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历年参加国培的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国培学员训前的校本研究能力现状,并对国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了学员训后校本研究面临困境,讨论了国培初中英语教师校本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对国培初中英语教师从学员自身、课程设置、任务考核以及训后联合教研、合作研究等校本研究能力的培养模式。对后期增强国培效果和培养国培初中英语教师的校本研究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我校在校本研训中充分利用网络,采取任务驱动策略开展研训活动,让教师在自培、自训、自悟中自我成长,以启动内驱力,引领专业发展。一、开设互动网络课堂一是我们把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上传到校园  相似文献   

3.
“国培计划”高度重视专业化创新型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国家品牌。以安徽省13地市1796名乡村中小学数学国培参训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了他们的专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国培计划”能有效促进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总体来看,女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和硕士学历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国培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满意度是两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结论,从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国培课程满意度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单列、人工智能+数学教学能力培养和“国培计划”与学历教育融合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十四五”期间的“国培计划”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地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是培训者和管理者共同面对的课题。以"国培计划(2012)"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皖北地区农村地理教师参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对参训学员的已有受训频次、培训效果等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参训学员受训机会少、受训动力不足、受训效果亟待提升等特征;其次,重点考察参训学员的专业知识、教研能力、培训期望、培训形式等需求情况,揭示参训学员培训需求的重要特征;最后,针对参训学员培训需求特征,提出开发有效促进参训学员发展的培训课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教育部"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项目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项目至今已实施两年。本项目遵循"系统设计、理论支撑、实践导向、研训融合、示范引领"的原则,针对小学教师队伍中专业水平最高的群体——特级教师,通过"三二一""八段式"的混合研修模式,不断夯实学员的理论素养,切实提升学员的“教、研、训”专业能力,重在形成一支示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四川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科领军队伍,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学识、高尚情操、博大胸怀,能够引领创新的教育教学名家。  相似文献   

6.
服务地方国培计划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书香阅读校园不足一万元,装备万册专业杂志;不增加任何设施,建成数字阅读馆;不需要培训,让每个教师、班级、网络终端均可实现诗意阅读和专业学习,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各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追踪发展调研对“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初中语文国培计划河南教育学院班”的优秀学员进行了培训后追访,从其成长故事中考察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要素,从其写作案例中感受他们的专业生活,从专题记录中探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路径,从追踪发展中思考“国培计划”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国培"计划自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到2015年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项目培训重点由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转移到了对地区级教师培训团队的打造与建设。"国培"计划自实施以来使得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受益,他们在自身专业素养、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聚焦于"国培"项目英语学科的项目管理与班级管理问题,旨在探讨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如何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国培"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之中,从而能够为参与"国培"项目的相关人员和班主任老师提供一些管理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干训教师的专业结构与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对干训教师组成的多元化、入职的高标准化、成长的研究化及培训的专业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干训教师的专业结构,从干训教师群体合理的专业组成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水平的角度,探索干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黎香 《教师》2019,(1):113-114
加强教师培训是加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不但影响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文章结合作者在国培远程辅导项目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提出要循序渐进弹奏好训前激趣、训中乐趣、训后留趣“三部曲”,引导更多的一线教师转变培训观念,由“被动成长”向“主动成长”蜕变,增强自主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28):5-6
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水平提升目标的基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校本特色,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培养模式,对促进当代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和意义,积极探索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升幼儿园的教研训一体化水平,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国培计划"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衡阳师范学院在"国培计划"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通过务实的训前调研、培训期间的精细化管理和实施、训后积极跟踪指导,为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培训模式,探寻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师进的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掌握了参加培训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等方面的提升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国培计划”对于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长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大规模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基于培养农村"种子"教师,助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路,在广泛调查参训学员培训需求,反思已有培训缺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为主的"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其中,理论研修定位为更新学员专业知识,影子研修着眼于提升学员教学能力,反思研修致力于专家学者型教师培养,实践研修指向成果转化与示范引领。在实践中,大家对于反思研修的认识比较模糊,为此,课题组专门开展了调研,提出了提升国培学员反思研修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国培计划"的培训政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和完善。其政策调整主要有保持培训目标相对稳定、增加培训项目构成类型、重视培训需求调研、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加强参训学员的选派与管理工作、优化培训项目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等特点。通过对"国培计划"培训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及动因的分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培训政策的制定应根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必须贯彻落实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教师培训政策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相互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南疆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参训学员现状,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从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可以引入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堂的教学模式,力图探索能适合南疆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参训学员教材分析课堂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改善和提高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堂效率,从而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双语教学技能,同时,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好各项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配备不齐、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校本研训力度不够的现实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区域整体推进、研训教一体的作用,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归,以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和规律为指引,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研、训、教三者在教师教育中的定位,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将三者融为一体,协同高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国培计划”(2013)新疆农村小学体育参训学员为调查对象,对其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国培计划”参训学员的培养实施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11,(3):16-17
【核心提示】开展影子研修是2010“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一大创新。影子研修是促进参训学员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学员领悟一线优秀教师教育智慧、提高指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参培教师通过零距离接触本学科优秀教师,跟随他们在基地校实践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环节,提升转化为理论成果为教学行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计、优化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是信息时代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研究依托教师继续教育平台,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采用网络课程的微型化、课程框架的组织分层化、培训过程的专家引领、培训时间的灵活化等策略,开展了"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借助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课程,课程导师以问题引导参训学员对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反思,并全程指导、点评参训学员作业,帮助参训学员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育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