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文章从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结合蒙古语语音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减少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类,并分析了造成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贾树琴 《文教资料》2012,(20):37-38,40
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词汇与句型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在运用虚词方面出现普遍的偏误。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句例,从多个角度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虚词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推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虚词教学朝着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偏误分析理论日益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偏误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偏误生成原因的探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到的例句,综合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和非偏误的情况,找出他们学习中的两个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语序方面的偏误,影响了他们的语言面貌。汉维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正是这种在语序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语序偏误。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偏误分析理论,以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口语成段表达中的词汇偏误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汉语词汇学习的薄弱环节、难点与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口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语言文字.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语言学习首先是从字词开始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本单位的语言。汉字是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归纳少数民族汉字书写偏误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汉字教学的设想,以便更好指导汉字教学.进一步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汉语申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在运用汉语成语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针对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改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成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重视成语语义教学;第二,应该引进成语结构分析和语法作用考察;第三,应该重视汉文化的学习;第四。应该加强汉语语感的培养;第五,应该编写适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0.
偏误分析是研究学习者言语表现的主要方法,侧重分析语言学习者错误的言语表现。从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方面来看,偏误分析理论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介语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他们对目的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将通过对汉语语法偏误四种基本类型的分析,着重探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程度副词“很”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频率较高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偏误。首先对简要阐述程度副词“很”的本体用法,然后归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程度副词“很”习得的偏误类型,并从用法上分析偏误,得出偏误原因,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会产生不少偏误,许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对此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汉语语音、汉字、标点符号、词语、汉语语篇等方面,将汉语教学者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偏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并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被”字句是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预科生使用汉语过程中出现偏误较多的句式.维吾尔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各有独特之处.受语言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常出现偏误是一个普遍现象.结合例句,对维吾尔族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鉴别,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汉语“被”字句的特点,进而达到正确使用汉语“被”字句的目的,以期对其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教学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汉字学习是一大难题。论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作业、听写、作文等语料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产生的书写偏误及其与正字法的关系,以求进一步解决汉字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习纯正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但由于语音偏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语音障碍难以克服,也会暴露出一些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这直接影响了他们普通话学习的进程,教师应找出他们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偏误规律,从优化学习心理的角度入手,增强他们排除语音偏误的信心,提高学习普通话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卉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25-126
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的重点,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时出现的偏误是不同的,学习基本义时出现的偏误主要在结构上,学习引申义时出现的偏误主要在语义上,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趋向补语的基本义注重结构讲解,趋向补语的引申义注重语义讲解。  相似文献   

17.
量词是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对中亚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可以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及教学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盖晓伟 《现代语文》2009,(7):129-131
本文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了"字用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情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动态助词"了"的过程中:"了2"的习得先于"了1";无论是了1还是了2,语误均倾向于过度使用;"了1"的习得要经历比较艰难的过程,即使汉语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学生,在"了1"的使用上还有较高的错误率;了1,和了2的混用率说明"了"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仍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还探讨了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语连接成分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对连接成分的使用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连接成分的误用、冗余和缺失等。以上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话的干扰、目的语的负迁移、缺乏汉语语感、教材和教师教学指导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听说,其写作水平令人担忧.由于双语教育的推行,他们的英语学习可能会同时受到汉语和母语的影响.通过对喀什师范学院一个班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发现民族学生母语和汉语对其外语学习既有干扰也有促进,并对今后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