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即列宁所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浅论中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认识规律黄美春对于人类认识规律,列宁指出:“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①他的话概括了人类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生掌握政治知...  相似文献   

3.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化学教学规律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教师能否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本文对以下教学规律进行讨论。 1.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认识过程,它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总是要受认识规律制约的,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化学教学遵循这一认识原理,把教学当作自有其客观规律的过程来研究,教师在  相似文献   

4.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加重课内负担,而且使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抓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浅谈电大实验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一直从事电大化学教学工作,使我有机会从会议、刊物、资料和实验教学中了解到有关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的意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及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对电大的实验课教学的几点看法。一、要充分认识实验课教学的作用实验课教学是化学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器材,通过实验引起事物或物质的某种变化,再从观察这些变化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理论的一种教学手段。实验课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学生要把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及早的尽可能多的变成自己的认识,并进一步转化为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要使这种认识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即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电大教学过程中,做为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的“生动直观”大多是演示实验教学,而当学生的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谈到读书、思索、观察兰点,这是一个人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说它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因为它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具有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根据思维抽象程度的不同,把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人们认识事物先从感知操作具体的实物进行思维,到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我们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看,小学生思维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往往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认识的规律,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来组织教学。过去我们只认识学生认识规律是从“具体——抽象”,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直观操作—抽象概念”的模式进行。所以,这几年人们对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谈得多些,这是必要的。而对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这是不足之处。所谓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直观的形象和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它是对客观世界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忽视了这一中间环节,就会产生传统的重结论教学所反映的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讲完长方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两基”教育,必须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基本认识规律。迄今,教师所用的直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词语的描述和板书的演示。从当前课堂教学的一般情况来看,教师进行这种直观教学还是着重于启发学生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说明阅读是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师生以文本为中介阅读活动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感知”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的许多知识都是抽象概括的产物。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必须经历一个“具体形象——表象——本质抽象”的复杂认识心理活动过程,即要经历一个把外部的感知材料,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转化为内部认识的“内化”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以最科学、最准确、最经济的途径,来自参与抽象概括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说它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因为它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具有人类认知客观世界过程的共同规律性,又有特殊性,因为它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的东西是前人已经认识了的事物,总结成了书本知识。学生是大量地通过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它主要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能力。几十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告诉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大量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的启发式既是教学原则,又是教学的重要方式,启发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即从已知到未知,从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思想境界高,知识丰富、思维敏捷、熟悉教育规律,有较强的教学艺术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师能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抓住教材的关键。教师时刻要拥有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教师既善于将学生的看、做、想、眼、耳、口、手、脑都调动起来,让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又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在具体做法上,要随教材特点和  相似文献   

13.
一、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进入抽象思维是认识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过渡,就急于得出结论,忽视结论的发生或形成过程,这是违背学生认识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困难往往发生在由具体直观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点”上。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依靠表象过渡来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例如:在进行绝对值概念的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让学生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12、-212、0、5、-3等数的点,再回答…  相似文献   

14.
列宁曾指山:人们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哲学笔记》)。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理论认识及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总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早就指出:教学应该以“闻见”为基础,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荀子·儒效》)。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也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初中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数学数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概念是基础。下面我谈谈多年从事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1、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客观的物质基础。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对每个概念,我充分利用图形、模型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 ,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 ,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展开学习 ,就可能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感性经验 ,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一样”。再经过比较、分析和综合 ,逐渐概括、抽象为一定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 ,实现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层到深层的认知推进。同时 ,动手操作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顺应了…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认识规律临夏县中学杨占林“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的这段话概括了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中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也符合这个认识规律。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习数学必需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直观教学的正确应用能保证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的转变,它是思维的支柱。正确地使用直观手段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启发“寻求真理”的求知欲,发展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思维形势和方法只是相对独立,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少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