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立3年来,创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技术转移运营模式,通过"一会一展一圈"及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构建10+1技术转移合作体系,获得中国科技部肯定。文章通过对该中心成功运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供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国际技术转移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迅速,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深入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了5种模式,包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机构转移模式、校企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模式、高校科研人员自办企业模式、官产学研结合模式和大学科技园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建飞 《科技与管理》2008,10(2):102-104
通过技术转移对技术创新支持作用的分析,论述了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提出了作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中心所必须具有的职能,包括技术信息的集散地、技术交易的市场、产业孵化、推广与展示、人才培训等等,并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日技术转移实践及其对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介绍美国、日本技术转移重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对新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最重要的承担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对提升技术转移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我国45家高校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行职能分析,构建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包含基础、扩展、高级3个层次的职能模型,并着重分析处于基础型、扩展型和高级型职能阶段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比重,揭示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职能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地域和组织结构形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德国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史太白”)是世界著名的技术转移机构。文章介绍了德国史太白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及主要服务项目,总结了史太白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史太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对青岛市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化官、产、学、研联合 ,推动高等学校科技资源与产业结合和先进实用技术向企业转移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已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的基础上 ,首批认定基础比较好、科技力量比较强、科研成果比较多的 6所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我校成为国家首批批准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单位 ,2 0 0 1年 11月 16日在清华大学 ,国家经贸委谢旭人副主任、国家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为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方视角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供方参与主体的不同将技术转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技术模式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国内两种技术转移新模式,以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开展技术转移。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技术转移经验,指出新形势下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苏州大学、常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总结其在服务地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经验。分析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现状、技术转移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意义以及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探究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及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内江市扎实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市校(院)合作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23)
南京邮电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12年12月,着力打造邮电通信行业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平台。本文以中心"需求培育成果、创新引领市场、平台促进转移、协同提高成效"的技术转移机制体制出发,介绍了中心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内江市四举措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增至6家。二、组织转化对接活动。深入县(市、区)及重点企业了解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  相似文献   

13.
李兴忠 《内江科技》2013,(9):103-10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是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化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也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倍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以达州科技情报所和达州仁和技术转移中心为例,分析二者关系,并阐述科技情报工作在技术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科技情报服务于技术转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软件外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企业技术合作对象的不同,构建企业技术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东软集团的数据模拟了技术合作模式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情景,并分析了企业间技术合作、企业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三种技术合作形式都促进技术能力的提升,其中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影响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立3年来,先后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举办了一系列技术转移活动。文章结合实例,对在东盟国家举办技术转移活动的需求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提出推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的合理建议,对中国与东盟的技术转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比较,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之一的OTL发展的主要原因、OTL的技术转移效果,对大学专利许可机构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比较分析。提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成为主要国家创新政策的重点;进一步在操作层面明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在我国现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专业的大学专利许可机构。  相似文献   

17.
王宇 《科技风》2011,(5):210-211
当前国内外技术转移主要以大学技术转移为最主要的方式,本文将围绕大学技术转移来探讨一下目前国内外技术转移的模式和特点,着重以其中三种主要的商业性技术转移模式为基点,并对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功的牛津大学的技术转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明显,其跨区域的技术转移对于有效发挥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促进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技术输出方和接收方的主体类型,运用技术交易市场统计数据,分析和揭示了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的主体模式,以及不同主体模式下技术接受方的选择倾向性;基于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了区域间地理距离、技术距离、政策距离、经济距离等因素对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输出的主体模式以北京高校与其他地区企业、北京科研机构与其他地区企业为主导;从不同主体模式下技术接受方的选择倾向性看,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技术距离、政策距离对北京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输出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从加强区域间交通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引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能力、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与技术引进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2008年12月底成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该中心的运行模式:一是发挥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优势,立足江苏,积极实施军转民,整合资源,加速形成学校向产业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二是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三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推进学校最新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魏剑 《情报科学》2012,(10):1465-1470
在过去几年,围绕技术转移中心(Technology Transfer Centre,TTC)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技术转移中心作为知识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与企业的关系,而较少涉及更为复杂的包含大学、政府等第三方机构在内的产学研体系。本文在围绕技术转移中心跨越产学研边界的讨论中关注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为探讨技术转移中心在产学研体系中的桥梁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还定义了构成技术转移中心跨界作用的活动,如:研发机会的扫描和选择,衔接关系的构建,特定领域知识的语义翻译,新知识的合作生产。最后,提出了强化技术转移中心跨界角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