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代啸》杂剧之《凡例》的撰写者冲和居士,别号曲痴子,又号清溪道人,真实姓名不详,杭州人,"选"过《缠头百练》初、二集,"评校"过《禅真后史》且创作过《西厢余韵》套曲,但是,他只是《歌代啸》杂剧之《凡例》的撰写者而不是传为《歌代啸》的作者徐渭,他和《禅真逸史》刊刻、评订(或评校)者夏履先及有"清溪道人"之号的《禅真逸史》的"编次"者瀔水方汝浩也都不是一人。  相似文献   

2.
《宋书》中保存了不少关于诗歌创作、诗人轶事、《诗经》引用和歌谣谚语、乐府歌辞等方面的史料,这些史料是我们研究汉魏六朝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宋书》诗学文献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经》之学的演变和七言诗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我们对南朝诗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诗学经先秦"诗文之学"至两汉"《诗经》之学"到魏晋"诗歌之学"的嬗变,特别是《宋书》对《诗经》的引用,可以引发我们对魏晋文学自觉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元修《宋史》之取材,对于了解和分析它的资料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剖析《宋史·宗泽传》入手,探寻其史源,考析其取材,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 一、《宋史·宗泽传》与宋国史之关系 四库馆臣说《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六史部正史类二),此话信然。无灭南宋后,主持临安留守事的董文炳认为“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将所得“宋史及诸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5.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6.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牧为李飞撰写的墓志铭就有了先人为主的偏见,以为是在放肆地攻击白居易。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纠正,先证明白居易并没有攻击过杜佑。  相似文献   

7.
辛启泰《稼轩年谱》依据《宋史·辛弃疾传》,径编定“师事”在十岁时,固属“武断”之举,而梁启超、陈思、邓广铭三《谱》,以驳“十岁”说而得出未曾师事的结论,亦难免率尔之讥。其实南宋陈模《怀古录》,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皆于《宋史》之外,别有关于“师事”的记载。尤其是元代虞集为主修《宋史》者,乃有小诗《萧闲堂》歌咏其事,足为“师事”说之确证。唯“师事”并非聚童教读,而是行卷参请,其事约在稼轩两赴燕山应试时  相似文献   

8.
《宋书·符瑞志》是沈约"补前史之缺"之作,现拟以《宋书·符瑞志》中远古至周代为研究范围,通过对文本细读,对其中帝王谱系与谶纬叙事进行考查,以探究沈约如何取择诸家以自成。  相似文献   

9.
<正>"讥世卿"之说首见于《公羊传》隐公三年:"《经》:‘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注曰:"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  相似文献   

10.
只要世界上有假的、丑的、恶的事物,就必然会有讽刺和讽刺文学与之俱存。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那是充满着假的、丑的、恶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史记》中以讽刺的笔触,把这些假、丑、恶的东西反映出来,是不足为奇的。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说;“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就是说,《春秋》除了刺讥之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汉家之“明圣盛德”。关于刺讥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陈垣先生遗赠《史纠》钞本中,有陈垣先生手书校勘批注十余处,为最新出版的《陈垣全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批注部分所未收。《史纠》六卷系明代史学家朱明镐所著史评,对上起《三国志》,下迄《宋史》的"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逐条进行辩驳。陈垣先生遗赠《史纠》钞本所用底本为清钱熙祚道光二十年刻《指海》本,分为上下两册,乌丝栏,版心刻有"学海山房"字样,每卷另起页码。卷首有"陈垣同志遗书"印,全书有朱墨句读符号。现将陈垣先生所作批注移录如下:卷一,第十六页。《宋书》,"王微传"条,"时年  相似文献   

12.
刘娟 《高中生之友》2011,(22):28-29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郡尉氏县(今属河南省)人。"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他生活在一个政治上极其动荡的年代,一生碰上了两次所谓的"禅代之局":少年时看到了汉禅位于魏,晚年时则又逼近了一次禅代(他死后两年,魏禅位于晋),尤其是后一个禅代,统治集团内  相似文献   

13.
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国史纪闻、宋史记事本末、邃古记、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明一统志五种图书提要出现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辞海》"旧五代史"条:"宋薛居正监修,参加修撰的有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人.修于太祖开宝五年至六年间(972—973年)."同书"薛居正"条却说:"开宝六年(973年)卢多逊,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也由他(薛)监修,今称《旧五代史》."查《辞海》的这两种说法均源于《宋史》.前说见《宋史》卷264《薛居正传》:"开宝五年,(薛)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事,又兼判门下侍郎事,监修国史;又监修《五代史》,踰年毕,赐以器币.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后者则取于《宋史》卷3《太祖纪》:"(开宝)六年夏四月戊申,诏修《五代史》.""七年闰十月甲子,薛居正等上新编《五代史》,赐器币有差."那么《旧五代史》究竟始修于何时?成书于何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夏四月戊申,诏参知政事薛居正监修梁、后唐、晋、汉、周,五代史."卷15太祖开宝七年(974年)  相似文献   

15.
王维称"诗佛",诗作禅意盎然,存"思与境偕"之妙。其三首诗典型地显示了禅诗的三重:《过香积寺》观安禅之境、《终南别业》显骋怀之境和《山居秋暝》感至乐之境,诗中安禅向佛、骋怀参佛、入禅悟佛之致可观。  相似文献   

16.
“牛继马后”谣谶见于《宋书》《魏书》《晋书》诸正史中。《宋书》之“牛继马后”服务于沈约《宋书·符瑞志》天命史观的著述目的;《魏书》之“牛金生睿”也并非完全出于敌国立场,更多是因袭旧说;诸书“牛继马后”史源均指向孙盛的《晋阳秋》。但通过对孙盛行迹的考察及对《魏氏春秋》的文本互证,可知孙盛造作“牛继马后”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则是桓玄出于篡晋的需要,与时任大将军文学祭酒的徐广造作了该谶,并将其羼入所谓辽东本《晋阳秋》中。“牛继马后”的造作依托于《玄石图》,其由魏之祥瑞变为晋之图谶,又从晋之图谶变为晋之灾异。以旧符谶论证新天命,反映了魏晋时代的谣谶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7.
自沈约《宋书》首次提出陶"潜不解音声"一千多年来,后世多以讹传讹,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陶渊明既通音声,也没有蓄无弦琴。讹传的原因是把陶渊明偶一为之的事在传说中添枝加叶,后人据此又给予过度解读。  相似文献   

18.
今天,没有人戴乌纱帽,但人们口头上或文艺作品中仍出现乌纱帽一词,对上级唯命是从的领导干部,人们讥之为“怕丢乌纱帽”。现代生活中乌纱帽一词均借代官职。有人以为乌纱帽一坠地便是官帽。其实不然,南朝宋王休仁创制的这种乌纱帽并不作官帽。创制之初,它被当作“服妖”记在《宋书》里。至隋朝初期,始得权贵青睐,但从新、旧《唐书》上都找不到乌纱帽作  相似文献   

19.
《宋会要》是根据《实录》、《日历》、《国史》档案等资料按类分编的宋代各种制度,为研究宋史的基本资料。该书原本皆已散失,仅存《永乐大典)辑本。过去对此书编写过各种目录,也发表过一些研究文章,在刊行这本目录的时候,参照有关资料,将《宋会要》的编纂、现存徐松辑本的由来,以及各种目录,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诗之泽被后世,非一代也.宋代的朱弁即曾屡屡化用商隐诗句、典故、诗意,在风格、情调诸多方面多有模拟.《宋史》谓其"诗学李义山",但观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于苏、黄等人似更为推崇.故朱熹"酷嗜李义山"的说法比《宋史》所言当更准确、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