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将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现代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匮乏。鉴于MPA教育与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供求关系,试办MPA教育成为政府回应WTO挑战的对策之一。本文探讨了WTO条件下,我国MPA教育的特殊性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体制改革对我国公共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人才必须是高水准的:强责任、知民心、广学识、精专业、善于行、应万变,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道路注定是充满挑战的。如何探索出路?以需求为先导,以创新为车轮,搭建有效的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台,建立健全"校府"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有我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复合型的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和实践性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特殊性,为培养这种特殊行业的特殊人才,文化产业管理的人才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学政研”紧密结合的四元一体结构模式是目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共管理面临着公共问题凸显化、公共事件高危化、公共服务职业化的严峻挑战.本文着重阐述1.对公共管理人才素质培养的必要性.2.我国公共管理人才的现状.3.从五个方面提出本文的观点(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人才综合素质观;(2)建立公共事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大框架;(3)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4)大力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5)完善自我教育机制,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开始组织专家就我国设置和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并对欧美等国家培养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了考察。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及其说明。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4所高等院校为首批MPA培养试点单位。为了有利于公共管理硕士(MPA…  相似文献   

7.
公共精神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着特定的内涵和特殊的重要性。塑造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决定着人才的道德品格。然而在当前背景下,学校的微观环境和社会的宏观环境,都有许多不利于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公共精神塑造的因素,这严重影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要塑造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公共精神,需要专业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才为主的一种新型教育。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都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紧密跟踪世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进程并切实考量中国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中国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结果的偏差,就业预期与实际就业方向的偏差,社会需求与实际人才供给的偏差,社会适应性不高.为此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并从目标-手段关系、就业预期定位和客观认定社会需求等视角分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和谐的原因,重新构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中国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国情和我国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对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法进行改革。同时,管理环境的变动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要求管理案例教学必须不断地创新。管理教学、特别是管理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主要围绕着职业道德教育、思维能力训练、管理方法与技能训练三大主要内容展开。要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目的,根据我国的国情设计科学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Basic work in universities is carried out in departments representing diverse disciplinary communities. While tasks, goals,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values may vary considerably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research texts dealing with the question whether, and how, such differen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quality management.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recent study 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diverse disciplinary settings, in which thirty-three interview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Finland and in the UK, and on the author's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isciplines under study.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basic disciplinary features on the suitability of approaches of quality assessment in four diverse disciplines (physics, biology, sociology and history).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学主要从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源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任何理论的出现和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由于美国是公共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发源地,所以,研究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本土化的公共管理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subjected to the intensive bureaucratic governance led by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since 1949. Sinc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has been a burgeoning social discourse, some reforms have been conducted recently, centering on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centered employment of staff,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sector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By embracing the idea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a mode of mixed governance has evolved within the larger milieu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By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36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a university in western China,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th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been polarized, so tha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and those in low priority disciplines is curtailed. Additionally, research is assigned more priority than teaching; institutional service has made distracted academics from knowledge. Lastly, Chinese academics’ work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by a mixed mode of governance spawned by the unique integration between paternalistic governance,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学科综合化成为转型时期地方高师院校的基本特征之一。综合化转型促使地方高师院校组织结构产生变化。基于学科的学院制是地方师范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管理的组织保证。院级组织在学科建设管理中既要明确定位,又要从院级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院内学科组织内环境优化、院级学科建设权力体系协调、学科团队与成员管理落实等方面履行相应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提出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有的自主权,使学校课程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课程内容要影响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提高;开放的课程总量要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课程教学过程和回应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问题.所有这一切,都不应因学校规模极度扩张而导致课程评价与管理效果的减弱.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政法公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政法公管类岗位胜任力包括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具体内容。政法公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规律,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办出特色包含三个发展层面:一是从无特色到有特色的发展;二是从特色不鲜明到特色鲜明的发展;三是从特色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独特性的优秀人才,是高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传承与发展学校办学优良传统,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文化基础;瞄准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关键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内驱力与出彩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自我造血机制;落实与扩大办学自主权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内在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影视文化在不断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过程中进行着文化建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它具有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有参与性与休闲性品质,消遣娱乐的功能和弘扬人性特征。它运用独特的品质特征成为人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引着大众的生活潮流,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建设,作为一门从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在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学科发展困境制约条件的深入剖析,发现该学科受到内在发展欠成熟、独立性较弱、就业困难等因素制约,尝试提出规范学科范式研究,糅合多学科教学视阈,强化学科设置与管理等可行的发展性策略,以促进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黎琳 《高教论坛》2002,(1):42-46
广西大学扩招后 ,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建设与改革的措施。首先是校领导高度重视 ,突出教学质量的地位 ;其次是加大经费投入 ,全面改善教学条件 ;再次是抓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基本建设 ;第四是加强教学管理 ,为教学质量提供组织保障 ;第五是加强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建设 ,提供教学的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