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道教史上的兴盛发展时期,也是道教从民间宗教跃升为国家宗教,并对唐代社会产生影响的重要时期。史籍道经中有关唐代国家行用道教投龙的记载,是道教仪式已上升为国家祭祀大典的有力说明。唐代帝王热衷于投龙是崇信道教所致,投龙仪式更反映出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崇道风尚。从道教经法制度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投龙仪式具有宗教功能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水师范学院贾来生博士新著《道教生育思想研究》近日由巴蜀书社精装出版。《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既是贾来生博士攻读博士学位的结晶,也是其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结项之作,是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丛书之一。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宗教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道教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与人口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是道教研究中鲜有人研究的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新领域。贾来生博士长期钻研道家道教思想,近年来致力于道家道教生育思想的研究,先后撰写并发表《论道家道教中的生育和谐思想》、《文昌信仰生育思想初探》、《老子生育思想探微》等一系列论文,将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影响深远的道教思想与医学中的生育护理理念相融合,并进行现代诠释,《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作者汇通宗教与医学、融合经典与现代的又一力作。它既可以说是传统宗教思想的新解读,又可以说是现代医学中妇婴护理思想或者人口学研究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一次有益探索。该书视野独特,选材精当,深入浅出,是一部系统探索道教与现代医学生育思想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到达鼎盛时期。这种佛教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唐代文人的创作。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文人王维就有"诗佛"之称。《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这首诗又是王维佛教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清楚地阐释了王维思想中的"空无观"和"清净自性"的佛性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维认为万有皆空,人的感受也是虚假的存在,一切实相都没有实体,只有通过清净自性的方法才能克服人生的苦痛烦恼,才能真正地解脱。  相似文献   

4.
目连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戏剧,明清时期徽州祁门人郑之珍取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本子重新编撰成《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开始在皖南民间演唱。戏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思想,主要有佛教的救度思想、道教的检察思想、阴间的审判思想以及民间的临终追荐与超度思想等,这些宗教思想通过戏剧的演唱与流传对皖南乃至江南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佛教居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大规模翻译佛经,对许多著名高僧给以礼遇,有种种佞佛举动。在佛教居先之同时,武则天又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之所以主张佛教居先,一是为了表示对李唐王朝的彻底否定,二是为了对佛教徒在以周代唐过程中的功绩表示回报,三是与武则天个人的佛教信仰及身世经历有关。给道教以合法地位,则是由宗教的性质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作用所决定的。唐中宗重新即位伊始,虽曾倡言中兴,有意抬高道教的地位,但不久又改变初衷,继承武则天宗教政策。中宗在佛教居先政策的同时,也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则是由唐代君主(武则天除外)都攀附道祖老子为其始祖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深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凝聚着儒家、佛教、道教等文化内涵。本文从道教教义哲理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关系,研究其文化内涵,对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初唐道士成玄英是唐代道教"重玄"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他认为"道"最基本的特点是"虚通";"道"作为本体既没有实体性,也没有抽象性,而具有一种现象性。这反映了唐代道教哲学比较高的思辨水平。在这一"道"论思想的基础上,成玄英阐述了其"万类参差无非独化者也"的物质观,"道契重玄,境智双绝"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其素分,任其天然"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成玄英"重玄"论的道教思想在有唐一代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唐代佛教鼎盛,佛教神祇信仰广泛普及于民间社会,并影响到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一个由男性所创造、并由男性权力结构支配的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唐代妇女信佛的热情与执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唐代中国化的大乘佛教神祇信仰,不仅使唐代现实生活中的广大妇女在精神解脱、情感体验和参与宗教社会活动方面拥有了同男性同样的权利,而且还为世俗社会那些难以扮演社会角色的女性信众提供了某些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场所,使得她们得以从宗教活动中获得了一种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云寺石窟开凿于北朝,创始于北魏的可能性最大,至隋唐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千佛"(遗迹)塑造于北朝至隋唐期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立于中唐时期。"大云寺"之名始自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主要表现佛教内容,也包括儒家、道教和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宗教,除某些原始自然宗教外,大多数神学宗教是不能涵容强烈攻击行为的。佛教更是如此。但在中国佛教中却出现了有名的少林武术,这种现象是极其特殊的,这是由于,出于种种历史机缘和个人因素,中国佛教同武术文化之间发生了一种粘附性的双边关系:其一,创寺者跋陀及其弟子个人嗜武因素;其二,当时的阶级冲突因素;其三,少林僧助唐事件;其四,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发源地所提供的特殊宗教宽容因素。正是因为以上因索的整合作用和合力,导致了明清时期武术同佛教共同创造出了少林武术,形成了以少林拳和少林棍为核心的武术拳械技术体系。但是,中国武术同佛教理论还没有发展为日本武道那样的禅武内涵性融合,这是今后中国少林武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12.
皖江地区宗教文化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皖江宗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中心的禅宗文化,以九华山为中心的地藏文化,以巢湖、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以及以沿江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五大宗教按其宗教伦理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佛教解决的是人的生死问题,道教解决的是生命的超越问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合为一种,解决的是人的现世生存问题.这三种宗教伦理是皖江宗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皖江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道教盛行,涌现出大量的道教信仰者,妇女群体就是其中一支。她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信仰道教的原因各式各样。由于道教自身的局限,信仰道教的妇女人数相对于佛教是比较少的。即便如此,妇女群体尤其是后妃公主信仰道教,为唐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开放及对外交流空前繁荣的唐代,早已传入中国的佛教依旧方兴未艾,西方传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亦先后流行于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唐代长安等地所流行的祆教、景教、摩尼教及佛教等并不纯是来自西亚、罗马、印度或经中亚而传播来的宗教,而是指其在东传的过程中,受到中亚等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带有中亚风格与色彩的宗教。唐代中原一带的外来宗教与中亚文明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各种宗教也十分活跃,除原有的佛道二教之外,又出现了许多外来的新宗教,如景教、袄教、摩尼教等等。尤其是佛教,宗派纷生,寺庙林立,谈禅之风遍及帝王公卿、工商百姓。宗教活动的盛行,势必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唐代政府制订相应的宗教政策,使之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兼容并收诸教并行  相似文献   

16.
隋唐是中国佛学的构成时期,玄奘是这一时期探究佛理的一位高僧,他对中国的佛教发展,乃至对与世界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玄奘宗教思想来阐述其对唯识宗的创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中国佛教、世界佛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极,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唐代风靡一时,对朝野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占当时人口约一半的唐代女性,由于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种种原因,其中很多人也投身到佛教的信仰队伍。她们或是出家为尼,或是在家修行,持斋念经,布衣蔬食,放生施舍,修经造像,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遵守佛教的戒律。她们之中有年幼的少女,有中年孀妇,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太,虽然每个人信仰佛教的最初目的不同,但她们在整个宗教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和坚忍却是相同的。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唐代社会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向往长安,留恋长安,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最终战场,这里汇聚了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他们在这块热土上抒写着大喜大悲的人生。长安是唐代诗人心中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本文从政治、科举取士的角度分析、阐释了唐代诗人的"长安情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重庆古镇庙宇建筑历史溯源着手,研究其艺术内涵及历史文化特征。介绍了庙宇建筑的分类及形成,在聚居地庙宇建筑发挥的作用,不同宗教和中国传统结合而衍生的各种建筑形式。着重分析了儒家思想、民族风俗习惯、传统风水理论、各类建筑材料、当地气候、道教思想等对各时期建筑形式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庙宇建筑在不同时期因不同文化的碰撞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内涵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