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这次语文课改对课堂上的朗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满堂灌、用繁琐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得到了  相似文献   

2.
闰银堂 《学周刊C版》2014,(3):145-145
小学语文课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总要齐读,并且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很多教师面对此种情况束手无策,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学生“齐读”也便成了习惯。“齐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经常被我们使用的。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这种“齐读”的模式似乎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新课标引领下,老师们都很“注重”学生的朗读。特别是阅读教学,“书声琅琅”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君不见,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等,课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也成了当下课堂中的时髦用语。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时,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教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却响起响亮而整齐的读书声。“停!请自己读自己的。”教师略显尴尬,赶紧打断了大家齐读的声音,要求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学生们愣了一下,继而各自读开了。这是公开课中的一个常见场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已不敢让学生在公开场合齐读了。齐读似乎成了低效的,不可取的,甚至是错误的阅读方式了。为什么教师在公开课的时候这么忌讳学生齐读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教师就片面地认为:齐读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一、齐读是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既然是获取信息,既然是吸收,那要考虑的是吸收效率的最大化,即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读懂。因学生性格、生活经历以及已有知识的不同,朗读文章后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与学生是选择齐读还是自由读关系不大。因此,大可不必“谈齐读而色变”。与跟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众多朗读方式相比,最有效率的朗读方式应是齐读。当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齐读。这有趣的现象背后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学生比较喜欢齐读,因为齐读最容易读通、读顺、读准;二是平时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5.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以读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诚然,要实现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要在多读上下些工夫。但是,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以读为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要多读课文,就一定没有错误,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了“一读到底”的局面。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让老师们认识到了朗读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了“读”成了阅读教学中训练的主线。特别是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朗读、默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表演读……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好不热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程阶段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在首条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9.
教会孩子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教给学生读书呢?具体说“读”可以分三步走:一读。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朗读。出声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边读边听,自己欣赏自己的阅读,只有文通字顺,才能出乎口,入乎心,才能为下一步的感悟做好铺垫。可见,读好课文是我们课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蔡晔 《广西教育》2014,(45):65-65
正小学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笔者认为,教师要找准朗读的"读点",让学生明确读什么、怎么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实效。一、读点之一:读中识字,读中巩固识字是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朗读的"读点",使课文生字词在丰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读”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采用自读、领读、范读、朗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方法有目的的读,不但能结合课文语境深刻领会词语含义.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主旨:而且学生还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于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让语文课堂的朗朗读书声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璞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新课标对朗读教学要求的明确化,教师们都重视起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了,不论上哪篇课文,不论哪堂课,听课者首先就是看授课者有没有突出朗读教学。这样一来,老师们在上课时,首先就是想到朗读这个问题。于是一堂课中,只听课堂中书声琅琅,朗读的气氛很浓厚。有听录音读.有齐读、范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堂课可真地成了朗读指导课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教学参考用书中“课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也基本上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重在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书声琅琅,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多种教学辅助方式促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古人也早就总结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之重要性。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改变以往苦口婆心、絮絮叨叨的说教与讲解,应以读为本,多读课文,在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依靠直觉思维形成灵感与顿悟,从而在朗读中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文章进行一次亲切和谐的对话。达到感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然而,当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却没有安排大段的时间给学生静思默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执教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书声是“从始至终”。若哪节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多了,听课者就会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节失败的阅读教学课”……因而有些教师把与朗读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老师越来越深切地感到那毫无用处的繁琐分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读”以朗读为主,配以诸如默读、速读、浏览、齐读、演读等一种或几种形式。我认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总是先要初读感知,再复读感悟,而后精读品味,最后熟读背诵。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例具体地说一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选好问题的切入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要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要选择好的切入点,才能使学生受到切切实实的训练。如《小动物过冬》一  相似文献   

19.
突然觉得,自己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无话可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每堂课都是用了“万能教学语言”。每堂课的教学基本模式为———第一课时是:1.同学们,课题为什么这样(大概)?请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生词画出来。教师最多让学生读读生字,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之后把分段的答案讲解。最多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就谈谈读后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个性化的思考、选择、质疑、积累、表达,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发展和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