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新课标教育的改革,现代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活化,即将知识联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使学生们掌握课堂知识,从而使学生们可以更加快速的理解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分别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意义以及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求使学生们可以更加自主的学习数学,更加充分的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来说明教师应在课前提炼教材中的数学"生活化"元素,进而创设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善于联系生活,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轻松地学习到新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也是检验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最佳场所。在数学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将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时常可见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综合实现,不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本文从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高效做好课前准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将它适当的应用在我们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充满生机,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就如何将生活融入到数学中去作一些浅显的讨论,从数学课问题情境引入生活化,上课内容生活化和课后作业生活化几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进行教学,有利于唤起学生原有的经验,学生也会觉得亲切、易懂。在教学中,有的结合新课内容介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的复习课也已不只停留在“查漏补缺,知识系统化”上,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7.
彭艳 《科教文汇》2012,(3):106-107
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数学、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学数学、采取生活化的方法学数学、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具趣味和有实际意义,让数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常金梅 《科教文汇》2020,(6):133-134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教学进度也在不断加快,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吃不消。随着技术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授课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仍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课堂行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定位,浅析如何有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指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推进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学生应用能力,构筑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相似文献   

10.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没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而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将难以参与其中,也就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的兴趣。自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于以前了。可见,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世同 《知识窗》2010,(7X):22-22
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教学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呢?本文从数学教学中教材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以及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趋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生活之中,产生之后又在生活中运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将繁琐复杂的数学公式同现实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和运用数学,以此来体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源,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精髓,能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内涵意义以及让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模式,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次深入贯彻,有助于全面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在多年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本人深刻感受到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活化教学”旨在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探究未知情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是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展现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丁福珍 《科教文汇》2009,(5):115-116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初中阶段学生何时开始进行建模学习,如何进行训练都是非常关键的。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么数学问题生活化是否就能意味着我们建模学习的开始呢?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一个基础,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是一个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把数学生活化后再进行生活问题数学化才是建模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倡导,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变也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形式正逐渐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其全面发展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师们也在努力使传统教学和社会缺少联系的现象得到改善,从而使数学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通过以数学教学生活化为研究依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呈现出教学局限于教室和书本,教学的内容以书本教材为主,同学生的生活相偏离,教学形式比较单调,这同小学生活泼、追求生动的特性相去甚远。因此,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比较差。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将数学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且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可以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周迎春 《知识窗》2020,(2):75-75
为了进一步渗透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应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的实现方法和教学途径,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旨在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逐渐走入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化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再把日常生活和数学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繁琐的问题更加的具体、简单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