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尽快消除举重训练后的疲劳,是举重训练的重要内容。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和明了。下面我们试就近年来国内外,特别是苏联和保加利亚举重训练中采用的恢复措施及其主要消除疲劳的手段、方法和原理作一概述,以期同行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一、物理手段物理手段的恢复措施主要有以下10种:  相似文献   

2.
举重是比赛肌肉爆发力和绝对肌力的运动,比赛中需要不断增加杠铃重量并高速完成,属于典型的无氧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因此,根据举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来探讨体能恢复措施,并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为比赛和训练后的疲劳消除和恢复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在参阅国内外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重点阐述如何消除举重项目运动员训练后运动性疲劳的方法,采用了物理手段、化学手段及心理手段等恢复性措施,以供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由于举重运动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举重训练后的恢复就变成了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每周循环计划里,增加了更多的训练日,尤其是在准备期更是如此。对于一个初学的举重运动员,或者甚至对于一个具有中等训练程度的举重运动员来说,在一周通常没有休息日。一次训练课后的不充分的恢复,将严重地限制着下一堂训练课的进行。训练计划中,应安排一些通过增加局部疲劳肌肉群血液循环的手段来促进恢复。大腿、臀部,特别是腰部,在训练的多数项目中,它们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是极度疲劳的。在那些训练日里,在课的结尾部分,特别强调对这些肌群做一些促  相似文献   

5.
在备战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利用肌酸激酶指标对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结果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赛前控降体重情况下,大强度训练对血清CK活性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血清CK能比较灵敏地反映举重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大强度训练周血清CK总活性高于我国女运动员的参考范围,应注意监控及疲劳恢复,防止疲劳积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10年世锦赛运动员运动疲劳心理学指标的测试和客观生化指标的测试,力图找出心理学指标和客观指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找到更科学的监控手段和评定方法,指导训练,提高举重的运动成绩。结论:1)2010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备战期间的5次心理疲劳测试结果,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个心理指标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说明此次备战训练对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的影响不是很大。2)肌酸激酶、血尿素氮、睾酮、皮质醇是监控女子举重训练的敏感指标,其中睾酮受训练的影响最大。3)从各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本次备战过程中运动员能够很好地适应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训练计划安排合理。4)心理指标成就感的降低与客观指标睾酮之间、心理指标运动负评价与客观指标肌酸激酶之间、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与客观指标血尿素氮之间出现了高度的负相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变化除受到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且相对于客观生化指标的变化,有滞后现象,并非同步。  相似文献   

7.
当前,举重运动员腰部的负担量不断增加。但过大的负担量会造成腰部过度疲劳。如果腰部疲劳得不不到及时消除,长期积累,就会导致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乃致骨组织损伤。据国家体委运动司举重创伤研究组调查,举重运动员中有大部分人腰部有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主要是软组织损伤。运动员腰部一旦受伤,对运动成绩影响极大,解决得不好,不仅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严重者还会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凯  燕铭 《辽宁体育科技》2001,(3):13-13,19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的运动量的基础上的,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应也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多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担能力,则也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女子举重训练的亲身体会,提出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能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为验证此观点,笔者利用94年度鞍山地区体校举重班选材之机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9.
对课余训练运动员疲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余训练中,高强度、大负荷训练,仍然是训练中的主要手段和显著特点.训练后能快速消除疲劳,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条件,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疲劳产生的原因,外在表现,疲劳消除的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则是危险的训练”。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切实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良好的消除疲劳措施和有效的恢复手段,保证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所以说训练后疲劳的消除与机体恢复不容忽视,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这里就谈谈消除训练后疲劳与恢复的一些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竞技举重运动的训练内容和结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训练内容和结构恰当合理,才能最有效地发展举重运动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形成并巩固正确的动作技术。训练内容和结构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素质和技术,而且会发展对抗肌,形成多余的负担,产生多余的疲劳,从而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所以有的专家说,举重训练的关键,“不在于举起的公斤数,即负荷量多大,而在于工作的内容。”过去和现在训练的内容和结构大体上可为如下几种类型,现将其异同和利弊做一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本文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负荷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产物,又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果疲劳没有及时得到消除,下次训练新的疲劳又产生了,这样疲劳就可能积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体育考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如果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得到较快恢复,将有助于训练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关于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后 ,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男女举重训练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女子举重训练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回顾我国女子举重训练方法的演变过程的同时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女子举重训练有关强度与运动量的关系 ;技术与力量的关系 ;以及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并就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产物,又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果疲劳没有及时得到消除,下次训练新的疲劳又产生了,这样疲劳就可能积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体育考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如果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得到较快恢复,将有助于训练成绩的巩固和提高。一、训练产生疲劳的原因和症状1、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训练时运  相似文献   

16.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是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 这在训练中也加深了机体的疲劳。如果疲劳不能很快地消除,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提到重要的位置。恢复是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也就没有提高。在以往的业余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只是把训练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疲劳的消除,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跟着疲劳走的被动训练,无法保证中长跑训练的高强度大负荷,不可能达到和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同时,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法使青少年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本文从多层次浅谈青少年中长跑的疲劳产生原因及机能恢复手段和营养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长跑项目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和力量的综合项目,是典型的周期性体能性的速度耐力项目,该项目的突出特征是运动量大,量大就会增加训练的负荷,也就加大了机体的疲劳。如果机体产生了疲劳,不能及时消除,连续动作将完成不流畅,使训练水平下降,因此应把训练后的放松调整疲劳消除放在重要地位。有运动负荷就会有疲劳,有疲劳就需要消除,  相似文献   

19.
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员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运动训练的必然效应。但是,如果不及时消除,将导致机体机能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影响下一次课的训练质量,甚至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出现过度疲劳,以至导致运动生涯的结束。因此,研究、分析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与机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是我通过对中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并结合十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设计的7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