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新的文明形式之一。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观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成都正处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根据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差别化地进行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旅游餐饮浪费不仅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让旅游企业经营雪上加霜,更损害了旅游行业形象,不利于旅游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时代遏制旅游餐饮浪费现象、树立文明的餐饮消费观十分重要。运用地理学、心理学与旅游学等学科理论,系统研究了后疫情时代旅游餐饮浪费问题。研究表明,旅游餐饮浪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浪费现象发生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根源;治理旅游餐饮浪费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共同努力;通过倡导文明消费、生态消费与文化消费等先进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现有的餐饮消费理念,形成科学、文明、理性的消费价值观。研究结果有助于唤起学界、业界对旅游餐饮浪费问题的重视,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促进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海素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景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旅游人数激增,旅游形式多种多样,环湖房车游、青甘环线游、自驾游、探险游、亲子游、乡村游、文化音乐节、展览游等旅游方式成为主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海省加快国际生态目的地建设,因此提升青海省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能力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政策背景、青海省旅游目的地分布,以及青海省旅游气象服务现状,深入探讨了制约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青海省实际,以及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需求,提出未来青海省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为推动青海省“旅游+生态”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助力青海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合作重点。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文化生态旅游带,连点成线串起"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区域网,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既可发挥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又能破解"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的两难问题,有效保护"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两心四带七板块"的总体目标,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林区生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文章提出7项针对性对策建议;(1)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联盟和示范区;(2)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网络体系;(3)建立"发改协调,林业牵头,多部委合作"的金融支撑系统;(4)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品牌;(5)积极扩大国际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6)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7)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以期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该是负责任旅游,但采州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与负责任旅游却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今后应在推广负责任旅游概念、树立负责任旅游意识和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继续努力,以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消费已经成为人类消费行为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生态消费不同于传统的节俭消费,也不同于炫耀式的奢侈消费,而是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质量的生态生活为重要消费指向的商品购买、使用和享受行为。积极倡导生态消费,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嘉陵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性,提出了该流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和产业化,发展特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城镇,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为加快美丽四川的建设步伐,努力完成"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统筹进程,维护生态安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四川生态建设跃上新台阶。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结合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分析生态旅游在生态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强调其在生态经济强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生态文明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价值观和文化,这意味着要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可行性。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建设生态文明要认真区分作为价值理性的生态文明和作为工具理性的生态文明,坚持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统筹生产生态和消费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依靠科技但要破除对科技的迷信,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旅游是不可分割的,社区是文化的主要源地,社区建设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及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也为实现区域经济腾飞,解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问题提供途径和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其运行机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使目的地社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受益,并为加快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文明也不例外地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着。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对各种生态资源的掠夺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疯狂的程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因此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当前这种生存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此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本文将从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状况并给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位的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彬  钟林生  陈田  张爱平  戚均慧 《资源科学》2014,36(6):1142-1151
中俄界江是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潜力区之一,科学评价其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中俄界江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社区、旅游市场、旅游区位和旅游交通6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使用Simpson模型和Pianka模型计算了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研究表明:①中俄界江沿岸14个县市区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评价值为6.15~18.80;②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空间特征明显,漠河、黑河、抚远、密山为I级潜力区,萝北、嘉荫、同江、虎林和饶河为II级潜力区,塔河、呼玛、孙吴、绥滨和逊克为Ⅲ级潜力区,乌苏里江河段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大于黑龙江河段,生态旅游资源子系统与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宽度的相关性最高;③中俄界江沿岸共有69对县市生态旅游潜力生态位重叠度大于0.5,占到总数的75.82%,表明其生态旅游潜力要素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易导致激烈的旅游竞争。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总体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发特色多元的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开拓境内外市场、深化境内外生态旅游合作、完善生态旅游设施,并针对不同潜力区给出了差异性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游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路径及其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凌  郭嘉欣  王灵恩 《资源科学》2020,42(9):1816-1826
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梳理和生态经济分析框架,在总结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型等旅游生态补偿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内涵特征、利益主体,并探索其运行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形成生态旅游供需对接平台,具有以市场交易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内生性和循环性、参与主体多元性等特征;主要涉及游客、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当地政府等利益主体;其运行机制是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在有机合作和投入建设基础上,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产转换为生态性旅游产品,游客通过付费购买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对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目的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补偿,从而构建可持续的“交易—获利—激励—再交易”市场化补偿路径。这一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前提是自然资源产权的确定,关键是资源生态价值的实现,核心是生态服务功能交易的互动激励,而多方博弈中政府的调节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从历史角度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众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也都主张人类必须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理念。当今中国社会,在经济新常态下,良好生态环境建造便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升发展的质量。鉴于我国当前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逆向影响,积极促进消费模式转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都市边缘地区范围越来越大,大城市边缘区旅游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但对如何促进大都市边缘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性的研究仍然属于薄弱环节.增城市近年来,坚持生态先行,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创造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相互融合的新经验.本研究以广州都市边缘区增城市为例,深入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促进及影响,探讨、提出了增城市旅游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科技思想结合生态因素,倡导走现代化科技路线,围绕实现科技、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展开。在生态科技思想的指导下梳理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掌握生态科技实现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林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因素。林区经济发展应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转变其经济的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确保林区经济发展能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进行单篇论述,这一科学决策将有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环境与子孙后代负责的体现。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尽早实现我国林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当中所形成的全新的旅游理念和形式,主要倡导的是用生态观点来发展旅游行业,促使旅游业能向一个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本文主要对升天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