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吴琼 《兰台世界》2016,(8):101-103
"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文献通考》现存世最早的刊本为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其"乐考十三"有关于"房中乐"的记载:隋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晖远对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中之乐也。高祖大悦。然则房中之乐,非无钟磬也。毛苌、侯芭、孙毓皆云有钟磬是已。郑康成、王肃谓房中之乐,弦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钟磬之节,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君子也。陈统日:妇人尚柔,以静为体,不宜用钟。至隋牛弘修乐,采箫统之说而然之……(卷一四○,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文献通考》作:  相似文献   

3.
在遗存各种古典文献中,题有"汪淇"辑评校刻的作品主要有《士商要览》、《西游证道书》、《吕祖全传》、《证道碎事》、《济阴纲目》、《保生碎事》、《万病回春》、《王百谷先生谋野集》、《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和《尺牍新语广编》等。此外,据有关资料记载,汪淇也曾校刻出版金声、陈子龙、夏允彝和陈洪绶等人的作品。由此  相似文献   

4.
近读金开城、董洪利、高路明新著《屈原集校注》 (中华书局1996年8月版),颇多感想。特为此文,献其谬说,以求教于金先生及屈学界之同好者。综观本著之作,颇具"总结"金氏长年研习《楚辞》文献的性质,盖亦与其《屈原辞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相鼓吹也。本著侧重于屈原赋的文献解读,而《屈原辞研究》为其文史专论之合集也。则金氏屈子之学于此集其大成。然屈原辞赋文献的解读,无非是"校"、"注"、"章句"三事。就此三端言,本著自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5.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美武王继文王作丰而作镐京也。诗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引下句作"武王岂不事。"传曰"芑,草也。仕,事",笺云"丰水犹以其润泽生草,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皆未畅诗旨。《礼记·表记》引"丰水有芑",郑玄注以"芑"为枸杞。枸杞非水中所生,当以传训"芑"为草为是。今案"丰水"当喻指文王所作之丰邑,"芭"当谐音为"继"。上古芑读溪母之部,继读见母支部,溪见旁纽,之支通转,二字读音相通。"岂"当读  相似文献   

6.
戴伟华《〈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一文,认为崔希逸破吐蕃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冬十二月,并认为王维出塞及其《使至塞上》诗创作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但其主要依据《河西破蕃贼露布》实作于天宝元年十二月,且其所记非崔希逸破吐蕃事而是另一位河西节度使王倕破吐蕃事;其所据之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之吐蕃"及至牛年"纪事亦不可靠,故戴先生新观点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吴琼 《兰台世界》2016,(3):125-127
李无未先生于1998年发表《〈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一文,以"诸侯之邦"断句。"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最早断句"诸侯之邦";其后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此大加反驳,并校订《大戴礼记·朝事》经文的衍文讹误;继而孙诒让、王树枏都采用王引之的观点。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 景云初,睿宗又敕户部尚书岑羲、中书侍郎陆象先、右散骑常侍徐坚、右司郎中唐绍、刑部员外郎邵知与、删定官大理寺丞陈义海、右卫长史张处斌、大理评事张名播、左卫率府仓曹参军罗思贞、刑部主事阎义颛几十人,删定格式律令。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档案文献的编纂过程中,有关政典法令的汇编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的《唐律疏仪》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法律文集,《唐六典》也收入了许多唐代诏令。宋朝法典档案文献的编纂主要有《宋刑统》、"编敕"、"条法事类"。《元典章》、《通制条格》是元朝政府的档案文献和案例的汇编。《明会典》是根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11.
《论语》自成书以来,注家风起,有多少注本无法统计。但不管有多少注本,大致脱不开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的路子。在当下,国学一直喧嚣,但因国学底子早就丧失,"我注""注我"功力不够,就玩讨巧,撇开文本,直接将《论语》当成"丝"的兴奋剂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于丹讲"。开始看"于丹讲",也满怀兴趣。看了几讲以后,发现她说的《论语》与孔子八丈远,纯粹是给"屌丝"们端上"心灵鸡汤",就不再看了。心想,《论语》被讲到这个份上,孔老夫子若地下有知,还不  相似文献   

12.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藏六堂书目》一卷,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有家藏诰命,其藏书自承平时,今浸以散逸矣。""《晋阳事迹杂记》十卷,从莆田李氏借录。""《番禺杂记》一卷,借莆田李氏本录之。"又,郑樵《通志·校雠略》:"乡人李氏曾守和州,其家或有沈氏之书,前年所进《褚方回清慎帖》,蒙赐百匹,此则沈家旧物也。"上述所记莆田李氏藏书家,叫什么名字?是谁?我曾遍查《福建通志》、《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多种志书以及郑岳《莆阳文献传》、李俊甫《莆阳比事》,均无所获。只知唐江王后裔,繁衍兴旺,分支甚广,仅在[乾隆]《兴化莆田县志·  相似文献   

13.
闲话陆小曼     
上世纪陆小曼的文学写 作尚未为人所知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评介文章《陆小曼的小说》。去秋至今春《文汇读书周报》陆续三次刊出陆小曼一批佚文、佚诗,而出版《陆小曼诗文》和《陆小曼传》也是前不多久的事,听说《图说陆小曼》的出版也已在筹划中。读书界似乎正出现小小的"陆小曼热",关注她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我国第一家综合性老年期刊《退休生活》正式创刊,时至今日,中国老人传播实务已走过20多年历程,中国老人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很长历史。本文以"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老年""老人"为检索词,学科分类为"新闻与传播",对1990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有关老人传播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剔除重复及无关文献后剩余91篇。据此分析,发现中国老人传播研究存在失衡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5.
《档案法》颁布实施后,《档案法》是"软法"之说就一直不断,都希望《档案法》"硬"起来.这也可以从《档案法》研究文献中对"刑法"与"行政法"的关注程度上得到印证.本文通过对知网期刊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有关文献的数量对比,从一个侧面说明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法》软与硬的解读与期盼.  相似文献   

16.
《西征道里记》记北宋禁中福宁殿东庑有阁曰"司斾",经爬梳文献复原福宁殿东之建筑布局,并辅以北宋内职女官制度,可证《西征道里记》"司斾"系"司饰"之形近字讹。另外,《西征道里记》对于北宋宫城布局研究的文献价值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景德四图》系以真宗景德年间的四件事为本绘制的四幅图,体例为左图右文。该图作为政治的产物,不容忽视。此外,本文对该图的文献价值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六韬》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它的"奇",首先表现在书的内容方面,它是一部讲韬略的书。韬者,它又作"弢",原意是"弓袋",引申之则有"锦囊妙计"的意思。其次,据文献记载,这部书与历史上两位传奇的智人有关。有文献记载,《六韬》的作者就是周文王的老师姜太公;又有文献记载,张良曾习《六韬》助刘邦除暴秦、败项羽,平定天下建立  相似文献   

19.
张舰戈 《兰台世界》2016,(11):46-48
马端临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江西饶州乐平人。他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写成《文献通考》一书,成为后世典章制度的经典之作。《文献通考》作为马端临用毕生心血完成的典制体巨著,集中体现了其"会通因仍之道"和"变通张弛之故"的史学思想,而其他史学思想在整个《文献通考》中也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现存《益州名画录》各版本之间对唐末五代时期四位画家赵德玄、刁光胤、麻居礼、释贯休有载,但对同一画家载述的同一处文字,有的版本作"天福年",有版本的作"天复年",而《图画见闻志》对前三位画家载述均作"天复年"。此文献之龃龉使得史实不清,同时给学者研究也带来诸多矛盾。通过对多个版本间比对,并结合史实分析,可以看到所谓"天福年"属于音近讹误,这里四处均应作"天复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