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74-76,80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 ,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 ,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 ,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 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3.
曹强 《现代语文》2010,(6):18-20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既包括语言行为,也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修辞学的内涵及性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建构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意义等三个层面讨论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学科体系。同时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体系的确立,可以使汉语修辞学研究摆脱在技巧之"术"和理论之"学"间摇摆的暧昧处境,有助于拓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浅述     
本文浅述了修辞学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有代表性的三种西方修辞理论,阐述了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用研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修辞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广义修辞学经历了酝酿准备、过渡性探索等阶段后才脱颖而出,既吸取了域外隐喻研究等泛修辞观的理论资源,也得益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思想濡养,最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从修辞观来看,广义修辞学领域内可以分为"大修辞"、"广义修辞"和"复合修辞"三个类型。广义修辞学以修辞原理为标准来确定研究对象,并建构了"两个主体+三个层面"的研究范式。广义修辞学理论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因而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王易先生的《修辞学通诠》中,修辞理论约占该书的1/4,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修辞学作。其修辞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总论,二是辞藻的内容及外形,三是体论,尽管各种修辞现象繁多,但体是各种修辞现象的统一。其理论为后来的修辞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修辞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受众一直是西方修辞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中国修辞学的研究素来将重点放在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主体身上.受众理论历经三个阶段,期间发生了两次意义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是从古典修辞学的“说服论”发展到新修辞学的“认同论”;第二次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网络新媒介影响,与修辞者形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借鉴西方修辞学受众理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分析修辞活动的实际案例,改进外宣工作,提升国家软实力,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字形修辞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以字形(含汉字的形体、标点、图符等书面因素)为修辞利用的材料,把字形修辞归入积极修辞,认为字形修辞有独特的功能。从整体上看,字形修辞理论是《修辞学发凡》修辞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修辞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修辞学小组的普通修辞学理论把德·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古老的修辞术成功地结合到了一起,为现代修辞学,特别是辞格体系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普通修辞学》理论基础、辞格理论以及诗学修辞理论三方面对列日学派的成就作了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1.
曹石珠的《汉字修辞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修辞的专著。他对汉字修辞理论作了系统研究,阐明了汉字能否修辞和汉字为什么能够修辞的道理,规范了汉字修辞手段的术语及适应范围,阐述了汉字修辞手段的特点与功能,开拓了汉语修辞的新领域,为汉字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汉语修辞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曹石珠的《汉字修辞研究》是继《汉字修辞学》后对汉语修辞的又一个新贡献。该书论述了汉字的形体是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讨论了汉字是思维的一种工具,论证了汉字修辞与汉语修辞在语境上的一致性,对离合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并就汉字修辞格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等边缘问题做了开创性的探讨,为汉字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修辞规约异同及汉族文化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两个话题,国内外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但定性和实证对比研究居多;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然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多元化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理论值得期待,基于口语语料和网络对话这种新文体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通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作家的文学主张与他的创作实践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反。曹丕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曹丕的《典论·论文》虽然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但仍属于传统的儒家政教文学观。可以这样说,他在理论上推崇汉音与儒学道统,在创作上却能突破其矩短,表现出魏响的特色来。《论文》是作为拥有政治话语权的曹丕消弭人际矛盾、表达政治诉求与人生期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以汉字为切入点,结合实例从汉字形貌修辞和汉字字体设计两方面论证了汉字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目前国内设计领域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误区。旨在提供一种将汉字引入至广告作品中的正确合理的方式,期望能以这种合理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特质和外在感觉体验的文化元素,是最具表现力的文化形式之一,在广告设计中运用的前景大为可观。  相似文献   

16.
王力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对汉语修辞学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语言与修辞的关系,尤其是语法和修辞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二是对修辞本质的把握也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地方;三是对文学语言的认识也很到位,在语言学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曹石珠主编的《汉字修辞学教程》是国内首部汉字修辞学教材,它集中了近年来国内汉字修辞研究成果,适应汉语教学需要,内容恰当,体系科学,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8.
曹石珠主编的《汉字修辞学教程》是国内首部汉字修辞学教材,它集中了近年来国内汉字修辞研究成果,适应汉语教学需要,内容恰当,体系科学,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9.
曹石珠主编的《汉字修辞学教程》不仅构建了适应课程性质的汉字修辞学教学体系,而且深入探索了汉字修辞格的特点和功能等,是一部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探索、努力创新的优秀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