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背景下,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从课程到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是专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社会广泛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要。电大办学覆盖面广,本专业教学应分为三个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方向、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将人才培养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模块化组合与设置。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应遵循“来源于实际,还原于实际”的指导思想,设置切合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课程改革是其核心内容.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较成功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将课程进行准确定位,为模式创新提供前提.按照“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搭建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是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关键.通过改革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和体系,完善与实践教学科学的课时比例,即加大高职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又强调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方向”,这就明确指明了高师的办学方向,高师院校的办学思想应不再是有问题的了。但事实上,办学思想还没有真正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办学思想不端正。没有把为中等教育服务作为主要办学目标,不能根据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需要改革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不切实际地追求研究生升学率和盲目向综合性大学看齐的倾向。(二)培养规格不明确。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师范特点组织教育工作,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业务素质,不适应教师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们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转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实现这一新目标就要加快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块.文章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例,阐述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和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及教师职业专业化培养要求,提出了科学教育专业办学模式和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大专)培养计划。与传统学科教育相比。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探析军校任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军校任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策略对军校教育的成功转型至关重要.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军事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型军事人才.其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属性.我军任职教育要以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紧贴部队需要的专业设置和适应部队发展的课程改革,着眼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着眼军队信息化,着眼为军队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积极推动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是多种体制结构并存 ,多种经济成分竞争 ,以市场培育和市场发展为主体的多元化时代。与之相对应的 ,就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和多元化的办学机制 ,同时 ,也需要与之配套的多元化的专业设置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机制。探讨适应转型期形势、服务转型期需要的多元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是职校改革办学模式的重要课题。这项课题要求研究转型期职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如何适应市场 ,有利于学生充分就业 ,又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如何开设“适销对路”的课程 ,如何强化学生操作技能 ,又注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一、拾遗补缺 ,寻找办学定位。…  相似文献   

9.
黄永正 《红领巾》2004,(2):139-14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准,办学没有特色,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出现生源紧张.为加快培养高职人才的步伐,教育部将缩短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由三年制转为两年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强化素质,创新实践”的原则,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实际、贴近就业的思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计划等方面上结合时代和社会实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文科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是我校经省教委和国家教委批准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科研课题.它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需要,适应初中基础教育的需要而开展的.历史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历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新生专业入门教育”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通过阐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课程改革需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需求、学生需要等观点,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新生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入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整体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和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呼唤,也是拓宽学生成长和发展渠道,调动各类高中办学积极性的需要。本市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起步于1988年开始的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一期高中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设计了“二一分段,高三分科”多模式的课程方案,为高中办学模式构建了基本的格局。列入高中课程教材整体改革试验的23所学校,按照方案认真地进行探索实验,进行以“二一分段,高三分科”为基本格局,依托中专、职校进行实科教育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试验,为面上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1995年全国高中工作会议以后,本市的高中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区县教  相似文献   

14.
中俄联合办学的课程设置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坚持“俄语+专业+现代技能”的办学模式,与俄罗斯各高校联合办学,培养各类俄语人才.与俄罗斯联合办学的我国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重视课程建设,俄语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适度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办学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 ,是实行“大美术”的教育体系 ,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改革美术高考科目 ,调整课程设置 ,正确处理一专多能的关系 ,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走出办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深化海军专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具体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总部“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办学思想,以部队装备建设和训练改革的实际需求为牵引,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更贴近部队的实际,培养的人才更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出院校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课程改革是其核心内容。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较成功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将课程进行准确定位,为模式创新提供前提。按照“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搭建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是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关键。通过改革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和体系,完善与实践教学科学的课时比例,即加大高职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又强调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不断完善和创新“校企联姻”的“订单教育”办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调整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作为成人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还沿用十几年前的课程设置,早已不适应当下社会对这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根据所在校系对该专业的课程改革实践提出可以通过"增、删、合、减、综"等办法设置课程和改革教学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设置的,旨在培养能胜任中学人文学科综合课程相关课程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课程体系、成绩考核评定、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置于优先的位置,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