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水浒后传》中,陈忱感慨世态乱离,抒发故国之思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泄遗民之愤,而是要表达痛定之痛后的反思,寻求末世社会与人生的出路,也就是说,《水浒后传》是以救世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3.
《水浒》的伟大处,在于写出了中国历史至宋朝末年,社会上层已失了过去曾有的那种豪侠正气,结果弄得无法无天,国不成国,而社会下层江湖英雄“忠义双全”、“替天行道”,结果也都化为悲剧。梁山英雄既有继承先前豪侠正气又有区别后来帮会特性之处,还不是明清以来人数越来越多的流氓无产者的代表。弄清这个问题对理解中国农民甚至我们整个民族的性格演变过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的成书年份和罗贯中的生卒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69回—81回所写的故事多于会通河有关。以此可以证明该书完成于明代会通河疏浚前后,即公元1402—1414年之间。罗贯中的生卒年为公元1330—1416年。  相似文献   

5.
《水浒》成书漫长,从史料中零星的记载到说书的话本,再到粗糙、模糊的故事,最后成书大约三四百年的时间。成书后的流传又遭遇了统治者的种种禁毁,却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受到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在杂剧盛行的元代出现了大量“水浒戏”作品,而“水浒戏”的出现是水浒故事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元代山东作家群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元代统治者严苛的社会管理方式导致了集体呼唤正义回归的理想与英雄主义情结的产生,“水浒戏”的产生正是借文人之手而表达的元代文人英雄主义情结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到《水浒传》的写成是文学传奇,今天东平水浒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是一个"传奇"。在创造这个"传奇"的"作者"中,不能不提杜贵晨先生多年来为此付出的辛劳: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发现了中国古代小说诞生的"黄金海岸"——山东大运河沿线;考证东平是罗贯中故里,并多次奔波各有关县市促成水浒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多次实地考察,参加和指导东平和有关县市关于罗贯中和三国、水浒文化产业思路的设计和场馆景点建设;呼吁建立"罗学"研究会等。他的治学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成果成功地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以及水浒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汇聚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彩照人的一块瑰宝。梁山武术是梁山好汉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满足身心需求,经过不断提炼而形成的武术活动。梁山武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研究梁山武术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金本《水浒》中,金圣叹通过对《忠义水浒传》的删改评点,使武松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活跃在人们心中。“仁”是武松的思想基础,“义”是武松的思想核心。他既平凡又神奇,神奇中见平凡,平凡中显神奇。金圣叹以武松的言行和斗争精神为自己出了一肚子怨气,从感情深处与武松发生强烈共鸣。他评武松,实为以此评论自己,抒发个人的爱憎感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和长远.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已将体验式旅游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体验式旅游也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山东省独有的地方文化,具有广泛的大众基础.从体验式旅游的视角研究水浒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景区规划等问题,一方面为体验式旅游的发展开拓新思路;另一方面将水浒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加以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思想对《水浒传》人格模式有所影响,如原儒仁爱思想与宋江的“全施仁德于民”,鲁智深的救世精神和佛家慈悲观,道家自然天放与李逵直道而行。多元文化传统未经整合的混杂在一起,加深了水浒英雄人格与正史人格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以往的种种主题说,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其阐释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相对正确的;不过,《水浒传》的当代阐释则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就是“生存功名说”。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的版本十分繁杂,由于版本的差异造成了其叙事意义的时代性芜杂。《水浒传》不同的版本,不仅文本叙事、文本构成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主题意旨、人物形象也有差别。再加上不同历史时代的读者各自的问题视域不同、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也不相同,它们与文本中的视野产生视域融合,从而生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而又五彩缤纷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众文化尤其是大话文化解构和重构了包括《水浒传》在内的文学经典作品。大话文化对《水浒传》的解构、仿写、戏拟、拼贴、混杂、戏说甚至歪说、恶搞等本质上都是当代文化消费主义在经典诠释过程中的反映和体现。人们从大话文化的视角对文学经典所作的阐释和改编,也是《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在当下的一种存在方式,有其时代的合理性,所以不宜完全否定。当然,恶搞经典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为了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该对文学经典的"恶搞"予以理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摘要: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综合表现,神话的文学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起着一种潜移默化作用。石头神话与玄女神话不仅对《水浒传》的主题倾向、好汉们的思想行为起着内在的规定性,而且在结构上使全书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内在的稳定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宋代巫风是构成<水浒传>的文化背景之一,并对人物性格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巫术预言增强了小说叙事的逻辑性.这既体现了小说内涵的包融性,又给人一种另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18.
情节在《水浒传》的叙事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代批评家们对其情节的组合已有探讨,但多限于“文法”层面。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这些组合规律还有其功能性的意义即形成线性叙事。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学报界与全国学者、作者轰轰烈烈谈论特色栏目建设的今天,真正从微观的视角对部分学报特色栏目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却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栏目建设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更应该及时创新理念,在遵循法律法规和办刊精神、宗旨的基础上,探讨突破现有的自设或外设的藩篱,给予学术研究与发表以自然空间的方法。《菏泽学院学报》"水浒文化研究"栏目立足校内与本省,放眼全国,经过了筹备初创期、初步发展期与深入发展期,形成了较好的学术场域,提供了较广阔的发表平台,也呈现出发展的瓶颈,下一步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栏目设置的方式,设置分支栏目,依托相关学术机构,创设审稿专家库,并采取特殊的组稿制度。解剖典型学报的典型栏目以期寻找经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对今天的学报界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