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何叶 《中华武术》2006,(8):49-50
在进行田径运动时,运动员超负荷训练后都会发生肌肉酸痛,特别是平时训练不够的人,或者长时间中断了训练又重新开始的人,运动后,往往都会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根据运动后肌肉酸痛出现的时间。可分为即刻痛和延迟痛。 即刻痛是指运动后很快就能感到的肌肉酸痛,一般可以很快自行消失;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痛,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体育运动和比赛后,常常听到“我的肌肉疼痛”之类的话。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通常在进行新的训练后24~48小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肌肉酸痛。由于肌肉酸痛会使运动员锻炼的劲头下降,或使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肌肉酸痛而不愿意再锻炼下去,有时会中断了锻炼。因此了解运动后产生肌肉酸痛的原因,对由于肌肉酸痛而不愿意锻炼的人或运动员的训练会有较大的帮助。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在进行新的不习惯的运动之后,相继产生的肌肉酸痛现象。这种肌肉酸痛在运动后24~48小时加剧,严重的可延续数天之久,使参加运动的人锻炼积极性减弱,或不愿再参加锻炼,直接影响运动训练和比赛。探讨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机制,寻求相应的措施减轻或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对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都有其实际意义。因此,这一问题引起了生理学家、体育工作者及体育爱好者的长期关注。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习惯的运动负荷量、强度、持续时间和关节运动的幅度,是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诱  相似文献   

4.
<正> 答江西读者陈育: 刚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运动后的第二天甚至以后几天,常常有肌肉酸痛的感觉;有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突然加大活动量后,也会出现肌肉酸痛。对于这种现象,有此学生担心自己肌肉受伤,而不敢继续进行锻炼,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多属于生理现象、是机体对体育锻炼的正常反应。目前  相似文献   

5.
陈春彦 《中华武术》2009,(10):55-56
一、何为肌肉延迟性酸痛 在田径运动训练与教学中,肌肉酸痛是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根据持续时间与性质不同,肌肉酸痛可分为急性肌肉酸痛和延迟性肌肉酸痛,前者是训练中出现的肌肉反应,具有反应快、时间短、程度小等特点。后者是训练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肌肉反应(运动后8~24小时出现酸痛,2~3天酸痛达到高峰),具有延迟特性,  相似文献   

6.
肌肉酸痛现象在学生运动员中非常普遍,大强度训练后,几乎所有运动员都会出现肌肉酸痛。一般来说,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酸痛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或运动结束后的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疼痛。急性酸痛的发生与肌肉用力时形成血流中断有关,由于缺血使得代谢产物无法清除,而堆积在肌肉中,进而刺激到痛觉感受器。急性肌肉酸痛在停止运动后的一分钟左右即完全恢复。慢性肌肉酸痛往往发生在训练后的24~48小时之间,我们称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相比之下,延迟性肌肉酸痛恢复起来更为困难,带来的危害也更大。如果不加注意,肌肉酸痛长期积累,容易引起肌肉的慢性损伤。在此,笔者主要谈谈慢性肌肉酸痛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运动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体育锻炼中的卫生保健,论述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锻炼中的常见现象:肌肉酸痛、“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肌肉痉挛、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调查分析急行跳远产生肌肉酸痛的特点和在运动后拉伸肌肉加小幅度、小负荷、快速运动缓解学生肌肉酸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肌肉酸痛常在运动后8—24小时出现,24—28小时内达到顶点,持续5—7天或更长时间;实验组缓解肌肉酸痛的效果较好,身体素质指标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疼痛,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种酸痛往往不是运动后即刻出现,而是在24小时后出现,因此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通常情况下,运动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酸痛感基本消失。除酸痛症状外,还可能伴随出现肌肉僵硬的情况,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运动。下面就运动后肌肉酸痛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缓解,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有所帮助。一、运动后肌肉酸痛产生的原因(一)剧烈的肌肉活动,引起肌肉的张力和弹  相似文献   

10.
六、延迟性 肌肉酸痛及防治 延迟性肌肉 酸痛是一种过用 性损伤,常在进行了不习惯的体力活动或力量训练后(24-48小时)产生。 (一)产生的机制 据1955年报道,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缺血造成的。20世纪80年代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局部的运动单位强直性痉挛引起。运动造成局部缺  相似文献   

11.
对产生肌肉酸痛的原因,生理学家做了许多研究,但至今仍争议纷纭。运动性肌肉酸痛指的是肌肉活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它是在进行不习惯的体力活动或超过习惯的运动量训练产生的。肌肉酸痛会降低肌肉作功能力,使运动能力和运动欲望下降,从而使大运功量训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肌肉酸痛是体育教师、教练员和医生很关心的问题。只有弄清了运动性肌肉酸痛产生的原因,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工作,更好地提高运动成绩。根据肌肉酸痛出现的时间,可分成两类: (1)即刻痛是运动中和运动后很快便能感到的肌肉酸痛,运动停止后很快消失。 (2)延迟痛是运动后8~24小时后产生的肌肉酸痛,可延续1~2天,甚至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炙疗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所致肌肉下降的作用成都体育学院金文泉澳大利亚运动学院怀特·克劳斯1前言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doms),一般在运动后8-24小时出现,24-72小时内肌肉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  相似文献   

13.
运动医学专家建议,“驾车族”应保证每天有半小时的运动锻炼,以便有效弥补“肌肉饥饿”所造成的不足,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肌肉功能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田野  戴维  聂金雷 《体育科学》2003,23(2):124-129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外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运动前及运动后分别测定肌肉酸痛程度、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等动力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运动后24h,48h及72h肌肉酸痛程度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肌肉力量及主观体力感觉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对肌肉酸痛的消除有积极作用,而对肌肉功能及主观体力感觉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肌肉酸痛大多发生于肌肉离心收缩运动后24至48小时,特称为迟发性肌肉酸痛(DMS),二至三天内最厉害,以后减轻,约一周后才完全消失。DMS 将影响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并可能使体力下降,使人们不愿坚持运动、或作恢复性训练。DMS的生理病理机制还不太明确,其起因有几种假说,最流行的是:a.肌纤维损伤;b.结缔组织损伤两种,这些是超负荷训练导致局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尤其是刚开始锻炼的初期,或是进行了较大负荷的训练后,常常会感到肌肉酸疼,那么,肌肉酸疼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因为人体在剧烈运动中,使肌肉中能量供应和血液超负荷供给,造成运动时产生了大量酸性物质(乳  相似文献   

17.
肌肉酸痛是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的,长期得不到重视会引发各种综合症。运动后造成的肌肉酸痛原因包括:运动过程中的乳酸堆积;剧烈运动时的肌肉缺氧;肌肉强烈收缩产生的损伤;运动后的肌肉痉挛导致血液循环较差。师范专科学校女生比例很大,体育教学、训练后的肌肉酸痛尤其普遍,曾经有针对性地做过对比试验,试验表明,伸展练习对于缓解局部肌肉的酸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的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与锻炼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次适量的运动后,对肌肉(如肌糖元的储备)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健身效果,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例如,运动后,肌糖元的浓度逐渐增高,在第24小时达到最高点,以后又逐渐减少。所以,最合适的运动频度应该这样掌握,即在前一次锻炼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进行第二次运动,这样,每次锻炼的健身效果逐渐积累,就能够达到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否则,每次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破坏了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就难以取得应有的健身效果,还容易在每次运动后都产生肌肉酸痛、疲劳及某些运动创伤。  相似文献   

19.
一、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一)肌肉结构的“微”损伤训练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较差,运动中各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指挥能力较低,再加上训练初期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运动时容易造成肌肉结构的“微”损伤。这种损伤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损伤后,坏死的组织被蛋白溶解酶所分解,其分解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等通过血管壁形成渗出液,造成肌肉内压力增加,刺激肌肉内的…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中的卫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体育锻炼中的卫生保健,论述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锻炼中的常见现象肌肉酸痛、"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肌肉痉挛、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