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教学能造就学生强健的体魄,丰富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耐力、技巧、速度、力量和灵敏性。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特别是意志心理的重要渠道,融意志心理训练与培养于体育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意志品质的培养方面,体育教学能融意志品质的教育、培养于体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内容的多样化,形式手段的灵活性,是其它学科更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力和心理承受力方面能产生独到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增强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随着体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了体育事业的继续发展进步,必须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启发他们主动参与,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阐述了培养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对体育技能的传授或对身体的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这种体育教学观念将体育教学限制在器物层面,制约体育教学形式的拓展,忽视学生的精神发展,脱离"人"的价值。体育教学不应该是一种独立、单纯的体育活动。从社会层面看,体育教学可以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体现各门学科的内涵,其外延可以无限延伸。体育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4.
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育现代化需要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将体育德育二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即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必须深人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是培养个体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不仅能培养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并能求得二者的内在统一;体育不仅能培养竞争胜利的良好心态,而且能锻炼竞争失败者对后果的承受力;体育还能培养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这些既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受教育者必备的身心素质,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跨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职体育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离不开体育教学。中职体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上,而应培养学生具有强健体魄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能应对生产、服务一线高强度的工作,并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因此,中职体育教学应适应当前教学形势发展与要求,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带有职业特点内容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赵科 《文学教育(上)》2014,(24):140-141
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常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更能培养学生服从组织、诚实守纪、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树立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审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一、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魏元 《孩子天地》2017,(5):186-187
体育课的教学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增强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随着体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体育事业的继续发展进步,必须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启发他们主动参与,才能有效的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进行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材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任何学校完成教育任务都是重要一环。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初中教师的摇篮。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未来初中教师的体质水平,更重要的是也关系到对新一代的培养。就目前师专的体育教学,个人认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培养中学生体育课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不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因此,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和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体育教学的方法更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有效的运用体育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张武生 《考试周刊》2008,(20):145-146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对于培养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宏 《教师》2011,(28):9-9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以《体育与健康》为指导思想,遵循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立足现实,发展小学体育和德育,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锻炼中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因为体育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长期的实践表明,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怎样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还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从体育教学的现状和意义出发,指出了体育教学的不足为“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的困扰,阐述了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健全人格”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实验法对传统式体育教学和分流式体育教学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结论是分流式教学比传统式体育教学在传授技术,培养体育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方面均有改善.现代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分流式体育教学更能在这些方面适应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常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更能培养学生服从组织、诚实守纪、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树立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审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一、体育常规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遵循的原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据我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美的动作、美的形体,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的素养: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一种教学活动,其目的能使大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术与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体育教育与教学活动中从体育教师的基本动作姿态到体育教师的风度神情,从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到学生的活动体验无不包含着艺术性的教学。体育教学中的艺术性教学是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能使高校学生进一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体育兴趣,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把自己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国家建设人才。体育专业教学,则面向体育院系学生。体育专业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基础。就体育专业教学而言,在做好向学生传授体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相应的组织能力,是当前体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