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新闻批评是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理论原则在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运用,也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开展新闻批评时,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明确新闻批评目的,纠正错误观念 运用新闻批评必须明确批评的立场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卢惠民写的文章《用马克主义统帅新闻理论教学》(见《中国记者》杂志1990年第9期),对全国20所大学新闻系(专业)的27位新闻学教师联合编写的教材《当代新闻学》绪论,扣上了要“把党的新闻理论区别出去”的帽子,并对新闻教育的现状和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本着学术平等的原则和促进新闻理论学术批评正确开展的目的,本文就几个原则性问题同卢惠民商榷。一、摘歪了编者的原意卢文在批判《当代新闻学》绪论时用的主要论据是摘引了绪论中的一些话,而其中的一些引文与原文  相似文献   

3.
我在少年的时代曾编织过许多成名成家之梦,并为圆梦而不倦地上下求索,可至今却一个也没有实现。被人称为。著名的青年影视艺术批评家、报告文学作家、新闻传播学者”,只能说是妄得虚名,其实难副。作为编辑,我编发过不少充溢时代气息的新思维、新观念的学术文章;作为批评家,我写过不少颇有影响的文章,却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见。聊堪自慰的是没有欺世和盗名。  相似文献   

4.
<当代传播>2003年第1期刊登了叶育登先生批评我否定传统新闻价值说、提倡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见2002年<当代传播>第5期<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以下简称<颠覆>)的文章(以下简称"叶文"),说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把"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混为一谈".读完"叶文",没有发现叶先生如何把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明显地区别开来,也没有对记者判断新闻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这一论点给予逻辑论证,仅仅再次重复了传统新闻价值说那些陈旧的结论.这样,他的论述不能不多处自我颠覆,陷入悖论的自我循环.  相似文献   

5.
学术理论刊物编辑要有新闻眼,这是体现编辑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眼对于编辑的意义在于在选题上更主动,有利于学术理论创新。在当前文章呈规模化产出且良莠不齐的情形下,编辑靠什么去发现和挖掘有思想水准的好文章,新闻眼无疑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术理论刊物的编辑要有这样一种认知,即学术理论刊物也要讲可读性.这种可读性体现在:一是有传播价值,有传播价值才能够最大范围地实现学术理论刊物的办刊宗旨;二是具有平和的姿态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此,作为学术理论刊物的编辑,第一,要树立办刊是为了传播的理念,让刊物充分满足传播的功能;第二,要用一点市场精神来办刊;第三,要看重文章内容,也要看重表达形式,文章内容与形式并重,要有复兴清新流畅文字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的一些新闻词语和文体,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但是很少有人对它们进行探源。其实它们都有各自的来历,如记者、导语、文章、副刊、号外、漫画、小品、稿费等等,它们的来历鲜为人知。这里仅就手头的资料,简单介绍如下:新闻据《新唐书》载,“新闻”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神龙年间文人孙处玄之口。他曾因当时缺少书刊传播消息而发过这样的感慨:“恨天下无  相似文献   

8.
王君超 《今传媒》2005,(10):24-28
从1995年媒介批评进入中国传播学者的视野(1),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媒介批评这项崭新的新闻传播事业筚路蓝缕,虽然至今没有形成一门“显学”和一项“产业”,但是它从无到有,从一个“舶来”的概念和理念,孕育出学术专著、博士论文和国家级的课题,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不可讳言,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相比,近年来媒介批评研究虽然在研究领域和视野上有所突破,然而总体仍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第一本定位于“媒介批评”的刊物(2)更名、第八次全国传播学会议上媒介批评的“缺席”(3),以及媒介批评学者在全国整…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二届“新闻核心期刊”评审鉴定最近揭晓,《中国记者》名列榜首。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每隔五年评选一次,评定结果汇集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出版。评定的标准:第一是看刊物的内容和学术水平,看刊物在研讨新闻理论、交流新闻实践经验、传播新闻业务知识方面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翻开每日的报纸,我们很容易发现诸如“记者昨日获悉”、“记者昨日从某某处了解到”、“记者昨日看到”等等,看似时效性很强、实则并无新意的新闻.因为这些“昨日”大多都是记者硬贴上去的.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新鲜,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记者常常会错过采访新闻的最佳时机,以就是发稿的新闻由头已成了明日黄花,而这些新闻现在看起来仍有一定的价值.怎么办?这就需要记者再回到事件中去,了解它的新变化、新发展、新动态,找到新的新闻由头.这时才能开始撰写“本报讯”.但有的记者却不愿意这样做.为了省事,也为了提高所谓的新闻时效性,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采访时间(昨日),当作新闻发生的时间.殊不知新闻发生的时间与他们何时去采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记者的主观采访行为发生之前,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同传媒业受商业化的侵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随着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引进,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媒介批评观念逐渐获得新闻界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在对媒介批评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部分新闻学刊物和学术专业网站等尝试开办"媒介批评"栏目,开展较为专业的媒介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上帝逼迫我在新闻与人之间必须做一取舍,我宁可不要新闻,哪怕这条新闻有翻天覆地的传播力量."若干年前,曾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然而在王菲生子引发的媒体大战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记者的另外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走麦城” ,在新闻传播中并不鲜见 ,出现这样的现象 ,无疑会给承担舆论监督的新闻传媒(包括记者、编辑)的形象蒙上阴影 ,更会给舆论监督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舆论监督如何避免“走麦城”?我们认为关键一着在于“把关”。“把关”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 ,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环节 ,其基本内涵为 ,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而这种“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实施舆论监督 ,既是新闻传媒的一项传播活动 ,又是党和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与神圣使命。从…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我们的新闻舆论要胜任如此重担,就必须下气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时就是对记者…  相似文献   

17.
赵允芳 《新闻通讯》2013,(12):49-51
近一个时期,可能没有哪一家报纸像《环球时报》这样重视社论——几乎每天都刊发社论,有时甚至刊发多篇社论;可能也没有哪一家报纸像《环球时报》这样,其社论、评论文章能够引发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评议。而无论批评或褒扬,我们都应该首先看到其最为重要也殊为可贵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一、政治与学术的分野 考察毛泽东新闻思想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差异,我们有必要首先将毛泽东本人定位为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他在从事和领导新闻传播活动过程获得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陈立丹教授认为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于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自强的年代,在当时特殊的中国革命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1月渤海二号事件发生后,石油海洋勘探局又是表彰英雄群体,又是给幸存者披红挂彩。一家大报的记者去采访,写了一篇唱赞歌的通讯(未发出来),而工人日报记者却写了一篇批评官僚主义瞎指挥的稿子。同访一事,为何所见相去甚远?反思—下,主要是记者思想水平各异,在采访中思维方式不同。如果说访问,观察是记者收集新闻的起点,那么采访中的思考则是认识、识别新闻的重点。要想写出具有深度的新闻,除了深入采访外,要紧的还是在采访中进行深刻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开展报纸批评,是报纸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报纸批评的目的在于扶正祛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报纸批评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调查、选材、写稿,还是编辑组版、审稿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见报以后的宣传效果。一篇好的批评稿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应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要在准确性上多下工夫 新闻要真实,批评稿件更应该准确无误。如果批评稿件在事实上发生失误或不准确,不仅无好的宣传效果可讲,还会引起混乱。因此,参与报纸批评稿件编采工作的编辑、记者,在工作中要确实做到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要使报纸批评做到准确无误,最基本的一条是要做好调查落实工作,编辑、记者有时甚至要亲自参与某一项工作,反过头来再写批评稿件。报纸批评在整体上要讲真实、准确。在细节上也要字斟句酌,做到合情合理。有这样两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我看到一家报纸批评一个县的几名领导,违反政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