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CEP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计算预报业务中常用的比湿、散度、兹se、A指数等物理量,对2011年梅汛期末场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降水过程,暴雨落区与850 hPa切变位置对应较好,主要集中在西南急流的左前方,850 hPa辐合条件好的地区;暴雨带与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区走向基本一致,暴雨带基本都在辐合带内,但其暴雨中心与辐合中心位置有时并不都一致;暴雨落区对应500、700、850 hPa高湿区(>90%区域)重叠区中低层风场辐合较好的区域较好;暴雨带处(850 hPa兹se锋区南侧边缘,但是兹se锋区梯度的变化与暴雨强度、范围变化对应并不一致;暴雨带处AI指数高值带内偏北侧一端,A指数增大,暴雨强度也增大,在暴雨预报中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1981-2010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地形资料,对三江流域汛期暴雨进行天气学分型,选取典型个例对强降水落区与地形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流域主要暴雨天气型有:高空槽东移型、暖切变型、冷切变型、低涡东移型、台风影响型,各类型暴雨在各月分布差异较大;高空槽型降水大值点基本都在槽南侧辐合条件最好、且西南气流辐合条件最好的地点;冷切变型和暖切变型降水大值点在切变南侧西南气流辐合条件较好,且西南气流与地形夹角较大站点,低涡型暴雨降水大值点处在低涡南侧或低涡中心附近,西南气流与地形夹角较大站点,台风影响型暴雨由于台风自身云系深厚,螺旋云带区域降水量较大,大值点一般在与台风东部象限风向交角最大站点;地形引起的上升速度使得对流发展引起降水,也能够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对流系统的触发机制,造成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频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利用vb语言开发暴雨个例显示平台,对暴雨研究与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5)
对2014年8月31日重庆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和动力学诊断,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引发降水;MCS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TBB低值区的分布与高空辐散场大值区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螺旋度的发展对预报降水有一定指示意义;低层正值螺旋度与正涡度、高层负值螺旋度与负涡度存在位置和强度上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年7月25日至26日地面及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6日土右旗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发生在500h Pa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里,暴雨区与切变线平行,降水在切变线到地面锋线之间。地面河套地区北部有低压系统存在,降水过程发生在负散度中心和负垂直速度中心的南侧、正涡度中心的西南侧,阴山迎风坡的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2020年8月28日~29日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模式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暴雨降水落区集中,降水对流性质明显;(2)高低层配置有利于产生大到暴雨天气,500 hPa短波槽、700 hPa低涡、200 hPa高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低层偏东南气流输送水汽,中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青海省东北部造成此次大到暴雨天气;(3)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持续东移,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4)降水大值区位于山谷之中,地形辐合对降水增幅作用明显。分析结果对今后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浙江梅汛期强降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郭巧红  胡淳焓 《科技通报》2012,(1):34-38,50
采用浙江省常规自动站、MICAPS资料和NCEP/NCAR1.0°×1.0°资料对2010年浙江梅汛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是浙江近几年来比较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暴雨过程频繁;(2)500 hPa双阻形势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浙江梅汛期的持续性降水,5次强降水过程700hPa、850 hPa都配合中纬度低压槽和切变线;(3)梅雨前期100 hPa南压高压呈西部型,梅雨中期由西部型转为东部型,梅雨后期呈带状型分布,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4)阿拉伯海和印度的西风气流和西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水汽来源,东路、中路和西路三支冷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雨带位于高空急流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左侧。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岛对流层风廓线基础数据,经过二次开发,分别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急流强度指数等量化指标,建立风廓线应用数据库及前台网页实时图形显示系统,可用于分析青岛区域降水天气过程动力演变特征。2013年应用中进行了典型个例的分析应用展示,开发的风暴相对螺旋度、急流强度指数与区域较大降水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与地面降雨的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大范围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Micaps和NCEP资料,分析了2015年4月初赤峰市久旱转雨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结论如下:前期3月份是暖干的气候背景,研究区域(1150E~1250E、400N~500N)处于500hPa槽后西北气流中,高度场比历年偏高30gpm以上;正变高中心位置在1400E~1800E、400N~600N范围内,中心强度为60gpm。低层是西北风距平流场,不利偏南水汽向研究区域输送。进入4月份环流发生调整,研究区域处于500hPa槽区,接近冷湿环流形势;高度场比历年偏低40gpm以下,负变高中心位置在1100E~1250E、400N~500N范围内,中心强度为-50gpm。低层位于气旋性环流顶部偏东风距平流场内,多低值系统活动,具备偏南和偏东风输送的水汽条件。暖干的环流背景下,研究区域冷空气活动频数少,位置偏北,强度偏弱,高温少雨;而冷湿的环流背景与之相反,冷空气过程较多,有利研究区域低温多雨。环流调整后,4月2日和11日至13日赤峰市出现两次高空槽配合地面气旋影响的暴雪天气过程,解除了干旱。两次降雪过程中,都适时进行了有效的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大气电场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探讨了2016年6月20日浙北梅雨锋大暴雨和强雷电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中以低强度负闪为主,正闪频率较低但强度高,雨强与闪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带距地面静止锋以南50~150 km,与700~850 hPa水汽辐合中心重合;环境大气湿层深厚、高不稳定层结、对流有效位能呈狭长分布以及弱的对流抑制能量等特点有利于持续性暴雨的发生,中层浅薄干区和中等偏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的维持与发展;雷达回波结构紧密,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高度集中在0℃层以下,为低质心暖云降雨,持续风向和风速的辐合有利于MCS的维持和发展;降雨和闪电的五个阶段都对应强单体影响,雷达回波强度能较好地反映降雨强度,回波高度则与闪电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风廓线雷达能清楚地反映垂直方向上风向风速的波动变化,降雨和闪电的五个阶段都有波动过境,波动高度和深厚程度与降雨和闪电强度的对应关系较好,波动高与低对应闪电强与弱,波动深厚与浅薄对应降雨强与弱; 3000 m高度风场是雨带变化的主要引导气流,也是产生"列车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水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下旬20日开始到28日之间呼和浩特出现的4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0日20时~21日20时产生的暴雨天气和27日20时~28日08时产生的暴雨天气为系统性暴雨天气[1],其主要特点为暴雨之前高空有明显的冷空气东移,700hPa天气系统明显,中低层暴雨日之前偏南风输送较好,地面伴有系统性东移的冷锋或锋面气旋,24日20时~26日20时之间产生的两次暴雨天气为突发性暴雨天气[1],700hPa天气系统和地面形势表现不明显,产生暴雨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