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备课的主要目的一是要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是要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是要把握好  相似文献   

2.
涂圣德 《成才之路》2011,(23):45-45
好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备课的关键是深入分析钻研教材。怎样才能做到深入钻研数学教材呢?本文从抓住重点,把握基础;明确难点,关键突破;挖掘教材,探索规律;研究习题,筛选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朱琳叶 《中国教师》2013,(10):29+41
<正>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备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备课质量的高低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值得一提的是,备课除了要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还应注意六方面。一、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要想"有效备课",就要突破和创新。如果教师在教育思想上没有重大转变,那么在备课方法上就不会有真正的突破和创新。如今,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4.
张青青 《江西教育》2001,(12):23-23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课的关键是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进行综合处理,使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处理思想政治教材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地方需详讲,哪些地方可略讲。所谓重点就是教材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对重点的掌握有助于对其他问题的理解;所谓难点是指教材中的比较抽象的或理论性较强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对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数学教学要力求“透”1.教材钻研透。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对整套小学数学教材要全面进行分析、研究:从知识的纵向考虑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年段位置,学生应该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从知识的横向考虑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多种版本,各种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当然也存在优劣之分。教师备课时要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比的意义"对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教材的优缺点,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解读教材、重组教材、突破难点,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关键。数学教学以教材为基本载体开展,教师以教材为基本凭证备课,制定教学方案。教材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准确解读教材,从七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做到不遗不漏。以"七位一体"的方式钻研教材,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提升教材作为教与学这一中介资源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教师,上课的“甜”必须来于备课的“苦”。然而,一些新教师在备课中对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不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现介绍如下。1 备“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是单纯地将教学内容作解释、疏理、安排、写出教安。更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的要求,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而巧妙的提问是将学生引导到知识彼岸的桥梁 ,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一年来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研究作了以下探索。一、由浅入深 ,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小学数学教材无论是从总体还是从局部看 ,都有深浅之分 ,难易之别。因此 ,我们在每章每节数学课的备课过程中 ,都很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总是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 ,特别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 ,以掌握教学中的重点 ,突破教材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节时 ,我们就按照“感知形象———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0.
在钻研小学数学教材当中,不仅要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的练习题,分析教材的德育因素,而且还要注重分析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英语备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受课次顺序的限制,而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备课时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下乡授课的过程中,我曾先后到过22个乡镇的一些小学,发现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不是以一组(也称单元)教材为单位备课,而是仍然按照传统的备课方法一课书一课书地单一备课。这样做,仅仅抓住了一课书的教学重点、难点,很难搞清楚每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基本功训练要求、这课书在一组教材中所处的地位、联系是什么,以及组和组之间是如何衔接的等等,因而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零零散散、支离破碎,受到的基本功训练也不够全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的一步,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  相似文献   

13.
深圳小学从1982年下半年到1985年上半年,在三(1)班直至五(1)班采用统编五年制数学新教材,跟踪试验三年。回顾三年来的实践,要使用好这套教材,我们的体会是:一、要熟悉整套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概括起来,是数和形两个方面。在安排内容时,要使学生随着年级的提高,不断扩大数和形的计算知识,不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要注意数和形的联系”。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但要重点熟悉所任教的那一册教学内容,而且要熟悉整套教材内容。这样,才能从纵的方面和横的方面去掌握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系统性,延申性和各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明确在教学时应怎样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怎样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的部分内容是中、小学教材衔接的关键内容.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摸清学生情况.吃透教材不仅仅要吃透中学教材,还要了解小学高年级的教材.对中学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小学精讲的,哪些是学生粗知的,哪些是初次接触的,教师要胸中有数.摸清学生情况,一是要摸清本班学生的来源,二是要粗知不同来源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其对新课内容的接触情况.通过备课确定各章各节的重点、难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第一章是在小学学过零和自然数、分数的基础上,把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因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备课与讲课是中心怀节,而备课又是讲好课的基础。只有抓好备课与讲课,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备好课呢?从我的教学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要详尽地占有有关资料。平时要注意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对整理好的资料要进行学习研究和运用,不要束之高阁。这样的资料积累多了可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备课时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才能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弄通弄懂并能从宏观上掌握教材。对本教材的难点疑点重点要了如指掌。备课时要着重对难点疑点和重点的备课。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我认为加强低年级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一、准确理解教材,有计划地进行口算训练小学数学教材系统性、科学性很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各种口算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互相连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挖掘知识间的  相似文献   

17.
钻研教材、课标是每一位老师备课前必修的内容.备课前,许多老师会翻阅教材、辅导资料等,了解教材例题的编排特点,抓住每一个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我认为数学教师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例题外,还要先认真做一遍课后习题,即备练习.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数学十二册第四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肩负着毕业总复习的任务,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整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的教学,既不是将各册教材的基础知识从头到尾重新讲一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加选择地再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内容都拿来反复练几遍,而是让学生通过反刍、消化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弥补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漏,同时也是学生对小学所学数学知识系统的再构建.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过程包括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搜集资料、书写教案、课前反思等环节,其中解读教材是其他各个环节的基础。解读教材要坚持尊重、开发和扬弃的指导思想,整体把握教材的结构,大胆创新备课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写的,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分析掌握等都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 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钻研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