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荀子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一书是先秦儒家思想集中的表述.在<荀子>书中,不仅其思想彰显智慧的光芒,其语言艺术更是与思想相得益彰.具体到修辞艺术而言,其独具特色的比喻艺术,自然浑成的对偶和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技法,于今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先秦思想史研究的近代学术特色陈其泰一、比较研究和著述的体系性梁启超在先秦思想史领域的研究,首推他论述先秦学术思想发展总向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此书撰于1922年底,约14万余字,在当时是一部名作。作为一部撰成较早的研究先秦思想史的开创性著作...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历史中的诚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直接监督型诚信、制度型诚信和合作型诚信。从这一人类社会诚信发展的宏观层面的视角,去阅读唐贤秋同志的《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一书,认识到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在不同类型诚信中所具有的特征和历史价值。该书深刻地揭示了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特征,正确地把握了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孟晟 《文教资料》2010,(31):101-103
《列子》一书,自马叙伦《列子伪书考》问世后.其伪书身份似确乎无疑,哲学史与思想史对其均敬而远之,原因与其书真假有关。对《列子》一书反映出的哲学观念的初步探讨,有助于对《列子》思想(非《列子》成书)所属时代作出界定。《列子》一书的天人观念与魏晋时期主流学术思潮——玄学存在一定的距离。《列子》的哲学观念不同于魏晋玄学家,更近于早期的原始道家。从其天人观基本倾向来看,《列子》一书的思想渊源很古老,与后世的思想观念不相符合。今本《列子》一书文气简劲宏妙,思想首尾一贯,自成一家之言,不是后人所能凭空伪造。厘清此问题.既有助于先秦和魏晋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更能通过从列子到张湛的思想发展过程.理清纷繁复杂的上古至中古思想文化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5.
试论先秦货殖家的经营教育思想谭佛佑货殖家现今又称商家,他们确实是先秦至酉汉初期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独特而有别于其他诸子的学术思想的流派。由于长期以来封建的“抑商”思想和政策的影响,至使这一流派被历代研究者所忽视而长期受到冷落。有关典籍所列诸子各家,也...  相似文献   

6.
懦家传统思想是我国优秀史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学习思想以及教育方法论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以孔孟教育教学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传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一致的.而且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是先秦晚末采撷百家精英的一部政治书,它蕴涵着颇为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本文主要从“无为”、“贵因”的管理谋略思想,对最高管理者人格特征的认识及对修身、自知的重视,颇具特色的人力管理心理思想三方面对其略作整理、分析,最后指出其现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立面的统一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毛天路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哲学体系,历有争论。但就其《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说《德道经》)这部先秦典籍中包含的较为深刻、系统的朴素辨证法思想,却受到了高度评价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传,老子是...  相似文献   

9.
法家学派之成因,自汉以降,学者多主《汉书》出于理官之说,本文从学理上指出其说之谬在于没有看到其社会和思想原因。本文认为其思想学理源自于晋地文化,其学派形成于当时社会背景和当时思潮之融合,这种融合的主题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的乱而达到治。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个主题下先秦社会背景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文法运动等特点及对于法家形成之作用,分析了先秦思潮中儒、道、墨、名等诸家思想当时情势下对于法家思想整合之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非,生于约公元前二百八十年,死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三年。他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的后裔,荀子的学生。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的大成,并有选择地吸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学说,成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思想家。韩非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思想家。他常在立论或驳论时,用一些短小精悍、含蓄的寓言故事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记载的寓言故事有几百则,有的是纯属虚构的,有的则是有一定寓意的历史传说,例如大家都熟知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和氏之璧》、《辅车相依》、《赵襄主学御》等。因此,有人说韩非  相似文献   

11.
隐逸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自其产生时就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隐逸,本身就是一种对政治的态度。隐逸思想在其产生后对后世士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仕和隐逸的思想,根植于士人的血液之中,成为调节其进退出处的依据所在。士人隐逸思想的产生渊源,既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隐者,也可以从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窥得一二。隐逸思想背后蕴含了士人对道德的坚守、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及对社会的批判。研究先秦时期的隐逸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士人的隐逸思想渊源,从而对隐逸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涵括了先秦科学技术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庄子》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工程技术及其制造结合在一起论述,其想象丰富,内涵深刻,不仅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使我们一窥先秦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中的技术思想:其一,讨论了庄子道艺合一的思想。其二,讨论了庄子“道通为一”的观点,论述庄子“以道观分”、“不同同之”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一部具有子学精神的著作.它在结构上宏阔丰富,内容上包罗万象,具体表现在对先秦诸子越世高谈、放言无忌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是一部从思想到风格上都具有子学特点的著作,形成了与后世史书迥异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四书》是大观园里书目提及最多的。贾宝玉认为《四书》是先秦哲人阐释学术思想的著述,而《四书章句集注》牵强附会,曲解经典。两者在曹雪芹的笔下与贾宝玉的心中泾渭分明,态度也大相径庭:对儒家经典《四书》充满崇敬,而对用来钻营举业的《四书章句集注》等后人注本则非常鄙弃。曹雪芹的《四书》观受到时风与家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以义克利的观点,形成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义利思想。若拂去其上的时代烟尘和偏见,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对促进今天新型义利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逻辑史专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名家、儒家和墨家,却忽视了对道家,特别是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逻辑思想的挖掘。事实上老子作为中国先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其言论与著作中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逻辑思维和逻辑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老子的逻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先秦隐逸思想与士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隐逸思想已大量存在,并表现出复杂的内涵。先秦隐逸思想既带有深刻的审时态度,体现出士人在出处方面灵活、开放的心态,又含有藉隐逸以避祸存身、或持守道德人格、或追求个体自由等内涵。而且,先秦隐逸思想已逐渐分疏为以儒、道两家为主的两种路径:前者对"时"的态度相对乐观,其隐逸思想主要在言论层面且带有权宜性,侧重于隐逸以持守道德人格;后者把握到"时"的无望,将隐逸落实到现实人生,侧重于隐逸以追求个体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