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纪正飚 《考试周刊》2013,(65):132-133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生自我能力也参差不齐。为了培养大学生成为全方面能力发展的人才,就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在搜集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展开研究,并提出提高大学生能力的建议与对策。通过该研究改变现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观念,有助于重新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贝贝 《大学教育》2023,(3):130-132
iGEM作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尖赛事,可以并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iGEM软件队(UESTC-Software)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首先是项目选题以学生为主,选择“宽而浅”的课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是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从学术态度和学术规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交流的能力、科学思维、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具体方面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是由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一项面向全省各高校的本科生学术竞赛,该项赛事的组织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了更好地发挥该项赛事在学科教学和培养学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认真总结以往比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比赛的组织形式、比赛项目以及评价机制.改革实践表明: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对于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升生物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各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科竞赛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学科竞赛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学科赛事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为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深刻挖掘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高等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专业融合不足、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衔接不好、知识向能力转化不畅等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依托学校航空航天模型实践平台,建立了多学科联合、多专业融合、多层次共享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这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效果,并且这种培养模式对各类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促进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在师资、课程、项目、场地和经费等方面均加大了投入力度,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基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课程建设、学术能力、创新实践、成果宣传和多元环境等方面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展望未来的重点方向,以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新人才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海大学信息学院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及创新基地建设等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文章从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科赛事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组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4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相关性,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竞赛项目为载体,技术训练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针对该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培训计划,构建运行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反馈机制。采用该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年从事"挑战杯"创新赛事组织工作的经验,本文从阐述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形势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改革方向、学校制度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68):150-151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科研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进行探索。在立体化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学生"目标设置"(即"我要做")与"自我效能感"(即"我能做")的水平,并探讨这两种变量对大学生"冰山模型素质能力"(即"应知能力、应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以"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对A大学226名有效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的"目标设置"与"自我效能感"都较低,并和"冰山模型素质能力"存在正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Q分类技术对藏、汉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预期自我与恐惧自我的分类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重要性权衡下的分类结果做出解释,结果发现:(1)基于对职业可能自我内容的重要性权衡的考察,藏族大学生更加重视能力、压力、创新与个人发展方面的内容;汉族大学生更重视能力、经济地位、压力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2)藏族大学生职业预期自我包含"创新—发展"以及"能力—压力"两种取向,恐惧自我的分类项与预期自我相同;汉族大学生职业预期自我包含经济地位、能力、压力以及人际环境四种取向;恐惧自我只存在能力取向。(3)藏族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各分类项的发展较为平衡;而汉族大学生只有在能力项分类平衡。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是对比大学生与初中生主题推理能力和协调性整合能力,以及确定协调性整合对主题推理能力是否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大学高主题推理能力组出现了协调性整合,而低主题推理能力组没有出现,这说明协调性整合的确会对主题推理能力产生影响;初中被试无论主题推理能力如何,都没有出现协调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使化学实验废液得不到妥善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影响学生环保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将实验废液分类收集后由具备一定环境专业知识的学生参与回收处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不仅使高校化学实验废液得到有效处理并回收了其中的有用成分,同时增强了广大师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作为塑造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只有改变既往的灌输方式,采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频繁的交流与互动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力是民主社会公民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交流互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交流互动过程是大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社会的充分条件,也是他们了解社会多元性进而懂得接纳和宽容不同意见以及必要时在冲突中达成妥协和让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文章为了了解某医科院校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课程现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医科院校医学专业大一至大五的本科生进行随机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我校科研公共服务体系在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优势,利用科研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综合高效利用学校公共科研资源开展创新科研,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耐力素质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然而,当今我国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普遍下降。通过对四所大学480名女大学生在实施耐力素质训练前后各项机能指标测试,发现经常进行耐力练习的学生心肺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研究显示,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为了提高该地区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笔者进行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对该研究的背景、思路、方法和已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的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文章结合河南科技学院植保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一是注重教材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交流;三是重视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四是建立科研兴趣小组,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是完善管理服务体制,营造浓厚的校风、学风;六是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