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通过基于知识关联、基于认识思路和基于核心观念三种结构化方式绘制高中无机物主题概念图,结合高中无机物教学内容分析概念图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据此探讨高中无机物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对我国化学教学与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对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项目式学习是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重要途径。以“人工固碳”为例,基于“固碳装置设计”“固碳装置优化”等核心任务对项目学习中涉及的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进行结构化整合,在真实情境中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科思维及其迁移方面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碎片化知识”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建构认知体系,又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结构化教学是化解“碎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在结构化教学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历史结构化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融通素养内涵,确定整体化目标;二是整合教学内容,建构系列化知识;三是聚焦学习主题,设计逻辑化问题;四是触发学习动力,实施体系化评价。  相似文献   

4.
结构化的本质在于强化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构建更具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认知结构,因此,结构化教学是促进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对课堂观察的分析与思考,发现结构化教学的设计与落实应实施单元整体设计,突出知识融合教学;把握数学基本关系,实现知识有序转化;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实现知识主动迁移;立足数学学科观念,关注知识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所需的能力与素养,是学科育人的体现。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行结构化教学内容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其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教学,要把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具有一定主题的结构化的教学单元.要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从科学认知、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科学与人文教育三个维度分析、梳理、把握教学内容;依据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顺序,把三个维度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建构教学单元.教学单元的实施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一线教师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如何整合教材进行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教学评价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科能力和学习经验,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需要伴随结构化知识的建构、生成与应用。结合必修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的教学案例,呈现了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基本方法。首先,分析学情,设计围绕主题探究意义与结构化知识的教学目标;其次,研读语篇主题意义,奠定知识结构化的基础;进而围绕主题,确定内容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的能力,并内化于心,融汇于自己的生活,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贾红梅 《天津教育》2023,(26):155-158
<正>《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单元教学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整体重构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转化落地。本文以人教版“钠和氯”复习课为例,探讨真实情境下大单元复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任慧  庄山 《化学教与学》2023,(22):62-68+74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基于学科大概念剖析单元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通过多样的活动、自主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对含碳物质的分类、含碳物质的性质及含碳物质间转化等化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强化,结合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从高层次的认识物质的变化及意义,形成学科思维,最终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变革,以适应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提炼学科的大概念或核心概念是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引起困惑的问题。许多学科课程设计了体现学科本质的学习主题。基于结构化主题提炼核心概念,进而设计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基于结构化主题提炼核心概念,形成体现学科本质的系列单元;整体分析单元内容和学生学习,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针对单元的关键内容,设计体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围绕大概念展开的单元教学设计逐渐成为热点主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发挥核心概念的指导作用,围绕化学核心概念确定教学内容主题,并且将核心概念与教学情境、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融为一体。”并强调:“单元教学设计应依据内容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通过多种策略相结合,提升学生学科大概念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水平,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在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化学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大力提倡“素养为本”的教学[1]。因此,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依托活动元的形式,开展多种探究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化学教学的核心是要重视化学学科大概念,重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以此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但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应该是跨课时的甚至是跨学期、跨学年的;知识体系更应该是结构化的,体现学科联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单纯依赖课时教学设计是很难实现的,而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改变传统课时教学设计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现状,打破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忽略知识内在逻辑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化学学科理解是指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认识。从“本原性问题”出发,启发“本原性思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本原性理解”。沿着“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一“本原性思考”路线,逐渐形成对某一化学知识点的“本原性理解”。“结构化”是将系统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关系形成关联结构的过程,即“结构”是“结构化”的结果。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方法有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基于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基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素养为本”的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自主建构中,本原性理解化学核心观念,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沉淀溶解平衡位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主题3,包含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标指出了“结构化”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结构化”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能有效将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等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并在迁移应用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学生核心观念构建和核心素养发展,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主题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分析主题《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和地位,对主题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化、认识结构化和核心观念结构化设计,提出主题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内容→内涵理解→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五环节式"的主题教学路径,最后对主题教学整体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王雨  毕华林 《化学教学》2021,(4):49-53,86
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重视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始。基于三重表征视角,从“甲烷”教学内容素养价值的挖掘、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突出三重表征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反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燃  闫如月  刘巧平 《中国教育学刊》2023,(S2):129-133+13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主阵地,要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选取课标主题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部分内容,以“走进微观世界”为主题进行3课时的主题教学设计,从而抽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现实途径:深挖教育教学功能,从关注传递知识转变为关注提升素养;聚焦课堂学习效率,从关注教师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真实收获;设计作业多样分层,从关注学生分数提高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