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旧唐书》在历代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讹误和脱漏,清雍正间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及乾隆时的两次官方校勘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道光年间,扬州学者张宗泰、罗士琳、刘文淇、刘毓崧、陈立等前后两次对《旧唐书》做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校勘整理,大致解决了《旧唐书》严重的讹误脱漏问题,罗、刘等《旧唐书校勘记》集其大成,于《旧唐书》功不可没.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由于成书时代的局限,对于他们的校勘成果利用不够,近20年学者对"点校本"《旧唐书》的校正,也未能很好地利用《旧唐书校勘记》的已有成就.  相似文献   

2.
宋代早期的《新唐书·杜甫传》是被史家广泛采用的杜甫的正史传记,但在《新唐书》之前杜甫的生平曾有几个重要的历史记录,包括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序》、元稹写的《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旧唐书·杜甫传》和王定保的《唐摭言》。这几个历史记录历来不太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这几个对杜甫生平的历史记录,旨在指出他们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新唐书·杜甫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姚崇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两《唐书·姚崇传》史料在一些时间、名姓,乃至史实上存在一些差讹。据《旧唐书》作本校,据《新唐书》和唐宋政书、类书如《唐大诏令集》《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唐会要》等作他校,以现代学者研究成果作佐证,对读史中所发之疑问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组织修订的"二十四史"其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刘向作《列女》诸传,其实是对司马迁所创立的纪传体作了创造性的运用。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做法,不仅使杂传体得以形成,也使刘向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刘向所作《列士传》、《列女传》、《孝子传》三传,不仅是杂传之“始作”,而且其中鲜明的小说品格,又开启了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之路,汉魏六朝杂传由此成为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5.
明代话本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本事主要是西汉刘向《列士传》记载的羊角哀与左伯桃交友的事迹,但《列士传》一书已佚,佚文见于历代诸书征引。前人已从中辑录了一些本事材料,但尚有不少重要材料被遗漏,因此,有必要加以补辑。  相似文献   

6.
《新唐书》的撰修是因为宋人不满意《旧唐书》的编撰,认为“记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但《新唐书》在撰修过程中对《旧唐书》的记载能简则简,能省则省,造成许多事件、人物传记等事实不清。从唐中兴名将李晟的出身、官职等记载为例,对照《旧唐书》等古籍的记载,可以清楚地印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旧唐书·玄宗本纪下》疑义考辨玄宗本纪》篇幅较长,分上下两卷.此对下卷中存在的差讹,包括夺字、形误、漏句、衍文等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沈约在编撰《宋书》时,把陶渊明归入《隐逸传》。可是若把陶渊明和《论语》中的“晨门”、“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相比,他的隐逸就不再显得纯粹,而是包蕴着一丝孤愤和无奈。这一点,只要读过他的《感士不遇赋》,就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9.
《咏贫士》七首思想内容丰富,借歌咏古代贫士来抒发己志。诗中所咏贫士的事迹分别见于其他史籍中,其中皇甫谧《高士传》是其主要的材料来源。陶渊明对材料的选择和构思不仅体现了其诗的创作特色,也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0.
《唐书辑校》出于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推翻了岑建功关于《太平御览》所引《唐书》是《旧唐书》逸文的说法,同时指出岑仲勉先生认为《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兼举”韦述《唐书》、柳芳《唐历》和唐朝历代实录的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辑校指出了现行点校本《旧唐书》不少差讹。但在“条疏”、“请条”、“禁架”等词语上存在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列概念的认识很早,许多名算书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及《前汉书》、《旧唐书》等书中,都载有许多很有趣味的数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袁宏的《名士传》和戴逵的《竹林七贤论》,在传写人物、塑造形象方面,不仅大量利用了体现名士风度的资料,并承用品评人物中重视精神的时风,努力展示人物个性、表现精神,传神写照,从而塑造出了一群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的名士。《名士传》与《竹林七贤论》体现了传记文学人物传写的新方向,同时,它们成功的人物传写也为后起的传奇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武德八年唐与突厥太谷之战 ,《旧唐书》突厥传、李靖传、温彦博传 ,《新唐书》突厥传、高祖本纪及《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且均为张瑾。《旧唐书·高祖本纪》作张公谨 ,确为误植。通过对张瑾其人与太谷之战的考订 ,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对突厥的军事战略战术 ,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史传类经典文言文,了解“士”及其文化内涵,对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结合《唐雎不辱使命》,探寻“士”的缘起,厘清“士”的身份,理解“士”的追求,引导学生感受“士”这一群体的行为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6.
清朝初年 ,李因笃、顾炎武因为《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大诗人屈原、杜甫 ,就断言“《通鉴》不载文人”。30 0多年来无人对这个说法提出异议 ,甚至瞿蜕园 1 95 6年在其《通鉴选·前言》中附和了这个说法 ,进而认为《资治通鉴》“过于轻视文人”。考察占《资治通鉴》全书篇幅 1 3的隋唐部分 ,发现实际情况与这个说法不符。《旧唐书·文苑传》一共收录了 1 0 4位唐代文人 ,其中 2 1人《资治通鉴》也予以记载 ,事迹或雷同 ,或反而多于前书。《旧唐书》把文人中官职高的人在《文苑传》外另外立传。《资治通鉴》记载了很多这类文人 ,大量引用其文章 ,介绍其文学活动。《资治通鉴》甚至记载了不少诗句。由于《资治通鉴》是篇幅极大的史书 ,给帝王提供治国施政的历史经验 ,因而对于历史人物以关乎国家的盛衰和民众的喜乐忧愁为宗旨而加以取舍 ,即使是文学成就很大的文人 ,如果与政治关系不够密切 ,只能不予记载  相似文献   

17.
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相似文献   

18.
杨青 《培训与研究》2006,23(5):29-31
大曲艺术在唐代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凉州》是其中重要的代表,许多古籍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笔者在阅读《全唐诗》、《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的基础上,考证唐代《凉州》大曲的思想内容、演出形式、使用乐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志》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历史学上第二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游侠传》塑造了一群“言必信”、“行必果”、“赴士之厄困”的游侠形象,郑樵在袭用《史记.游侠列传》中部分材料的同时删去了篇前序论和篇后赞论这些主体和精华部分,既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时对材料的取舍情况,也反映了他不同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陈晓星 《成长》2007,(4):23-24
“罄竹难书”这个词被中国人使用已超过千年,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末李密起义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