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语是英汉语言中的精华,是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共同文化特征。由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科技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及鲜明的民族个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风格的演唱方式,通过声音传达民族审美情感,引起听众审美共鸣的歌唱艺术。它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凝聚民族的精神智慧,激起民众的审美情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而且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长期经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3.
文化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是同一文化群落中人们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等的综合。不同的人群系统形成不同层面的文化,不同层面的文化形成一种种属关系。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对人类本性的解读,都从某一侧面反映或表现人的本性,并在人类的交往中逐渐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以身体运动来表达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社会所共同承认,而且已经成为人类所共有的社会财富.它是渗透到人所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的一种特殊的人体活动文化.可以说,体育文化看似是一种体力和物质成果,其实是一种智力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符号     
康丹 《华章》2013,(27)
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产物,不同的群体因包含不同的思想、意识、情感、心理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因此,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类生活”的活动的产物。文化的“类”是依赖符号而表现的。文化是人类共同体在实践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以“类”为特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的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体系。虽然文化依赖于人类共同体的生活与实践,但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符号作为文化表达的载体和传播传承的工具是人为设置的结果,随着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扩充,符号的出现使得文化具有隐形和显性两种存在形态并且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6.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曰:“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一)*任何文化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大舜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呢?我们认为:大舜生活在人类经过漫长…  相似文献   

7.
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创作具有国际化特色。多元文化生活环境、文化保守思维的突破与人类普遍生存经验的关注共同推动其国际化创作风格的生成。通过这一写作范式,石黑一雄审视全球化进程中人类面临的民族文化消解、科技伦理缺失以及文化身份迷思的艰难文化处境。他从民族文化的坚守,科技伦理秩序重构、跨文化对话中的身份建构方面探索文化困境救赎路径。石黑一雄的国际化写作传递了他的文化价值取向,蕴含丰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8.
罗曼 《考试周刊》2014,(70):160-160
音乐是生活的另一种表达,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述着生活。作者通过对声乐学习的感悟,从改变和更新声乐理念;加深对歌唱艺术的理解;文化修养和歌唱艺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声乐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艺术,歌唱者要注重修养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积累生活的经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多重角度辨析歌唱艺术的特点。传情是歌唱艺术之“魂”,达意是歌唱艺术之”的”,传情达意是歌唱艺术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和目标价值。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之”基”,文化背景、文化交融和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传播的基础,亦是歌唱艺术成为世界语的发展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力量将是决定21世纪走向的"主轴".大学文化对社区文化起着引领、规范和提高的作用;社区文化对大学文化起着补充、促进、评价和监督作用.加强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互动,有利于大学发展和社区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发展与社区文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之林 《科学课》2013,(6):12-13
从广义方面讲,人类所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文化。不同的时代、地域、民族、国家的人们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教育作为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化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传承、发展和创造人类文化的使命,并藉此影响和促进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隐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文化内容的反映,是连接语言与文化的一条纽带,它能够通过语言媒介来学习文化,吸收他人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中,它产生于人类的共同体验。此外,隐喻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它们普遍存在于中外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有序、稳定安宁、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科学阐释并正确运用中国古代文化中"和"的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研工作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理性;不仅需要务实,也需要务虚。作为一名市级层面的教研员,多年的教研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开创音乐学科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教研文化的建设。一、用教研文化来聚集人心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全球化——圣诞节过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越来越少,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漠。文化意识的激烈变动,导致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困惑。在接受圣诞等洋节的同时,应当不断地把我们的节日做强做大,把我们的文化叫响,实现新一轮的东西合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丰富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们的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是相同的,所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因此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有相似性。同时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渊源、生活习俗的不同,使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疑问之一: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生活》教材第6页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10页)。前两个模块分别讲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第三模块讲"文化生活",教材把这里的"文化"解释为"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顺理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是将抽象的文化呈现在人类面前的一种生动的体现。语言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背景,也体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的相似性可以体现文化的相似性,而作为语言中最具生动性的隐喻,它的相似性正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就是使用我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感知和判断抽象的、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本文从不同的隐喻概念来认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从而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物质利益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人们在实现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物质利益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物质利益与思想文化共同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