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诗歌入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征.这一现象的成因有三即"史传"与"诗骚"的融合;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合;通俗文学之间的融合.探讨形成原因,了解诗歌在小说中的作用,明确诗入小说的弊端,对我们深入研究古代小说的民族形成和民族特色会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2.
《狄公案》系列小说于20世纪40年代末陆续问世,享誉世界。其作者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中国公案小说启发下融合西方侦探小说写作模式,为《狄公案》系列小说注入了新的血液。小说主人公—狄公也迥异于传统公案小说中的官员形象,重推理实证而不高居公堂,开明仁厚,断案如神,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本文深入分析了高罗佩笔下的狄公对传统公案小说中官员形象的继承与创新:狄公开明仁厚,尊重女性,平等待人,成为不受传统男权社会道德体制束缚的新型官员;高罗佩在敏锐察觉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分流后,自觉运用西方侦探小说叙事手法对狄公形象的再创造,使其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虽都以侦破探察案件为内容,但两者无论从断案执法主体、破案方式、情节构造和叙述视角来看,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疫病书写散见于明清白话、文言小说之中。对疫病书写的综合性研究能够挖掘其被学界所忽视的文献、文学价值。从文献价值来看,疫病书写中所述致病源包括天灾、人祸和病气侵扰;治疗手段主要有求仙问卜、以孝疗疫,神医术士救世。这些内容蕴含了古代大众对天道伦常、传统医理的理解与运用,是研究古代民俗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就文学价值来看,疫病书写作为叙事结构、叙事工具对小说叙事本身有着极大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科举非常重视试判。作为考察吏能的文体,并不似唐代杜佑所说专以难人为能事;判题本身被赋予了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文人政治下受尚文风尚的影响,在判体文中,吏能主要表现为学问精通、文章美丽。  相似文献   

6.
演义小说这一文体源自史传.历史叙事的三大要素事、文、义与《三国志演义》的事、文、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史上首部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事”进行推演,通过《资治通鉴纲目》远绍《春秋》之“义”,而发之于通俗生动之“文”.事、文、义三者的融合促进了“演义”的正式生成,并规定了“演义”的体式特征;三者的游离和矛盾促进了演义与历史的分化,进一步使充斥于古代小说中的道德劝戒逐渐虚化为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7.
“书判”作为司法判决文书,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唐宋社会变革中,书判也发生了由拟判向实判、由骈判向散判的转化、由刑事书判向民事书判的发展。书判的这些变化,不仅是书判自身由形式性走向实用性的重要表现,而且是法制成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唐代书法艺术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各个阶层都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唐代公主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唐代女性地位的普遍提高,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公主日常就很重视书法学习,加之社会上书法学习蔚然成风,皇室重视培养;公主身份尊贵,有较好的客观学习条件,所以唐代的很多公主都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杰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店名标牌是商业区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语言,具有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的意义。广州商业区的店名标牌包含多种互文,如语码互文、体裁互文和多模态互文等类型,这些互文通过文本的语境重构实现店名标牌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通过话语和社会实践的重构,体现经济文化意义,有效传递商铺的定位、商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等信息,折射出广州城市多元经济文化的特点,展现了广州商业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其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跨文化、跨区域融合阶段。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判文献在宋元时期的书目中多有记载,明代以后除张黛、白居易的外却基本消失殆尽,对其存佚细致梳理,可以看到唐人判集在后代流传的实际状况。《全唐文》所收拟判大都从《文苑英华》辑入,然二者拟判龃龉之处也甚多。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宗教得到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期,也是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一步融合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时期,因此,佛教对于文人和文学也就有更巨大的影响"[1]。道教在唐代得到特别的崇重,带上了"御用宗教"的性质。许多帝王亲自求仙、炼丹,极大地提高了道教和道士们的社会地位,扩大了道教的影响,鼓起社会上下崇重道教的潮流。在这种社会气氛下,文人们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浸染[2]。儒家思想在唐代虽然不能定于一尊,但唐代发达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士人建功立业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平台,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在唐代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致君尧舜上"是唐代文人共同的理想。步入中晚唐后,唐王朝国势衰微,文人的命运更加坎坷,精神上的苦闷和矛盾也更多,佛、道便成了文人们寻求安慰之所。作为中唐著名的诗人,三教思想对李绅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豪侠小说的初创阶段,也是我国杂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人豪侠小说非常注重侠客的武技描写。这种描写,除了受佛道神秘色彩影响外,更多显示着与杂技的密切关系:一是对侠客武技的描写部分或全部借用了杂技幻术技艺中的某些技巧;二是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一些侠客形象,尤其是女侠形象,多来自对杂技幻术艺人的形象借用。这种重要的艺术借鉴,不但标志着唐代豪侠小说的定型与成熟,而且以女侠的闪亮登场和高超技艺,提高了唐人豪侠小说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直接启发了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武技描写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欧洲的小说起源于古代希腊;不过,希腊文学如同全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一样,以人民口头创作为起点;在书面文学中,开始时也以诗歌称盛,真正的散文小说的出现晚到了公元后一、二世纪。其实,公元前146年希腊已被罗马征服,公元后一、二世纪已至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时期。只是这些初期的小说家仍以希腊文著述,所以通称为希腊晚期文学。在散文小说诞生之前,小说的几种要素在早期的文艺创作中已有滥觞。荷马史诗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特別是《奥德修纪》中有激情,有海上的冒险奇遇,有奴隶主家庭生活的反映。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里,出现了社会现实生活的写  相似文献   

14.
真实与虚构以及二者之问的关系是小说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相关理论的追溯与爬梳,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关于真实性与虚构性的问题,并由此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虚实”范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创作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借鉴与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对古代小说故事结构与传奇特色的创造性运用;二是在写作技巧上借鉴西方心理描写方法并与传统巧妙结合;三是在语言运用上主动向古代小说学习,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唐代进士科最初仅试策文,高宗显庆后至玄宗开元时,进士科杂文试诗、赋体与箴、铭、论、表、颂、赞诸体兼用,在文、实两方面掌握的较为平衡。此后或偏文而单用诗、赋体,或偏实而单用箴、铭、论、表、颂、赞诸体,因而招致不少微词。唐代进士科杂文试的文体规定和应试难度,必然使举子注重从小苦练与应试有关的文体,并用得意之作先期行卷,为进士及第创造条件。唐代举子用于行卷的文体,大致与进士科杂文试的文体相似或相近,因为这样易于得到显人名公和主试官的认同,最终进士及第。尽管尚难绝对排除唐代举子用小说行卷现象的存在,但在当时被视为驳杂无实的小说体,有悖进士科杂文试的主流文体,一般举子并不用小说体行卷,更不可能由此而致唐人小说的兴盛。  相似文献   

17.
山魈作为一种古老的山岳精怪,其信仰源远流长。神怪小说中的众多山魈故事就是对古代山魈信仰的集中反映。就信仰层面来讲,不同时期的神怪小说所反映的山魈信仰变化不大,表明此种信仰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就文学表现来看,山魈故事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并且所塑造的山魈形象出现了人格化、人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异同,进而分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可信度,发现这些书籍总体可信度都比较高,并非杜撰、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在古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诏敕律令等政书类文献,研究体育在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选取唐代这一典型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探究其体育文化的形态与特点,以期能体现古代体育文化与整体社会观念及价值体系的相互适应,发掘古代体育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