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机阅读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移动阅读体验现状,研究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移动阅读APP设计中体验美学启动界面、欣赏美学风格设计、品味阅读交互设计、体味书籍推荐与情感交流、畅享感官与内容融合的研究,分析了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指出移动阅读APP的设计中应将用户交互体验与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把握用户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提升用户移动阅读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张林  许寒添 《现代传播》2023,(2):97-103
运用范式相关理论研究光环境艺术的发展演变,是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光环境艺术范式主要有四种:以环境亮化与照明为目的的功能范式;以环境美化和构建视觉重点为目的景观范式;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媒介范式;以建构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打造虚实共构空间为目的的后人文范式。对四种范式演变的界定与分析,可为我国光环境艺术实践创新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导引,为本学科建设厘清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对艺术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电子科技使传媒形成了与以往任何的艺术样式都不可同日而语的艺术形态.当代美学与日常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体现了美学的转向,却不足以建构当代美学的内在机理,艺术作为人的审美之维还是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美学研究的主要角色.传媒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整合性概念,是在与传统艺术相对举意义上提出来的,它为当下的审美活动提供了最主要的对象和审美经验.传媒艺术固然包括了传统艺术的内容,但是传媒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又是我们探讨新的审美方式的逻辑起点.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的形式创造特征是显性的,欣赏者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所感悟到和鉴赏的首当其冲是艺术家的形式创造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形似"并非艺术家的首要追求.而传媒艺术供我们观赏的图像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摄录,又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播放,因此,就显得异常真实.与传统艺术相比,主体的形式创造因素在欣赏者面前淡化退居其后.距离感的消解,审美主体对于对象的融入,在传媒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是普遍的.传统美学主张"无利害"的审美,也就是远离欲望,传媒艺术的审美则是和欲望密切相关的.在传统艺术中,娱乐的功能只是诸多功能之一,而且决不会占有首要的位置;而在传媒艺术中,快感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审美需要,娱乐提供了最为普遍、广受欢迎的快感资源.传媒与生活密切相关,但传媒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在日常生活的呈现不能取代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寒冰 《出版广角》2015,(14):124-125
美学是艺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近代西方美术史重要的理论依据.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以知觉层面的视知觉理论为内容撰写的一部美学力作,开创性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艺术感知中.书中提出艺术表现审美新境界、新价值,明确了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这一特征,丰富了美学审美标准,为品评现代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诉诸视听的具有非凡艺术感染力的独特艺术样式,电影审美接受是电影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电影艺术创作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本文经多维度地深入讨论电影审美接受的现象与规律,最终强调了电影审美接受是电影艺术作品创造与艺术价值实现的中心环节这一重要接受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技术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技术、艺术、美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拟从技术美学的存在、技术艺术与技术美学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现代技术美学的思考,探析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将技术艺术、技术美学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赵毅衡的《艺术符号学: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是关于艺术论域的符号学研究专著,从符形、符义、符用诸角度的意义形式与形式意义,探讨所有艺术的总规律,回应当下艺术理论亟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与共同问题。重点围绕“艺术何为”“艺术是什么”“何时为艺术”三个核心命题,本文评述了此书超越符号学传统艺术理论,从社会、文化等意义功能的符用角度命名与解析艺术的原因与理路,以及其构建中国学者阐释重要艺术问题的独有方式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中国特有的年轻学科门类,其独立性已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承认。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上借鉴了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理经验和成果。时至今日,该学科独特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也日趋成熟。文章在回顾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梳理了各种学术脉络,进而提出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四大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9.
一代电影宗师谢晋在数十载创作、讲演与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美学意识的思想观念。本文全面梳理并阐述了谢晋的电影艺术教育思想,以期为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带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吴晓邦是中国现代舞蹈艺术的拓荒者,他在新舞蹈艺术的道路上苦苦耕耘、辛勤探索,从舞蹈教学与理论、舞蹈艺术思想两方面为中国的舞蹈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吴晓邦艺术生涯的探讨,是理解中国现代舞蹈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滕守尧的新作《艺术社会学描述》是在全国性的美学热潮后的清淡期中,为之加热的一团炽火,是美学相对沉默的反思期中令人振奋的新声。70年代末涌起的第二次美学热潮,把我国的美学水平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郭优 《新闻爱好者》2012,(10):26-27
中国新媒体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后走出国门进入国际舞台。新媒体艺术在进入中国以来,逐渐摆脱了西方新媒体艺术的束缚和影响,经历了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虽然步履艰难,但也渗透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个角落。本文试着梳理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西方为借鉴,对我国新媒体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万蕾 《兰台世界》2015,(3):156-157
钱君匋是近代中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他的书籍装帧作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将中国美学精神融入封面,总能在其作品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对中国书籍装帧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的美学概论、美育概论与艺术概论。纵览这些概论,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如认识论的写作思路,没有历史的维度等等,不一而足。膝守尧研究员的新著《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却为概论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虚拟世界中的影像艺术,除带给我们可计算的影像之外,也使我们有机会借用数据多维度认识自己。科学且理性的算法“公式”让艺术家们的创作游离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这也催化了后现代影像艺术构思的计算机程序化逻辑。现如今,无论是算法背景下的美学重构,还是新艺术观念的产生,最后终将归结于影像艺术的社会“真相”探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二.本篇访谈立足于电视艺术蓬勃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大国这一基本事实,深入探讨了中国影视民族化理念的基本内涵、学理品格以及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同时对中国影视民族化美学与中、西方理论资源的内在关系作了梳理,并着重强调了本土艺术传统的生命力与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语境下的现代电视艺术语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鑫  卢蓉 《现代传播》2004,(4):59-63
面对视觉文化的冲击 ,人们对电视艺术语言的认识开始摆脱“传播功能”的局限 ,发现深藏其间的“创造潜能”。随后 ,在摄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的视觉经验借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得电视艺术语言的创造潜能迅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何理解今天的电视媒体 ,如何把握高科技语境下现代电视艺术语言的发展 ,如何实现技术与美学之间的有效联结 ,促成传统美学概念与命题的重新定义与理解……成为当下美学工作者一个急切而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电视艺术语言的三个基本单元入手 ,通过解析镜头、编辑、电子技术手段具有的创造力以及现阶段的新发展 ,思考这三方面的语言演进背后可能传达出来的美学含义  相似文献   

18.
以《理想照耀中国》为代表的“新主流”电视剧,探索了国家主流价值观宣传的新路向。在价值生成上,电视剧“艺术文本”形成“人民性”与“人性”兼顾的“新时代人民性”,并在题材选取中聚焦个体,叙事策略上向“人”倾斜,时空建构中倾向年轻态。在产业生成上,《理想照耀中国》在广泛的类型化、多样化的传播以及对不同文化市场的沟通上,充分发挥电视剧生产制作的工业美学优势。新的价值生成与形态生成,构成“新主流”电视剧新的美学范式,为当下电视剧的美学呈现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新的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19.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20.
李天琦 《大观周刊》2011,(21):37-37,29
本文先从绘画中的形式问题开始论述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作品。主要从画面的形式感,来分析作品给人的审美体验。进一步阐述昊冠中绘画作品中,形与色在画面作品里起到的视觉艺术效果。再次,从画面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吴冠中艺术作品里的中国美学精神和审美风格。进一步论述吴冠中画面里中西通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