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在这些变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的别字、异,这些别字、异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学中的别字异和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一,对于研究唐五代方音的人来说,是一篇颇具参和指导价值的章。本受此启发,乃对《庐山远公话》这一篇变中的别字、异作了详尽研讨,从语音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唐五代时期的部分语音现象作了一个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唐五代敦煌世俗文书中的音切与异文别字材料发现,7世纪初以后不管北方方言还是南方方言的语音材料中,端组和知组的分化都已经基本完成了,而泥娘合并则是普遍的语音特征.敦煌写本《文选音》《俗务要名林》中存在舌头音与舌上音混切,是属于抄写的缘故,不是古音的残留.  相似文献   

3.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师,甲文取其半,象形字;金文合成今师字的字形,会意字.师字在甲文、金文时代都作军队、战争讲,也是军官、职官名并延及师长等义.<易·师>卦讲战争事,<周易>另外还有<同人>、<离>、<晋>、<革>四卦等讲军事.它们反映了商、周时期部族、方国之间的斗争,折射出那一历史时代人们对于战争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滥觞--唐代敦煌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话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六国论>不是借古讽今之作,而是借古喻今之作.它表现了作者对宋朝的忠诚和爱护,表达了希望统治者能够放弃与外族和谈、贿赂的愚蠢策略的良好愿望.<六国论>是一篇结构谨严、推理缜密、语言精练深刻的优秀策论文.在当今时代,<六国论>仍然有借鉴、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讲,只是她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许多演讲或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的一篇.最近发现她1930年发表在<金陵光>上的英文论文"中国早期小说的起源"以及她在北京华文学校作演讲和生活两个月的情况的有关资料.中美三所与赛珍珠有关的大学拟联合出版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9.
<诗经>语气词兼有足句、押韵、咏叹和表示句子各种语气等多种功能.辨析<诗经>语气词这种种不同功能,为了解西周、春秋时期句子的语气和语气词的特点提供了较真实可信的原始口语材料.作者对<诗经>语气词动能的研究共写成三篇论文,此为第一篇,论述<诗经>语气词的足句兼表停顿、感叹语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今人对张载<正蒙>多视之为一种论天道的宇宙论.船山则不然.他的<正蒙注>明显地注重其人道论的意义,他在<正蒙注·太和篇>、<乾称篇>及<正蒙注>序等注、论中对<正蒙>大义作了明确的说明.这种说明是船山对自己思想的说明,其思想主题可归结为"原始终以立中道","贞生死以明善恶","存神尽性以全归本体",旨在"希张横渠之正学",寻找儒学正统以排佛老而正人心.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的文体论的第一篇,也是他对诗歌这一体裁的专论.<明诗>篇明辨诗歌的源流,四言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诗的风格、作用及写作特点等.可以说它是先秦至齐梁时期诗歌理论的总结,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讨论了中国古诗原诗与英文译诗之间语音形式统一的问题.本文分析与比较了苏轼<水调歌头>的两篇译文一篇为John A.Turner的自由体译文.另一篇为许渊冲的韵诗体译文.通过比较分析,许译能从语音形式上再现原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宋玉的作品,据<汉书·兰文志>说共有十六篇.但除<九辩>历来得到公认外,其他篇什大多认为不是宋玉作品.本文对<登徒子好色赋>序中的"阳城"和"下蔡"两个地名作了考证,找出内证,从时空两方面说明这篇作品的著作权还应还给宋玉.  相似文献   

15.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汉开唐的时代,也是一个战乱纷扰的时代.复原这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历史风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理想.罗宗真先生为了揭示六朝时代的历史真相,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投身于六朝时期考古和历史研究这一领域,长年累月,苦苦追寻,以自己的亲身考古实践,结合文献资料,编撰了大量的论著,前后出版的就有&lt;江苏文物综录&gt;、&lt;中华文物鉴赏&gt;、&lt;魏晋南北朝文化&gt;、&lt;六朝考古&gt;、&lt;魏晋南北朝考古&gt;、&lt;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的时代&gt;等12部专著,以及相关论文近200篇,细算起来,平均四年一部专著,每一年四篇论文.许多论著论文充满了真知灼见,对于复原六朝历史的原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释今天闽南话里所见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简称《文书》)里的俗语词数例。文中注音,系笔者家乡诗山方音。若写不出本字,用同音字代替。邵荣芬先生已考定唐五代西北方音平上去可互通(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国语文》1963年第3期,简称邵文)。1.脱:买。偷:买。  相似文献   

17.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做了大量的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适应、沟通工作,虽然这主要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实际上对于异质文化间的交往是有启迪意义的.作为此类著作的代表,利玛窦的<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方济各会利安当的<天儒印>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一部典型的适应儒家的著作,它从基督教教理的角度出发,对<四书>中有关"天"、"诚"等范畴作了全面的阐释.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研究孙奇逢"<易>道惟时"思想.<易>是主观对客观的模写,客观永恒发展,<易>就必须永恒发展.学<易>研<易>抓住个"时"字是最关键的.故而孙奇逢教人"上律天时以自强不息","遇变增惕,修之身,省之心".为什么?孙氏说天者一而人者二,即天健无息,人则有息,人要能跟上"时"变,不增惕不省之心不行.所以<易>教"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就是对人生立世的提醒.立世以"时",<易>则有之,学<易>就是抓住了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