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妍 《考试周刊》2012,(32):134-135
回顾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不难发现诗词和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诗歌作为史料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背景铺垫、情境创设、问题启发的有效载体。因此诗歌是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运用诗句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价值观的教育;运用诗词,可以强化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学生对朗朗上口的诗歌情有独钟。历史教师用诗歌来描绘一些历史知识,能增强历史知识的生动、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郭福生 《考试周刊》2009,(5):208-208
诗歌在高中中国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将诗歌引入历史课堂,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同时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适度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诗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运用中有四点:一、利用诗歌的形象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二、利用诗歌的议论性特点,引导学生科学评价历史内容;三、利用诗歌的议论性特点,引导学生科学评价历史内容;四、利用诗歌的认识功能,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荔 《甘肃教育》2011,(2):77-77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但要求历史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还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在中国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这样,既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通过这些古典诗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等诗歌,为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如果我们能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诗歌,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就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个人的尝试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历程中,颇有建树的文人迁客,多如繁星;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艺术是中国文化经典中一朵绚烂的奇葩,诗歌以它独有的特点和方式,记录了社会、历史、文学发展的轨迹,而收录在学生教材中的古代诗歌更是这朵奇葩中的精品。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强化古代诗歌学习鉴赏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以及启迪学生心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奇葩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闪耀着奇异的光芒。随着历史的演进,诗歌成了提升我们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的纽带,并相沿成习,因此,在中学语文中诗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数诗人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教学引入“史诗”,并运用“史诗”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笔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习历史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过去,也看到了未来。初中历史课程是学生接触历史的开始,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一定真正对历史教材感兴趣,而只是对历史故事感兴趣而已。如何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中,真正认识历史,是值得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尤其适用于历史教学,因为历史教材中典故是最多的。案例教学可以生动的将课本内容以故事的形式传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地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一、结合环境演变的时间线索,及时补充历史和古文知识;二、积极利用诗歌等文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三、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空间的概念;四、切实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强化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诗歌因兼有生动、优美、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诗歌的恰当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激活历史课堂,有利于完成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且对于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杨凤秀 《山东教育》2006,(12):37-3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诗歌词曲呢?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24):135-136
历史是中学生了解古往今来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曾经的繁荣昌盛到弱小挨打的变化过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只会让学生渐渐失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改变中学历史教学状况,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历史教师授课中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语文和历史知识是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的。不少文章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少诗歌都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通过诗歌去了解历史、印证历史,对于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诗歌,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突出三维目标教学、学习主体、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但缺乏历史意识的情境教学会背离历史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合理的、真实的、科学的材料,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走向历史的深处;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并找到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真切感受和体验中涵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终传承中国文化的意义。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文章主要阐述历史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历史教学历史意识培养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树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活动,是改变过去比较侧重对历史知识的单向传授,和学生的学习主要限于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这种传授历史知识的模式。但为什么要在中学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开展史料教学?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对史料的研习活动?怎样指导学生去参与对史料的学习和运用?怎样使学生具有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设计了一种教学方案,具体说明史料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诗歌因兼有生动、优美、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诗歌的恰当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激活历史课堂,有利于完成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且对于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民风民俗等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家乡的可爱。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中国历史与地方史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达到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