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剑  徐明  金坤 《体育科研》2019,(2):82-86
目的:探讨上海游泳队优秀游泳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特点。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32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男12人,女20人)和40名普通人(男20人,女20人)的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结果: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房前后径(LAAP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大于普通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缩短分数(LVFS)低于普通人群,男子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女子组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而左室心输出量(LVCO)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海优秀游泳运动员心脏发生耐力力量型生理性重塑,心脏泵血功能显著增强,具有较强的心力贮备,可作为优秀游泳运动员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8,(9):785-787
目的探讨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心脏形态和功能的特征。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31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和13名普通男大学生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结果赛艇运动员心脏结构指标IVSd、relative IVSd、LVPWd、relative LVPWd、LVIDd、LVIDs、RWT、LVM、LVM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elative LVIDd、relative LVID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赛艇运动员心脏功能指标LVEDV、LVEDVI、LVESV、LVESVI、SV、SI、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F、FS、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子赛艇运动员心脏呈向心性肥大改变,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高于普通人,具有较强的心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平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振海  尹斯年 《体育与科学》2000,21(6):28-32,35
本文旨为探讨在长期武术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的特异性变化。通过对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动力性负荷实验,结合超声心动图仪的检查,发现长期运动训练使得武术套路运动员心脏机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训练全面,尤其是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心脏收缩能力、心肌弹性、心肌厚度、泵血能力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MCA-3C心脏功能综合检测仪,观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各指标的变化,并与非运动员进行比较,从而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左心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发现:安静及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中长跑运动员LVET和PEP相对较长;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中长跑运动员心脏功能表现出优于普通大学生的心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法,对国家花样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调整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运动心率、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血睾(T)、皮质醇(C)、血乳酸(Bla)、尿酮体(UKET)、尿蛋白(UPRO)及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国家花样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调整期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较好,训练供能方式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有利于运动员的恢复;瘦体重较大,体脂百分比较低,BMI指数在正常标准范围内,但有个别队员有轻微缺水现象。  相似文献   

6.
男子赛艇和皮划艇运动员心功能差异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象为省划船队经过3年以上正规训练的男子赛艇运动员13人,皮划艇运动员12人,要求受试者完成卡尔普曼推荐的两级负荷,在负荷前的安静状态以及负荷时同步进行超声心动图探查。负荷试验完成后,分别将在安静和两级负荷时测得的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按Teicholz公式计算出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ΔD),并用卡尔普曼的间接法公式汁算出受试者的PWC170值。结果显示。在极限下负荷,机体做功又大致相同(PWC170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赛艇运动员由于其EF,ΔD以及SV和CO均较低。提示赛艇运动员心脏储备较大,动员较少,属能量节省化的表现。观察实验结果还可发现,随着一定程度的负荷的增加,与皮划艇组相比这一表现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女子拳击项目的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检查22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及15名普通女大学生的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结果:女子拳击运动员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普通组(P<0.05);女子拳击运动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体表面积(LVIDd/BS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体表面积(LVIDs/BSA)、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及心指数(CI)均显著大于普通组(P<0.05),但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小于普通组(P<0.05);女子拳击运动员颈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的横截面积以及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内径均显著大于普通组(P<0.05),股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普通组(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女子拳击运动员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在长期的训练后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表现在心室腔扩大、心室容量增加、动脉管腔的面积与内径增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20名不同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在一个周期训练中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提示:高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血浆ET水平与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及运动负荷成正相关,说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能有效增加高水平运动员血浆ET的含量,运动员的心脏内分泌功能对周期训练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力储备和泵血功能,然而也不排除运动员有心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男速滑运动员左室形态与机能十二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可确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男速滑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心缩力贮备水平。泵血综合能力,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收缩期射血效率。  相似文献   

10.
左室是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的主要腔室。研究安静状态下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左室功能发展水平及与成绩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科学选材、训练和竞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血象参数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邢卓  麻正茂 《冰雪运动》2008,30(3):56-59
研究目的:探讨采用血象参数和血尿素监控男子冰球冰上训练负荷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利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尿素(BUN)等指标,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研究结果:中等负荷量训练前后Hb、Hct、MCHC和RDW无显著性差异,BUN较训练前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大负荷量训练后Hb和MCHC仍无显著性差异,Hct较训练前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RDW和BUN较训练前显著增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Hb和MCHC对男子冰球冰上训练负荷量监控不敏感;Hct和RDW可作为大负荷量冰上训练监控的敏感指标;BUN可以用来监控男子冰球冰上训练负荷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男子竞技柔道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分析不同水平男子柔道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的差异及特征,为科学评价男子柔道运动员竞技水平及训练效果提供评价方法.研究采用定量负荷测试方案和GXT测试方案,运用运动心力检测仪和CONTEC型心电工作站对25名不同水平男子柔道运动员进行心脏储备功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等级越低的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动员越大,高水平柔道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心脏储备空间;等级越高的柔道运动员,最大心率维持的时间越长,心脏储备功能水平越强.研究中表明CRI1A、CRI2A、CRI3A、THRmax指标具有显著代表性,可作为评价评定柔道运动员心脏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速滑运动员左室功能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ALOKA、LS、SSD—228型超声心动仪,进行了纵向追踪,系统测量93名速滑等级运动员。发现其心脏结构和左室泵血功能均呈现进行性增强与提高,基本期(含比赛期)训练效应最突出;对全面认识和客观准确评价运动员机能水平、指导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年妇女从事杨式太极拳前后的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名从事杨式太极拳练习1个月的老年妇女进行了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杨式太极拳可提高老年妇女的心室厚度和收缩幅度,尤其是提高左室后壁厚度和收缩幅度,说明心室壁血波供应得到改善;可使受试者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均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揭示老年人从事杨式太极拳练习可改善其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心肌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美优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技术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义  米靖 《体育与科学》2004,25(5):60-61,68
本文对中关优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8项技术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中关男子运动员身高、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身高差异不显著;与美国相比,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在三分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助攻、失误、盖帽、扣篮(男子)等6项技术指标上中关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每场得分、总投篮命中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中超队18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测试递增负荷过程中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恢复期血乳酸分析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代谢特点,结果显示:浙江男足运动员和中国国家男足运动员在VO2max(L/min)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对VO2max(ml/kg/min)方面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VE、HR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浙江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低于国内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东省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山东省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进行心脏超声学检查;结果: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在左室结构及功能等方面与普通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以男性运动员更为明显;结论: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存在心脏左室重构及左室舒张功能增加,且表现出项目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20.
心脏舒张功能是评定心功能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方面。但有关运动员心舒功能的报道为数甚少。本文采用M型和B型超声心动图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我国22名优秀男子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和35名大学生在安静时、运动中和恢复期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结果表明:RFP、RFV、R、R/PWE、mRFV和RFR等指标能较敏感地反映受试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在实验各阶段,运动员组左室舒张功能都略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