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内部分大学宣布建立自主招生联盟,联合考试,成绩共享。由此,历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改革拉开序幕,围绕联考的讨论与激辩也是此起彼伏。联考究竟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创新之举?还是迷失方向,进入改革误区?这就需要基于对大学自主招生联考进行理性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四大大学自主联考联盟的形成,讨论了大学自主联考存在的争议,分析了大学自主联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是自主招生改革的新动向,与其联系最紧密的是高中师生。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四所最热门的一级达标学校在校高二高三学生、教师进行调查和访问,了解现阶段他们对自主招生联考政策的了解情况、态度及自主招生联考存在的问题,提出自主招生联考要加强宣传、明确选拔目的与手段、注重公平、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考为依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1,(9):17-19
不会变成新的"小高考"有改革就会有矛盾凸现考生、家长和教育专家相继发问焦点提示:此次联考多位高校负责人表示,联考意在通过"叠加效应"放大自主招生的引导作用,改变应试教育现状。高校结盟联考,究竟能否为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增添"砝码"?教育界人士对此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联考成为自主招生考试的一种新形式。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具有降低高校招生成本、考生选择机会增多、招考公信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考试公平性欠缺、招生与人才的培养相脱离等不足。未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应朝着明确联考定位、维护联考公平、探索联合培养拔尖人才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敏 《上海教育》2010,(22):45-45
距离2011年高考似乎还有挺长的时日,国内重点大学新一轮自主招生已经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去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国内名校实行自主招生联考,由此,我国进入自主招生“联考时代”。今年,浙江大学加盟,使得联考的名校扩大到六所。从“五”到“六”,如何看待自主招生联考的小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由于偏离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优秀学生的初衷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平问题,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在实施四年之后被废止。然而,自主招生依赖面试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把大学自主招生联考改革成为一个分类型考试体系,交给专门的考试机构运作,高校提出考试科目及权重要求,学生根据报考志愿选择考试科目,高校根据联考成绩可以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0.
郭彬 《文教资料》2011,(17):156-158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联合考试成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一种新形式。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具有成本低、考生选择机会大、公信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公平性欠缺、增加考生负担等缺陷。未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应朝着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维护联考公平、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需要选择的生源应该是学术型人才。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的两种模式都没有很好地权衡高考和高校自主考试的关系。在招生实践中,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中存在高考与自主考试的互补关系,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应该重点参考能够体现本校专业特色的自主考试成绩,同时辅助参考重视基础考核的高考。自主招生联考将是研究型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一种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变化和转向的过程,自主招生联盟的解体顺应了高考改革的方向,但联考解体后将面临加重考生报考压力、高中学校缺少应考经验、高校招考不堪重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难以监管等问题。欲使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顺利实施,必须在分合之间进一步明确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新使命,利用动态平衡思想,实现高校自主招生管理现代化,发挥群体协同效应,构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监督新体系,从而搭建"主体协同创新监管平台",构建分合有度的自主招生考试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生源竞争"考验"高校招生制度。一方面,高水平大学年初自主招生"抱团联考",年末又现"聚散离合":另一方面,"洋大学"抢滩中国,使得国内高校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本质上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大学与考生双向选择。升学路径多元化,生源竞争"考验"中国高考!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年底,国家相继公布了4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性文件,与2014年9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呼应,成为深化高考改革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新方案)。此番高考改革,无论是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到高校招生录取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创新大赛和思想品德突出事迹加分,到取消高校自主招生联考,都意味着多项高中教育、高考办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自2001年提出以来始终饱受热议,高校联考作为其不断发展改革后的产物,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概括了我国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和发展状况,并分析高校联考制度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优势与弊端,针对联考制度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改革自主招生的有效途径,并预测自主招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三年来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不断调整,主要涉及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细节性和操作性问题。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在"变"中也有"不变"之处,主要是选才效率优先的初衷。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改革首先要抓住不断提高科学性这个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公平尤其是城乡公平问题,此外,保持自主招生联考的稳定性也是当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探索自主招生制度改革12年以来,一直纠结于考试,被"唯分数论"绑架,自主招生"联考"成为考试的主流模式,自主招生因考试而不断被诟病,最终迎来一系列的限考令。就高校深化自主招生改革,建议从五个方面着力:其一,认真总结经验,尝试迈出新的步伐;其二,以人为本,摆脱"唯分数论"惯性的牵绊;其三,瞄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目标,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四,放宽视野,尝试学习借鉴世界著名高校的经验;其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理化》2011,(23):30-30
自主招生是目前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项有益的补充.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2011年由北京大学(包括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七校组成的北约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七校组成的华约等的联考同盟的出现构成了北京地区高校自主招生系统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广角     
《政治课教学》2015,(3):71-72
我国自主招生新政启动继88所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相继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对外公布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月5日也公布了其2015年的自主招生简章。至此,所有90所(含分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招生简章悉数亮相。这是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对已实施12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的最大一次调整与完善。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及各高校据此制订的招生简章,延后考试时间,取消联考,取消"校长推荐制",消除"掐尖""小高考"趋势,严控招生计划,减少笔试,考查方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意见》中强调,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而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称,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是希望克服"掐尖""小高考"等自主招生改革弊端,确保公开透明。(据9月5日《新京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抱团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校联盟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高校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