到我国东北、华北等东部地区的大气粉尘状况,并对日本、韩国及其周边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使用遥控飞机搭载的光学粒子计数器与其他探空传感器,进行了近30天的连续观测,获得敦煌地面到约1000m高度气溶胶的分粒径级的数混合比,以及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垂直分布数据.数据表明,近地层气溶胶在夜间的对流混合是影响其日间垂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细粒子(0.3μm1.0μm)则是夏季比春季低.粒径在2.0μm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采集的长短期降尘、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彩绘漆层进行了SEM-EDX研究,在大气悬浮颗粒、短期和长期降尘中,含硫颗粒的粒径分别为0.9~22.8μm、1.0~29.0μm和1.2~37.7μm,多为石膏与粘土或石英以内部混合的状态存在。降尘中的附着型絮状硫酸钙多于大气悬浮颗粒物中,显示降尘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了累进的化学反应。彩绘漆层表面的坑和裂隙附近观察到原位生长的硫酸钙晶体,显示漆层材料或降尘颗粒物与大气二氧化硫之间的酸化学反应,可能是彩绘漆层表面受侵蚀形成微小坑和裂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质子微探针技术,分析单个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将微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Micro-PIXE)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结合,查证上海市2004年冬季城市大气气溶胶PM10中含Pb单颗粒物的来源。结果在上海大气气溶胶PM10中识别出七种铅污染排放源,它们分别是:汽车尾气,钢铁工业排尘,燃煤烟尘,土壤扬尘,柴油车尾气,助动车尾气和水泥尘。其中,钢铁工业排尘和燃煤排尘是禁止使用有铅汽油后上海市地区大气铅污染的最主要排放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