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评? 《南风窗》是一份新闻性、社会性、综合性月刊。打开创刊号,扉页上的《告读者》,谈的不是自己创刊的主旨,而是刊物发起的一项活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文章说: “假如您是市长,您想为广州做什么好事呢?”“假如您是市长,您有什么兴利除弊的措施要实施呢?”“广州的事情是大家的。想,要大家一起想;做,要大家齐心做。这是一篇不是发刊词的“发刊词”,它告诉读者,《南风窗》是大家的刊物,是大家发表意  相似文献   

2.
各位南京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开心有这个机会能够在南京市跟各位朋友见面,我今天一大早进来,其实有点惊奇,因为我看到的很多的听众是爷爷奶奶,所以我就开始想,我今天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呢,是不是能够合适大家的需求? 也许我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些调整,所以在我进入讲座之前我想了解一下,不管您是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您家里面有出生到六岁左右的,或者八岁的孩子请举手让我知道一下.  相似文献   

3.
韩笑 《出版参考》2015,(19):51-52
生活中,朋友们经常会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每当我告诉大家我是做国际版权工作时,总能从朋友们的脸上看到一丝疑惑的表情.大家总是会追问,国际版权是什么?在生活中,国际版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国际版权贸易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记者:我们采访了许多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逐渐更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归的时代,您觉得是吗?吴:目前有一个比较好的形势,就是近两年,大家对传统文化都有一个再认识,而且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对清代以来几大名家的重新认识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传统绘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习惯上,人们往往以为拍照片是在按快门的一瞬间完成的事。假如真的这么想,那么实地拍摄时,就会陷入迷惘。在这一瞬间,拍摄者应当扪心自问: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说些什么?细究起来,这种自我暗示或曰自我提醒应该是在拍摄那一瞬间之前。当您发现一个值得拍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时,您随之就进入了快速判断:能拍下来什么?借此可表现点什么主题?哪一刹那、从哪个角度  相似文献   

6.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7.
那天到食堂吃饭,碰到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聊起采访写作,一位小伙子说,詹总,您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的话,您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有问题。可惜写新闻没有诀窍。如果硬要说有,而且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想了想,道:这句话就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此话怎讲,且容在下慢慢道来。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其一,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提到记者,说法多矣,什么“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要我说,记者记者,…  相似文献   

8.
吴越 《数字传媒》2004,(6):38-39
大家好.我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所有在场的朋友们交流一下,大家可能知道.我来自一个内容产业,但是其实今天在座的都是对这个技术和平台非常熟悉的朋友们,我想我的视角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希望在今天的会上跟大家探讨出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泰县广播电视台,小朋友,同学们, 《小白鸽》开始广播啦! 童:小朋友们,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和陈烨阿姨又跟大家见面了。陈阿姨,今天您给大家讲些什么呢?陈:今天哪,我要向大家介绍姜堰镇东桥小学开展《不当“小皇帝”,要做小主人》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受访人:黄卓越采访人:肖寒胡疆锋时间:2007年3月19日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黄卓越教授办公室背景:黄卓越,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近年从事伯明翰学派的学术史梳理工作。问:您这两年为何开始关注伯明翰学派?答:首先是受到大家的影响,因为大家都在说文化研究。但更大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研究界定的非常宽泛,究竟从哪入手、到底哪些人是文化研究、他们在一个怎样的坐标系上等问题都很模糊。我想,首先应该先把背景资料搞清楚。比如学者常说詹姆逊、福柯、霍尔,但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谁是文化研究?另外,对这个发展过程,我看到有些学者的一些论述,比如王宁、陈晓明,他们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与回答     
问:刚才说未来的社会,在理想上一定要存在价格和分配,我想问共产主义社会是可以实现的么? 答:任何社会必须有价格,这是我敢说的。也许有一天会出现一个有价格的共产主义社会。大家要知道价格的背后是什么?是供应商,需求商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实际上这个理论背后有一大堆结论。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话是对的,是说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可以用  相似文献   

12.
畅敏 《西安档案》2007,(6):33-34
大家好,我叫畅敏,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书记员。可能大家会发出疑问,我、档案、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我看到“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这个演讲题目时,我也在想,我能讲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思绪良久,我才意识到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我、档案、法律就紧密地、明显地联系在一起了。首先,我是一个社会性的人,与生俱来就建立了各种档案。其次,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应用、传播法律。最后,我是一名人民法院书记员,是一名诉讼档案的立卷人,严格依法收集、保护、建立法律档案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档案时空》2015,(4):19
读者来信一: 我是一名烈士的后代,现家中存有数十件珍贵历史档案,其中有我父亲牺牲前写下的遗书,还有开国大将写给我母亲的书信,这些档案证实了我父亲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对我们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档案能够永久地保存下去,请问:如果我想捐赠给档案部门,需要办理什么手续?档案部门能否妥善保管好这些档案?以后我和家人如果想再查阅这些档案,将如何查阅?  相似文献   

14.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15.
记得哪一本小说上这样说:"我已经老了".我则要再加四个字——眼睛一眨,我已经老了.年近八十的我这样一个老头,不免常常会陷入怀旧.不过,怀旧也是一件快事,虽然一定会伴随着许多遗憾和无奈. 这时候,恰逢《档案春秋》的朋友提议采访我一下,聊聊我的配音生涯和其他什么的.我倒挺愿意的,可要摆在从前,我会有很大负担.然又像有人说过的:"你不要采访我,你写不好我的."我颇有同感.那么我自己动个笔如何呢?把从前的事说出来与读者朋友们分享,让大家有个评头论足的快感.我的文字大概未必精彩,但都是"如实招来",或有什么出格的谈吐,亦请多多包涵.那么,下面就是我的自述了.  相似文献   

16.
我199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葫芦岛市档案局工作,在大学学的是档案管理,可算是专业对口。1991年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婚后丈夫总说我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是啊,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东西我怎么能扔啊!再说像电视说明书啊、保修单、发票啊这些用得着的东西更不能扔啊。于是我想:何不运用我的专业特长来建立家庭档案呢?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就注意对家庭档案进行收  相似文献   

17.
<正>"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描绘了他心目中没有歧视偏见、追求公平正义的美国梦。年轻的朋友们,你又有什么样的中国梦呢?也许你会说生活太现实,我没有激情,也许你会说工作太平凡,我没有梦想。的确,我们从事的档案工作多是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少有轰轰烈烈的鲜花掌声。可是身处民族伟大复兴和辽宁全面振兴的档案青年,是否知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身上又承载着怎样的伟大梦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兰台沃土上,我们正沐浴着伟大梦想的无限春光!在你我手中,正紧握着档案局(馆)搬迁新馆跨越发展的春之梦想,紧握着档案事业蓬勃向上的春之梦想,更紧握着档案人放飞兰台情怀,投身中国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常在想,整个社会是不是误读了三中全会的决定。这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大家听了可能会失望,不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国家治理问题。今天我想谈谈关于这场改革的几个问题。三中全会已结束好久,四中全会也已经开过了。但是对于这场改革,可能大家和我一样,内心里还是有很多问号,有很多困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让人困惑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以前我们也困惑,但困惑的是"改"还是"不改"。这次不一样,明确的说要改,而且专门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说了些什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老百姓的眼里,档案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似乎它记载的只是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是一张张发了黄的纸片。其实,档案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那可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档案关联着"你,我,他"。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您是否曾为了工龄的核定而来回的奔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