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石正灏  陈勇  熊坤  霍鹏 《内江科技》2012,(6):120-121
跃进Ⅱ号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毗邻红狮凹陷,扎哈泉凹陷,是柴西南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本文通过以工区烃源岩、原油以及储层抽提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讨论跃进Ⅱ号、跃东、跃西构造油气来源问题,研究表明,位于阿拉尔断裂的上下盘的原油伽马蜡烷不同,处于断裂的下盘的跃东构造E32层位的原油来自狮子沟-油沙山凹陷,处于断裂上盘的跃西构造、跃进Ⅱ号的E31、E32和N1-N21层位原油均来自扎哈泉凹陷。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标志物分析,明确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原油生标特征的差异性,据此对不同区带、不同层位油藏进行油源对比。陡坡带油气来自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缓坡带油源单一,为沙三段烃源岩;不同含油层位的油源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为埕北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是构造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裂构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影响断裂构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有元素自身的性质(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EI)和电负性、熵值S0298等)和断裂带内各种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动力分异作用、动热变质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及水解脱水作用、构造带内流体与岩石交换作用等)。本文从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上了系统分析了断裂构造内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聂文龙 《内江科技》2014,(3):96+62-96,62
车镇凹陷内部发育有陡坡带、缓坡带以及洼陷带三种类型的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带构造特征的不同导致其油气成藏具有差异性。陡坡带和缓坡带油气较为富集,洼陷带缺少油源断裂,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其中,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是陡坡带常见的油气聚集场所,缓坡带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古近系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以及滨浅湖砂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3,(15):29-3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Hydrocarbon source evaluation and oil source contrast of thetriassic system in southwest margin,Ordos basin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在古生代之前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受到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中朝板块、扬子板块的影响;晚三叠世以来,受到太平洋板块的影响,进入到了滨太平洋构造域阶段。在这种构造背景之下,形成了壮观构造岩浆带。本文对黑龙江省东宁县花岗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岩体的硅酸盐、稀土及微量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并对其岩浆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富民  刘欢  蒲强 《科技风》2013,(6):160-161
滴南凸起具南北双源供烃可能,油源充足,目前其北侧已发现储量达千亿方的克拉美丽气田,而其南侧油气规模相对较小。通过对滴南凸起南侧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进行分析,指出滴西9井区天然气存在成熟阶段天然气与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的混合,滴西1井和滴西13井区成熟度更高,为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该地区原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原油轻烃资料显示原油具有典型"混源"特征,其主体为二叠系平地泉组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并混有部分侏罗系来源油。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指出该区油气来源为东道海子凹陷而非滴水泉凹陷,下步油气勘探应重视东道海子凹陷北斜坡。  相似文献   

8.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所发现的油田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通过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钻井分析认为,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并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其具体成藏条件,提出了冷湖0-5号构造"下断阶找油"的勘探思路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多宝山岛弧带与新开岭构造—岩浆岩片带之间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环境、岩浆成因及就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蕾 《内江科技》2010,31(11):129-130
本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了高斜73井区块的原油特征,确定了高斜73井所在区块的油源为博兴凹陷沙四段生油岩。包裹体分析表明该区的油藏注入期次只有一次。采用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TIC-FID)技术对高斜73井ES3、ES4段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描述,认为本井储层有机质丰度低于油层门限值,少数虽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也较高,主要为不可动油,为古油藏破坏的残余油,揭示了录井显示较好但原油无法采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梨树凹鼻状构造位于富油凹陷——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该区油层迭合性差,舍油高度较低,含油宽度较窄等特点,但综合地震、地质、试油、试采等资料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仍具有较大的增储潜力。本文从构造特征、储层沉积特征、纵向上油层分布特征、平面上含油分布、油藏控制因素、油藏类型等几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的东段,主要的构造有贯穿全区的米生庙复背斜,次一级的挤压构造带及断裂组成,挤压构造带和断裂以北东向为主展布,北西向断裂及近东西向断裂也较发育。区内构造较复杂,并伴有频繁的岩浆侵入作用。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Zn、Cu矿。通过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研究,探讨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内江科技》2014,(4):66-66
<正>1概况八面河油田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广饶凸起的北部。沙四1砂组油藏埋深1245.0 m,平均厚度为3.8 m,沙四段1砂组油层孔隙度平均值为30.9%;渗透率平均为252.6×10μm,属高孔中渗油藏。地面原油粘度平均为1580 mPa.s,属中浅层中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层能量不足、含油丰度不高,油层较薄,储层渗透率虽然达到中渗但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6)
通过对嵩县赵岭金矿近南北向构造蚀变带的性质,以及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又对矿区内相同性质的蚀变构造带找矿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内江科技》2012,(4):154+131
草桥北坡位于东营箕状盆地南部缓坡带的南端,构造特征和沉积规律非常复杂。本文应用地质、钻井、地震资料研究本区馆陶组及沙河街组地层构造,利用多元层位标定技术精细标定层位,分析地层速度,研究其构造特征和反射特征,分析油源条件、储集层、盖层及油藏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干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物探新技术预测储层,分析成藏条件,寻找有利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索虎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R型点群分析和因子分析特征,指出: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在空间上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带性,与地质上的蚀变分带基本吻合,即内带为含金构造蚀变带,中带为蚀变碎裂花岗岩,外带为正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同元素组合特征,帮助确定金矿体的赋存位置和剥蚀深度,对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洛宁县金鸡山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该金矿体主要出露在构造破碎带内,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同时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刘荷涛 《内江科技》2014,(4):136-137
<正>大巴山构造带属上扬子地台北缘,是在印支期秦岭碰撞造山带南缘前陆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所形成一个向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及特征组合由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基于野外观察及实测地质剖面对南大巴山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进行探讨,指出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与多层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东营凹陷缓坡带东段包括陈官庄断阶带、王家岗-丁家屋子断裂带两个构造带和草桥地区,面积约为400 km~2,整体呈北倾,为缓坡构造。超剥带认识程度和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地层油藏勘探潜力大,上古生界钻探井位共22口,仅1口井获得工业油流,8口井见油气显示,预示未来勘探潜力较大。勘探效果分析认为,层组划分不详是导致主要含油层系不清、油源问题以及盖层的封堵情况不明的主要原因。因此,上古生界地层成藏特征研究是目前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研究的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断裂不发育,构造分异差,缺乏中央潜山构造带和二级断裂构造带。其断裂展布与凹陷走向基本一致,以北东向为主。通过对本区构造的研究,发现坡折带对本区油气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南洼槽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缓坡坡折中带。由于受坡折带的影响,其油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