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是在中华民族智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精神产品,是对自身力量的自觉认识与肯定。孙奇逢的《易》学思想是古代《易》学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孙奇逢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学《易》旨在用《易》以治身、治家与治国平天下。“天下之道莫善于相反而相交以为用”,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是安危相随、泰否相因,始终都是“反交为用”的。所以,他提醒人们要泰不忘否。即便事已得凶,亦当仍使之趋吉,犹“逆挽而进之者,此《易》道之用与造化侔,而圣人作《易》之功亦与天地并也。”  相似文献   
3.
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其于明亡后,因田园为清贵族圈占,而被迫于顺治六年(1649)十一月十一日,离开故里,徒步走走停停,于七年(1650)四月二十八日,终于来到河南辉县。《读易大旨》的写作,就始笔于此时此地,初稿四易,迨至康熙十一年(1672)定式,一部八万余言的书,他竟撰写了二十三年!客观地讲,若或不执意见,不泥成说,而细玩白文,那么则颇觉其思想之活泼与深邃,真可谓字字珠玑然,的确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之瑰宝! 文论一点,其谓学《易》不明于我心之《易》,不动必循理,不求端天地,而徒问《易》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学说,世谓“荆公新学”,它“独行于世六十年。”不仪战胜过汉、唐“章句传注之学”、战胜过“宋初三先生”之理学,而成为一代官方学说,从哲学理论上“化革了人心”,从政治思想上引导人们支持变法运动,同时也战胜过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株守祖法派的守旧思想,其作用左右过宋神宗朝,影响过宋哲宗和宋徽宗朝。之后,“荆公新学”被强制废弃,这本身正说明它的威力之巨大,以至专制主义者要战胜它,不动用政  相似文献   
5.
《易经》哲学讲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作者讲授, 研究《易经》哲学二十五年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6.
孙奇逢在“乾坤大消息”(《理学宗传》卷23)、而“时乃日新”(《书经近指》卷3)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主张顺性顺理,“与时偕行”(《晚年批订四书近指》卷7)。积极地创造有更大价值、更大意义的人生,所以,他不徒系恋于过去,亦不空冀望于未来,而特别着重于现在,认为现在的世界是活生生的、有规律地运动着的。他努力做到使自已的行为符合于客观之理,借以实现其立德立言立功于现在之宏愿。然而,时不景气,孙奇逢恰于六十花甲之年,赶上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革,更于甲申后三年(公元1646年)春因“田园俱供采地”(《孙夏峰年谱》第33页),扫地出门,被  相似文献   
7.
评孙奇逢的象数观──读《读易大旨》札记之七李之鉴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县北城村人,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心学大师。其因田园为清之从龙诸贵所圈占,被迫携家带口,于清顺治七年(1650)四月二十八日避地来到了河南辉县。现实变...  相似文献   
8.
朱熹集理学大成,陆九渊乃心学鼻祖,时代相同,双峰对峙,都深远地影响着尔后历史的进步。然无论是朱熹以“理”为本体,“理”派生世界,还是陆九渊以“心”为本体,“心”幻化宇宙,在哲学上说,二者都是头脚颠倒的唯心主义。所不同的,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在他看来,识“理”先得接触事物,说“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朱子语  相似文献   
9.
《易》居六经之首,专讲变化发展,原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模写。因而,反转过来,又成为人们认识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然由于“天者一而人者贰”的客观原因,所以,人则往往不能与时同步,而具体地“绍天之一”,通志决疑,而济其行!孙奇逢学《易》有得,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故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卦、爻词中,仅只拈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爻之爻词,借为及时提醒人们跟上客观发展步伐,以无息而胜有息,来弥补“人者贰”之缺憾。乾乾夕惕,行以天健,及时地进德与修业,孜孜以求,而不稍懈也!  相似文献   
10.
陈祖念于学术界虽然名声不高,然其《易》学造诣却是非常深的。他笔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是有血有肉而充满着辩证法。尤其是“逐爻寻理”,特重人事,则把学《易》而为用《易》的胸襟完全袒露于学人面前,可说他是《易》学领域直接把《易》和“用”于书名有机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于今而言,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