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但要生成课堂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备课时的精心预设,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只有大胆、主动、科学地进行了教学预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深厚的功底机智合理地把握、调节,促进各种课堂生成。这就决定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3.
曹晓莉 《小学生》2013,(4):54-54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静态的预设,也需要教师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性内容有良好把握。能够利用好这些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依次阐述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性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以学定教,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预设与生成之间原本属于矛盾对立的。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却需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精心预设内容,有效推促精彩生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重点预设,点拨学生思维;把握评议预设,引导探究方向;把握议论预设,生成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6.
张健 《教师》2010,(27):23-23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诞生,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往日沉寂的语文课堂鲜活了起来。开放的课堂,同时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智慧.在“预设”之外,必将生成更多的精彩。本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情况谈一谈如何把握课堂中的生成,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健 《教师》2010,(24)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诞生,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往日沉寂的语文课堂鲜活了起来.开放的课堂,同时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智慧,在"预设"之外,必将生成更多的精彩.本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情况谈一谈如何把握课堂中的生成,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的精彩可以通过预设体现,然而更多的精彩往往出现在预设之外。由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诱导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课堂绽放活力。  相似文献   

9.
预设与生成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有效处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是高效课堂的要求。本文尝试从注重文本细读、鼓励思维碰撞和引导合作交流三方面探讨有效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是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魅力所在。教师只有进行精彩预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阐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朱晔 《文教资料》2010,(20):172-174
音乐教学的动态生成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采取在弹性预设中孕育、在对话互动中引发、在瞬间捕捉中培植等策略进行生成性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同时,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握好生成的"度"。  相似文献   

12.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们只满足于课堂预设任务的完成,却忽视了对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视,更没有主动地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也应发生质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效率,更应关注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一、让学生在多元思考中生成自己的正确判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遵从教师当初的教学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学  相似文献   

14.
程发兰 《考试周刊》2011,(17):59-60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就成为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寻求动态平衡是做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加精彩。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从而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新课堂。  相似文献   

16.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一对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课堂就会显现杂乱无序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只能是封闭僵死的操练。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常会出现教师未曾预想的"随堂生成",教师要把握其中蕴藏的教育资源,要在教学准备和随机处理中注重科学预设、灵活整合,让随堂生成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对学习月标和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时是如何思考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认知程度和课文内涵深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19.
生成式教学方式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成性特征;以及教师以课前预设为前提,以课堂互动为基础,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调整课前预设、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尽可能促进课堂有所生成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有效运用生成式教学方式,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20.
李英 《天津教育》2022,(10):80-82
<正>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实践并落实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让师生双方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应有的进步。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预设和生成的意义,把握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当前已经存在的某些不足予以针对性的调整。本文就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原则、现状及有效策略等几个角度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