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色彩的运用尤为精彩。通过颜色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象征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的深刻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
汪凡凡 《科教文汇》2009,(13):221-22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其中之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她的作品中充满意象并且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阐释了小说的寓意和主题。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两部著名短篇小说中的房子意象为切入口,审视曼斯菲尔德作品的悲剧性主题,揭示出她充满矛盾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3.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成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中时间观与主人公的悲剧产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独特的时间观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主人公悲剧的产生.首先提出小说中时间观的理论依据——詹姆斯意识流理论,然后分析小说中的时间.接着描述小说中时问的表现方法.最后是分析小说时空变异与意识流叙事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福克纳的显著时间观,而且有利于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183;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其中之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她的作品中充满意象并且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阐释了小说的寓意和主题。本文以凯瑟琳&#183;曼斯菲尔德两部著名短篇小说中的房子意象为切入口,审视曼斯菲尔德作品的悲剧性主题,揭示出她充满矛盾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5.
姚丽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42-242,246
短篇小说《过桥》是格雷厄姆·格林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极具象征意义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是值得关注的。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的桥、狗、小镇、诸多人物及特定的人的行为等等的意象,并论述了这些象征对于深化主题,有效地展现作品意蕴的深刻作用。为更全面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马双 《科教文汇》2009,(26):231-231
新世纪以来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徐则臣的创作显得格外突出,是“70后”青年作家中少数几个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风格和特色的作家之一。本文将深入其小说世界,挖掘其作品深层内涵,进一步说明在商业主义的生活现实下,在大量的“本能”写作充斥文本时,徐则臣是少有的严肃思考的写作者,他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虑是深厚和宽广的。  相似文献   

7.
陈希 《科教文汇》2007,(12S):169-169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杰出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作品主题和主要艺术写作手法。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读者可目睹她勾勒出的社会上典型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她带有点宿命的宗教观。而幽默、讽刺和象征等手法的充分运用成功塑造了以上主题。  相似文献   

8.
黄春兰 《大众科技》2009,(6):219-220
有关《红字》的评论文章,主题多以霍桑的写作目的是在于揭露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迫为主。文章通过将霍桑的一生和《红字》一书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作者力图通过其作品《红字》隐喻早年与俗世的隔绝,小说中有关清教徒的生活和宗教色彩是作者创作的工具和小说背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杰出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作品主题和主要艺术写作手法.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读者可目睹她勾勒出的社会上典型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她带有点宿命的宗教观.而幽默、讽刺和象征等手法的充分运用成功塑造了以上主题.  相似文献   

10.
张科文 《今日科苑》2009,(22):147-148
从看文章的形式描述,再联系到具体的文章内容,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首先隐喻的是特丽莎的命运,同时也是他们夫妇共同命运的象征。用卡列宁这一形象来隐喻人物命运,起到了表现人物性格、增强场景氛围、暗示小说主题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在小说《黑暗的心》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利用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及其思想内涵;本文从“黑暗”和“心”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这一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创作大师威廉?福克纳以他多重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他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等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了一种简单的事物——镜子,作为他展现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辅助手段。本文侧重分析"镜子"的表层含义和隐喻作用,尤其是突出展现"镜子"的类比、对比折射功能以及空间视域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研究乔伊斯作品的入口。其中《阿拉比》深刻体现了其短篇小说集的同一主题,揭示了都柏林麻木、瘫痪的社会状态。本文从象征和顿悟技巧、语体和语言及作者隐退等几个方面探析作者突出主题的精湛手法,以期更深刻、全面地领会和分析乔伊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靳丽丽 《科教文汇》2010,(14):79-80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研究乔伊斯作品的入口。其中《阿拉比》深刻体现了其短篇小说集的同一主题,揭示了都柏林麻木、瘫痪的社会状态。本文从象征和顿悟技巧、语体和语言及作者隐退等几个方面探析作者突出主题的精湛手法,以期更深刻、全面地领会和分析乔伊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黄昱旗 《今日科苑》2010,(16):50-51
作为一部写就于1976年的小说,张爱玲对其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修定,但是在张生前却终究还是未将其发表,甚至在其遗嘱中还明确提及要将其销毁,这也着实令人称奇。本文依据文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张创作《小团圆》的初始动机、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流变以及作品所传达出的心理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把握张爱玲写作《小团圆》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6.
莫微微  牛培 《科教文汇》2009,(3):241-24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本文试图从《圣经》对女性影响的角度探究了爱米丽小姐的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本文试图从《圣经》对女性影响的角度探究了爱米丽小姐的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8.
黄颖 《科教文汇》2011,(31):86-87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博尔赫斯,他的短篇小说《另一次死亡》是一篇关于死亡、回忆、时间且充满了神秘主义气息的作品。整篇小说给人以"在迷宫中行军"的感觉。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另一次死亡》,来探讨博尔赫斯的反阐释理论。  相似文献   

19.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倩 《科教文汇》2009,(34):248-249
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烧马棚》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小说主要以“人物——聚焦者”的方式,通过一个孩子上校沙多里斯·斯诺普斯的所见、所听、所感引导读者观察书中世界,并以全知叙述者的不断介入来突破视角限制。本文即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小说的零聚焦的全知视角和内聚焦的人物视角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突出父亲形象、表达孩子内心矛盾、升华事件意义以及控制读者和人物的距离方面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