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科技创新政策是驱动吉林省经济创新发展以及服务基础建设的基本保障,对吉林省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梳理与评价能够进一步完善本省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形成"政策梳理-政策演进-绩效测量-政策优化"良性的生态系统,加快推动吉林省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2.
李云彪 《现代情报》2011,31(8):35-37
本文提出运用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推进吉林省"十二五"战略规划研究。着重阐述技术路线图对于吉林省"十二五"战略规划中科技规划的导向作用和对科技管理的变革作用,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同时列举了吉林省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围绕"十二五"规划,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十二五"期间安徽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状况和资助金额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安徽理工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建设和培养、学科建设、内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考核、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和体制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影响。省属高校应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在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并引领区域创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德国是世界创新大国之一,已在各项高科技战略的创新政策引导下形成了由联邦政府部门、学术协会、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组织及中介部门等共同参与合作的多元化国家创新系统。德国科学委员会对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制定了总体框架,四大研究机构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其下研究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同行评价。而对国家创新系统的评价则有不同机构发布的创新能力报告,每个指标体系都对德国总体、各地方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能力做出分析,已达到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的目的。本文认为,应根据评价对象设定评价方法,提升评价结果的国际性与综合性;兼顾评价成本与评价质量,促进评价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组织部门纳入国家创新系统中,形成联动的创新体系,使科技评价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辅助性与常规性事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本研究在梳理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历程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典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五个维度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并针对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定位,指出未来重点监测指标.最后,本研究从促进技术创新、强化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把握市场机遇、深化创新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我国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从低碳创新资源投入、低碳创新生态产出、低碳创新科技产出、低碳创新经济环境、低碳创新自然环境5个方面构建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转移矩阵及集对分析耦合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这段时间为基期,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对2015—2017年以及稳态下的食品工业低碳创新能力进行预测,以期为企业提升低碳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吉林省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吉林省各市科技创新效率及不足。研究表明,吉林省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受技术进步指数制约,未能达到持续良好的稳定发展状态。若注重技术进步,吉林省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改善,但需关注各地区增长不均衡现象。对此,吉林省可以采取构建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营造优良科技人才生态、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科技政策工具是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前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现经济转型的契机。本文围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核心问题,通过构建科技政策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上海科技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科技创新政策主要通过作用于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及高等院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产生影响。科技政策因子当中,人才培养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及服务政策、税收激励政策,通过科技政策系统对上海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积极作用,金融政策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科研资金扶持政策由于相关会计准则不完善等原因,对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应把握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联及不同科技政策不同时期的影响途径,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及完善的激励机制,使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高技术产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有必要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考核,便于发现不足之处,进而制定措施来提升。本文经过文献调研,咨询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着重参考《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构建了一套量化的、实际可用的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之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在我国30个地区中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评价结果和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科技资源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的现状,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DEA模型等,对科技投入产出的相关关系和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到结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科技财力和人力资源投入明显不足,与全国先进省份之间差距明显,除论文外的大部分科技产出指标也处在全国中下游水平;有3个年份的科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有效,另2个年份存在技术无效和规模无效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综述大学科技创新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有基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大学创新指数存在的缺乏时序性和动态性、无预警功能、不能反映大学科技创新景气波动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时效性较弱等缺点。在创新周期理论基础上,基于景气状态视角,将景气分析方法与大学科技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结合,构建大学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及预警信号系统,以反映创新景气状态、波动程度及循环周期,并通过分析景气测度结果,为大学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彦桦 《科研管理》2023,(2):108-115
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创新政策领域的经典议题,但鲜有研究针对服务业企业展开讨论。本研究引入产品创新能力与服务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基于长沙市229家服务业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对这一议题展开实证探索。结果表明: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创新政策均对服务业企业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但三类政策的作用方式存在差异:供给型创新政策对企业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也会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间接影响;环境型创新政策通过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绩效,但不具有直接影响作用;需求型创新政策通过正向的调节效应起作用,既能调节供给型政策与产品创新能力之间关系、又调节环境型政策与服务创新能力之间关系。本研究丰富了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据基础统计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监测和评价,是了解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支撑手段.长治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资源型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跨越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文章结合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入手,设计了长治市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以监测本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结合状况,并结合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过程导向的因子理想关联评价模型和结果导向的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对"十二五"以来的创新政策效果做评估,发现2010-2018年科技创新政策整体是有效的,但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距较大、有效性波动等问题;政策效果出现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东北明显落后、中西部依赖性强等特点;创新效率由中心城市到经济圈再到其他地区递减.检验近年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对制定"十四五"创新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决策者、推动者.为更好地探究科技政策在引导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中的作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对淄博市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统计、整理、分析,详细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在激发企业家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衡量评价广西农作物种业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效,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经验,筛选出符合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并初步建立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种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技管理部门了解各种业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育种创新,明确科研项目资助重点对象等提供信息支撑;也有助于创新主体审度自身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和差距,为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发展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7.
陈慧  毛刚 《现代情报》2009,29(11):196-199
本文尝试性地构建了吉林省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并针对科技政策实施的3个阶段逐一展开,构建并分析了每个阶段所对应的模型,以期对科技政策更好的制定和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测度和监测结果已成为支撑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现有测度指标体系在指标构成上尚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真实的国际相对水平一直备受争议,干扰了其评价结果在支撑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中的有效作用。采用指标对比研究,在通过典型科技创新基础指标客观揭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真实国际相对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揭示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产生的差异性影响,试图说明指标类型的不同会对一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影响。对科技创新能力测度的主要启示:在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国家比较时,需要认识到国家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阶段等国家基本特征要素的差异性;可综合考虑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不但可从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两个角度全面反映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可避免国家基本的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但如何权衡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的组成和比例,还有待从方法和理论角度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山东区域创新发展实际,构建了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原指标体系降低维数的基本思想,构建了评价模型,结合201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科技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17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以期找出各市创新发展过程的差距,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