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2011,(5):17-17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的办学特色.但是,有限的校本课程课时制约了学校特色的打造.如何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让学生学到国学中的精华,更好地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个问题一直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者探究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西小学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寻找适合学校发展的途径,通过国学立人这一课题,打造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实现了"育文雅学生,立儒雅教师,建自主学堂,培优雅家长,创静雅校园"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的变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江苏徐州市振兴路小学在"兴美特色课程"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基于兴美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兴美物型文化,打造兴美校园;凝练兴美精神文化,培植学校"三美"文化生态;探寻"振民育德向美而兴"的路径,凸显学校个性化育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美特色课程中"中绽放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4.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享受传统文化,培育儒雅学子”为核心理念,坚持走“文化校园”之路。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儒雅学校”为特色,建设儒雅的校园环境,开设儒雅的特色课程,培养师生儒雅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小集小学独具魅力的“诚毅”精神,以及“修身治教、诲人不倦”之教风,“格物致知、学而不厌”之学风。  相似文献   

5.
正植根和雅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学校山东省威海高区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875年;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79平方米;现有班级22个,在校学生1100余名,教职员工50多人。近年来,学校秉承"恩波共沐,和谐共进"的办学精神,注重打造"和情雅韵、践诺通达"的和雅校园文化,精心培育和美典雅的环境文化、和谐儒雅的教师文化、和乐卓雅的学生的文化、和谐儒雅的家长文化,坚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校园充满生长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全  相似文献   

6.
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当前各所学校谋求自身发展、打造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和国学教育升温两个大背景下,于2001年12月启动经典诵读实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体系完善的少儿国学特色课程,促进了学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从小给予孩子"根"的滋养,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为使这些"儒芽"成长为"翩翩少年",我校确立了以儒雅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理念,围绕"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追求,架构国学经典课程,让师生在学习、工作、成长中乐享国学经典带来的幸福体验。一、环境浸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秉承"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校训,学校紧扣国  相似文献   

8.
小学"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实力,打造学校教育特色,扩大学校教育影响;可以弥补人文教育缺失,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可以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自然本真"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和雅教育,努力追求"和风雅韵"的教育理想,倾力打造"和谐优雅"的书香校园,塑造"和爱儒雅"的优秀教师,成就"和乐文雅"的杰出学生;主要通过"和爱儒雅的教师团队打造,和乐文雅的学生群体培育,和美博雅的课程文化研发,和谐慧雅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以"国学启蒙教育"为特色课程,开发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让师生在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立君子品,做有民族根基的、知书达礼的辅延人。实施策略有:加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力度,整合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的平台,提高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效益,促进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开辟国学经典诵读的新途径。创新国学教育,信奉国学立品,催生学校特色,实现童蒙养正,应成为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人小志大,胸怀天下",是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的学校核心精神。人小,既是人民小学的简称,也蕴含着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小孩子,教育小孩子要遵循规律,符合小学生的特点的意思。近年来,学校围绕"特色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学与人文并重,经典与时尚同行"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用精致阅读打造儒雅校园"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杨柳青 《时代教育》2015,(4):191-192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四川成都高新顺江学校且行且探索,着力构建学校"顺雅"文化,让"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建风雅课程、创优雅环境"深入人心,以"顺雅"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强校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引起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基础,应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小学生国学素养。编纂校本配套教材;打造国学校园文化;开设特色国学课程;不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促进国学与小学教育相融合,实现良性、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门市启动了"国学读书工程",以"悦读圣贤书、同圆中国梦"为主题,在江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海量地读、快乐地诵、思辨地学、踏实地习"的国学经典阅读。该工程有别于其他普通的推荐阅读,它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读经典、写经典,用中华优秀文化哺育学生,以养德修道,培养儒雅气质。另一方面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素质成长、教学评价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国学读书  相似文献   

15.
乡村学校办学必须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校际共建活动,打造教育品牌。学校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密码,从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要着力于课程规划实施,大力发挥特色文化课程的力量;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到文化规划同步,文化建设同行,文化成果同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15,(2):8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始建于2005年8月,校名源于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的校训亦由此而来。培养学生"博古通今、智慧通达、身心健康、感恩负责"既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也是学校的课程目标。学校把道德教育融于课程之中,在全面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了五大类三十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在综合实践类课程中,包括节日文化、公民礼仪、环保体验行等,凸显实践与体验;在国学特色类课程中,包括感恩讲堂、国学经典、  相似文献   

17.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振兴国学,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区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系统地接受国学熏陶,2009年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学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开展"国学进课堂"实验课题研究,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学立校、国学育人"的教育新模式,打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逐步把"阅读经典"、"诵读国学"作为一门区域校本课程,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打造出书香桥东,促进了区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文化的改革,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的文化变革是决定课改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课程开发中,学校的文化重建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而做好课程开发"顶层设计",更是对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最终用学校的特色文化润泽学生的人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中心小学的剪纸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如何凭借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背景扫描】  相似文献   

19.
学校应当以弘扬儒家文化为己任,以"乘儒雅之风,建当代名校"为办学宗旨,实施儒雅教育,将儒雅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儒雅氛围下,打造儒雅师资力量,培养儒雅当代人才,推进儒雅校园的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某些学校的领导认为,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更应该"以文化之",跟上时代的脚步,于是乎,将学校开展的许多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