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使句子真正成为识字、析词到构段谋篇的桥梁 ,其训练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造句用词练习口头和书面说写句子 ,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才能进行运用词语的练习。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开始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 ,想说什么说什么 ,当学生产生了说话兴趣 ,消除了怕说错的畏惧感之后 ,让学生用一词说写一句话 ,多句话 ;然后让学生多词说写一句话、多句话 ;最后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练习说写句子。二、组句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学当中 ,把一句话分成几部分 ,让学生认识把句子拆成短…  相似文献   

2.
据词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主要的练习形式。五年制小学的十册题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这类练习,仅在课后作业题和《基础训练》中明确规定要用来造句的词语就近二百个。除此之外,教师还根据实际需要,经常补充一些词语进行练习。可见,造句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怎样指导据词造句呢? 一、由此及彼,引导学生丰富造句内容有的据词造句本来不难,容易造出丰富多彩的句子来,可是,学生往往受“范例”——第一个学生造句的影响,思维容易定势,大家都往一块想,以致内容基本雷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丰富造句的内  相似文献   

3.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有效手段。如何指导学生造出准确、具体、生动的句子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种方法。(一)释义法。这是指导造句的最基本方法。即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行造句。如要求学生用“一尘不染”造句,首先就必须让学生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点灰尘也不沾染,形容十分干净”。而后再引导学生造句。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 口头组词、造句——用字组词。如教“巍”字,引导学生组成“巍然、巍然不动、巍然屹立、巍峨”等词语,然后口头造句练习,区别字义。平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是重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它上达篇章,下通词语,是语文基础训练的枢纽。因此许多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造句能力的训练。我在指导学生造句训练时,着重抓了以下五个环节;一、用词要准确。一个句子是由许多词语组成的,对所用的词语准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每组课文后安排有“基础训练”,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训练”应以练为主,那么,如何处理好“基础训练”的练呢?笔者的做法是:一、一题多练。对“基础训练”的每一道题,在完成教材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如在注音训练时,适当结合填汉字训练2在找同义词训练时,引导学生找出反义词;在解释词语时,引导学生口头造句;在进行书面作文训练时,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使说写结合等。力争借某一个训练题,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量、训练量,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项主要任务。因为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可是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读与写,轻视听与说,使学生在说话方面出现不少缺陷。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怕耽误课堂时间,对学生"说"的训练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是最让小学语文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如何让小学生感到写作文一点儿也不难,步入由厌写到乐写的坦途?教师要做好引导,从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作文""作文该写些什么""作文该怎么写""怎样写好作文"等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一、让学生明确何为作文语文学什么?学表达!表达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表达,一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文。"作文就是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围绕着一个主题书写在本  相似文献   

9.
造句训练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起点和基础工作 ,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词义 ,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用词构成句子的能力 ,还是一些教师用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能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不管是口头造句 ,还是书面造句 ,在小学语文训练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 ,如果语文教师在平时训练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所造的句子是很容易出现思想偏差的。下面五个例句就是从学生的平时作业和测试试卷中选出来的 ,虽然这些学生是极少数 ,但看了之后足以使人震惊。1.黄继光在危急关头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 ,真他妈的有种…  相似文献   

10.
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小议庞荣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二年级学笠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能口述一件简单的事,能用学过的常用词语书面造句,能看图写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取材能力差,因此,在指导他们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时,应特别注意直观性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有《诚实的孩子)和(蓝树叶)两篇讲读课文,以及《看企鹅》一篇阅读课文。通过教学讲读课文,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学句;训练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意思连贯完整的话。通过教学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阅读能力。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识字教学要音形文结合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本单元,要使学生学会24个生字,能用这些字组词语,并能用其中的部分词语口头造句。1.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教材采用汉语拼音、汉字双行排,为读准字音提供了良…  相似文献   

12.
曹农 《语文天地》2015,(1):87-88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为了实现和别人沟通的目的而用口头语言来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是看法的一种能力。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人们之间亲密的交往更多是通过口头语言来实现的,口头语言表达在生活中运用广泛。一、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减弱的原因1.不正确的教学倾斜语文作为一门基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但是,一直以来在"说"这个方  相似文献   

13.
郭芳丽 《新疆教育》2013,(10):91-91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作者结合实践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感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作者结合实践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感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综合性最强的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需要词语运用,谋篇构思等多方面的语文知识,是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因此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较难掌握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姚素惠 《新教师》2020,(3):63-64
课堂提问能力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在诗词微格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在诗词微格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在诗词微格教学中课堂提问现状的反思,提出课堂提问的几点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能力。一、在诗词微格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内涵与特点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基础的框架。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深入思考,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语言积累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语言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课内文本词句的积累 1.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大量字词需要学生积累和理解.我从每个生字词的音、形、义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辨析,注重融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于一体.同时要求学生临场运用、组词造句,以此来检查学生积累和理解文本词语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沈红玲 《教师》2013,(21):64-64
词语作为语文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准确地运用词语,是小学各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润物细无声——在语境中理解若想在教学中扎实进行词语教学,生成精彩,必须使词语融入文章的理解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  相似文献   

19.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古语云:"好学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山村教师,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我们这里方言土话特别多,加之有的教师教学中不注意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造成学生读文章不会用普通话,写文章、造句错别字成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