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学与人类学之间具有漫长的天然联系.现代人类学以其高度的学科际属性和不断磨练的敏锐的田野洞察力为探讨美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美学基本范畴的合法性、西方美学普适性神话何以走向衰微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批判视角和广阔的经验解读空间.然而,审美现象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传统美学和传统人类学在审美和艺术问题研究中的限度使得"美"无法自由地显现.至此,审美人类学恰恰是在自身与传统美学和传统人类学的区分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质,人生论美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新实践美学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史地来到了将人的自身生产从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进行透视的交汇点上.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为新实践美学统一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来阐述人的自身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实践美学紧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关键环节,从审美关系出发去研究人的自身生产,把人的本质研究和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新实践美学的现实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对于人的自身生产的研究走向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对黑衣壮进行审美人类学研究时,研究者应该从其关于神的文化考察分析出发,也就是从其神话机制的考察分析出发,全面深入地把握其文化的内在制导因素及其结构整体,如此才能更好地揭示其中的审美和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而特殊的规律。在具体的审美人类学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中,神话机制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神话机制比较方法的具体运用,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国外第一个在美学的人类学领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是荷兰学者怀尔弗里德·范·丹姆,论文主要对其审美人类学基本思想理论中的审美偏爱与实证研究之认识论、方法论进行了阐述,主要意旨在于为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国外同类研究成果来作为参照,以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5.
审美人类学是整合美学和人类学而形成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地方性民族审美经验"、"审美制度"和"审美认同"是中国审美人类学言说的话语表达机制,它们既是显现审美人类学学科属性的表征,也是深入把握其学科边界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6.
审美人类学是在整合美学"思辨性"和人类学"实证性"学科的优势的基础上熔铸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理秉性和内在规定性,以西方与中国的审美人类学言说方式是切入点,探讨了审美人类学的边界与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美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理论视点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引入到美学研究中来,从而揭示出民族艺术内在的生存机制.民歌艺术是一种集中表征少数民族族群生存机制、审美经验和生存环境的主要艺术形式和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形态,探析其在前工业社会的生存机制,这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桂学研究方法论以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人类学理论方法是桂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桂学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论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体现为区域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表现为民族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比较人类学等形态,共同遵循人类学研究规律、理论与原则,确立田野工作、社会调查、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深描法、细描法等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夯实桂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主要有美学模式和人类学模式。对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而言,中国经验的凸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程宏宇 《文教资料》2014,(27):74-76
本文是关于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专题论文,首先探析了本体论法、借用法、比较法、历史法四种传统的戏剧美学研究方法。其次,对以上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拓展,并且点击符号学、原型批评说、阐释学、接受美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新学科,巧妙地将其纳入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侗族婚姻交换来阐明西方数学分形理论在婚姻交换模式中的运用,并将它作为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来探讨,这不论是对文化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对人类婚姻理论的建构都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新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20世纪40、50年代,经济人类学在美国人类学中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学研究中对经济部分进行关注的新兴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缓慢的发展,经济人类学逐渐成为中国人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目前正在经历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一方面,哲学世界观对于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美学学科的具体研究也反转过来充实和丰$哲学的内涵,而具体学科的深入开掘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和突破哲学的原有框架。从审美活动和美学研究的地位,从美学研究的对象的角度,以及对某些基本问题例如本体论问题的认识上,都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审美人类学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尝试对以往在美学研究中被忽略的边缘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美等进行实证研究。刺绣是侗族文化中的艺术奇葩,是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桂北侗族刺绣进行审美人类学的考察,能更清楚地感受到侗族人民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凡涉及到小说本体的理论思考和方法论的思考,诸如文学作品的结构技巧、情节模式、叙述方法、文体特征等审美形式系统的理论研究,均属于小说诗学研究的范畴。论文从意象叙事、时间与空间形式、情节模式、审美回忆等方面,探讨了京派小说的诗学风貌,并草图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适意义的诗学范畴。这种研究范式时于小说文本解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人类学定义的演变折射出学科内涵和性质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变化.文学与人类学结合而成的文学人类学,显示了现代人文学科之间的碰撞对话与整合共生.关于文学人类学学科之归属、定义等的讨论,成为20世纪末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世纪之交学科开放的学术语境中,文学研究者可以从文学人类学的创生与发展中获取多元的方法论启示,从而在文学批评上取得更多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17.
苗族作为云南受基督教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基督教唱诗已然成为其重要的文化表征,对苗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并在其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了多姿多样的功能色彩。唱诗的内在组织特征和外显展演形式,正是艺术人类学的学术观照对象。艺术人类学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实践体验作为具体路径,表现出来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正好成为阐释唱诗这一基督教音乐文化活动的有效理论视角。该视角着力于探究基督教音乐艺术实践的形塑功效,试图从音乐活动的展演切人到音乐主体的审美趣味,从而突破和超越了既往对该问题研究的平面描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传承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将该范式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拓展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范畴,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是一门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特的学科,它有着"开放"、"理解"的研究精神和田野工作的真实记录,因而成就了该学科的广博和深邃。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中共同的行为,一直为人类学的研究所关注,其中对于各民族自身的教育传统的研究十分适合借鉴人类学的研究观和方法论,以革新传统模式,为归属于教育研究中的民族教育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思路、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