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Ⅲ代数词的语法特点代数词是指代替数词的词,而不是代数里的词。代数词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疑问代数词,非疑问代数词和字母。(一)疑问代数词疑问代数词主要有“多少、几、多”三个词。“多少”的基本作用是询问数的,如:1)675除以5得多少?2)52除673,商是多少?因此,要连数带计算单位一起询问时,“多少”一般要同量词组合使用,如:3)食堂用26公斤黄豆生成182公斤豆芽,平均1公斤黄豆生成多少公斤豆芽?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基数词往往包含系数和位数。系数词为:零、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和十等。位数则分整数位数和小数位数。整数的位数词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等;小数的位数从小数点后由左到右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10”以下的整数(含“10”)只用系数词来称数,如“3”、“9”分别读作“三”、“九”。“10”以上的整数,则要把系数词与位数词结合起来称数,系数词放在位数词前面,个位数的位数词“个”不读。如:“51,273”读作五万一千二百七十三”,若最高位系数为“1”时,常可略去,只读位数,如  相似文献   

3.
数词小议     
数词除了表示数目之外,在汉语里用法十分灵活,很多时候不表实数,而是表示虚数。同时,数词还具有文化色彩、神秘色彩、地方色彩。恰当使用数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因此,数词也可用作多种修辞手法。一、数词的活用1.“三”或“三”的倍数表示“多”。在汉人心目中,3是多,3的倍数,6和9也是多,6和9的倍数12、36、72、108、360、720,等等,也都是多。清人汪中在《释三九》中说:“三者数之成也”,“九者数之终也”。“先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所以,…  相似文献   

4.
思考题:在下面等式的合适地方,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和( ),使等式成立1 2 3 4 5 6 7 8 9=1…………(1)解答这道思考题通常采用逆推法,即假定9的前面是“-”号,那么(1)式变为:1 2 3 4 5 6 7 8-9=1这就要求:1 2 3 4 5 6 7 8=10…(2)再假定(2)式中8的前面为“ ”号,那么就要求:1 2 3 4 5 6 7=2易知1 2 3 4 5-6-7=2于是有答案:1 2 3 4 5-6-7 8-9=1使用逆推法,当然还可以得到其他答案.这类思考题,采用“消数法”可以更快地寻求更多的答案.何谓“消数法”呢?就是不改变(1)式中数字排列顺序,先取出两组数,当添上运算符号和括号后,能使其相等,这样我们可以在(1)式中消去这些数,然后只须在剩下的数字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文选与习作·语文基础知识·幼儿文学学习辅导》一书中的第147页中有这样一道题: 二、读下面一段话,写出划“____”的词在这里的词性(名、动、形、数、量、代)(附答案) 欢笑(动)声(名)把我(代)带进(动)了儿童(名)世界(名),我仿佛年轻了许多(数)。…… 那么,“许多”这个词真如答案中所确定的是数词吗?我认为,“许多”在这里不属于数词,——尽管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也把“许多”划归“数词”类的。 诚然,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许多”具有数词的某些特点、用途和作用,其主要表  相似文献   

6.
贵刊今年第九期上有吕基平同志的《干支公元互推法》一文(以下简称“吕文”),作者将天干地支分别编码,以此由公元推干支。方法如下: (一) 先将天干地支分别编码: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二) 将年份的个位数与天干的编码数相对应,一看便知天干。 (三) 将年份的数除以12,所得余数即是相对应的地支。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信箱     
问:1)по在表示“平均分配”时,接第四格,在其后如接数词“2,3,4”时,数词变第四格。如数词后面再接名词,名词变为单数二格。可по后若接5以上的数词时,其后的名词到底是变复数三格还是复数二格?数词又如何变化? 2)请问оба,обе的用法及其变格。  相似文献   

8.
思考题:在下面等式的合适地方填上运算符号 、-、×、÷和(),使得等式成立。1 2 3 4 5 6 7 8 9=1……(1)解答这道题,通常采用逆推法。例如,假定9的前面为“-”号,那么(1)式变为:1 2 3 4 5 6 7 8-9=1这就要求:1 2 3 4 5 6 7 8=10……(2)再假定②中8的前面为“ ”号,那么就要求:1 2 3 4 5 6 7=2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和翻译英语文献,特别是科技文献时,常会遇到数词或数词短语,其中有不少数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值,而是表示一个不定数量值或近似数量值。这类数词,数量多、用途广,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这类数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至关重要。现就其常见形式的译法归纳如下。一、表示不定数量值的数词译法(一)有些数词所表达的并不是数字本身的数值概念,如:“hundred”、“a  相似文献   

10.
“一”在成语中变化很大,用法也很多。从词性来分,主要有这么几类:(一):用作数词(1)作定语,直接修饰名词,如“一发千钧”、“一国三公”。(2)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如“一鼓作气”、“一劳永逸”。(3)虽是数词,但不表示数量,主要表示“小、少”的意思,如“一知半解”、“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11.
, 填空。(10分)上。 (1)10个一百是( ),一万里面有( )个一干。∞)由一霹个一、5个百和4个干组 成的数写作( ),读作 ( )。(3)1993是( )位数,最高 位是( )位。(4)把下面口诀写完整。 四八( )()六三十六 二()十四三五( )七 ()五十六九九( )(5)根据口诀“七九六十三”写出 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 式。( ),( ), ( ),( )。2.每题下面三个答案中,有一个 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写在 ( )里。(10分)(1)5个干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 )。 ①5400 ②5040 ③ 5004(2)9×8:72,表示( )连 加。 ①8个9’②9个8 ⑧9 和8(3)读作“三干零七”的数是( )。 ①3070②3…  相似文献   

12.
一、用字母表示数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1)10与a的和:         ;10与b的差:         。(2)x减去 5 8的差:        。(3)a的 6倍:        ;a的16:        。(4)比a多 8的数:          。(5)比x少 14 1的数;        。(6)7个b相加的和:         。(7)比a的 5倍少 3的数:       。(8)x减去 9的差的13:        。(9)a比b的13多 1,a=        。(10)b比 27少a,b=    ,a=    。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表中的未…  相似文献   

13.
量词或形容词“多”“余”附在数词后面时,其位置排列颇值得注意,否则,不符合语法规范,就会直接影响语意的正确表达。归纳起来,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前面是个位数词(1……9)时,则附在其后面的量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14.
汉语儿童数词获得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时间线条上观察儿童获得十以内数词的时间点。本研究以《人生初年》为个案,辅以已有研究结果印证,认为儿童基数词的习得过程是呈阶梯式的、阶段性的,经历了萌发阶段(获得数词“一”)、初步发展阶段(获得数词“二(两)、三”)、爆发阶段(获得数词“四-十”)、高阶发展阶段(发展大数目数词),后一阶段的发展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在时间上交叠向前。前两个阶段,儿童通过具体的、现实的事物的数量特征获得极小基数词,后两个阶段儿童逐渐摆脱现实的事物、以数为认知客体获得数词。此外,数词获得的情感动因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
高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由于运算步骤不断增加且数大而复杂、增添了验算的难度。古代“恒和弃九”法具有“易学、快捷、准确”之特点,可以引入高年级教学实践中。所谓“恒和弃九”,是古代数学家根据“9”的特征,总结了任何整数连续减去9(弃九),得到小于9的数,与这个整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弃九”后所得的数相等(恒和)的规律,如34-9-9-9=7,被减救教位上数字之和3 4=7,因此,34的“弃九数”是7。将这个规律运用于验算,即是“恒和弃九”法。采用“恒和弃九”法,可以将参加运算的每个  相似文献   

16.
准备课 一、学习目标 识记 (1)1、2、3、4、5、6、8、7、9、10十个数字;(2)数1~10的顺序。 理解 (1)什么是同类物品;(2)一一对应的事实;(3)“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的事实。 掌握 (1)指物数数的方法;(2)把同类的东  相似文献   

17.
在“整除”基础上建立的“约数”、“倍数”概念,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具有相互依存关系。教学时,除照上节教法渗透集合思想外,还须用辩证观点组织教学。首先,应围绕“数的整除”来引出概念。课前复习,除编制上节练习同类题外(见前一个《怎么教》),还可出示:①用不同说法叙述“10能被5整除”。②用“能整除”、“不能整除”、“能被”,“不能被”等词句填空:18( )6整除;7( )15;10( )4整除;11( )33;9( )3整除,9( )27。③填数入框:能整  相似文献   

18.
7.如果四位数87□□能被5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两位数是多少?解:不难知道,要被5整除,被除数的末尾应该是0或者5.因此,最后一个□内可以填0或者5,而倒数第二个□内,则可以在0 ̄9这10个自然数中任选一个填入.如果第一个□内填0,则第二个□可填0或者5,有两种填法:8700,8705.同理,这样的数还有8710,8715,8720,8725,….所以,一共有2×10=20(种)填法,它的最后两位数可以有多个.8.观察一列数:13,35,57,79,…,问:从哪一个数开始,这一列数的任意两相邻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2000?解:不难发现,这列数的第n项为22nn -11,那么它的相邻项为2(n 1)-12(n 1) 1=22…  相似文献   

19.
有些成语不用数词表数,本文想谈谈这类成语的表数方式和作用。一这类成语的表数方式有五种: 第一,省说数词“一”。如“杯水车薪”,语出《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为了凝成四字格成语,省去了“一”和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20.
“凑十法”是进行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凑十法”的基础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组成10,这是“凑十法”的五个基本口诀。要掌握这五个基本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