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词“和”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偏误。讨论分析了连词“和”产生的偏误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的特点,减少偏误的出现,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韩国语汉字词和中文词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语汉字词是指韩语中可以用汉字来表示的词。本文通过对汉字词与中文词汇的比较,正确掌握相对国语言,并达到顺利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金明华 《科教文汇》2010,(7):118-119
韩语汉字词是指韩语中可以用汉字来表示的词。本文通过对汉字词与中文词汇的比较,正确掌握相对国语言,并达到顺利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保华  彭家法 《科教文汇》2011,(26):73-73,84
"买单"和"埋单",目前媒体使用十分混乱,以"买单"作为规范更为合理。从语源讲,"买单"和"埋单"都是粤方言中的词,选用哪一个进入普通话都是合理的;从读音方面说,"买单""埋单"声调不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形词;从意义讲,"买单"表意范围大于"埋单";从表意明确这个方面说,"买单"便于人们理解;从通用性方面说,"买单"使用更为广泛。因此,就目前来看,规范的用法应是"买单"而非"埋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导向,利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介语语料库对印尼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句子进行偏误分析,发现共存在误代、错序、搭配偏误、误加、别字、遗漏、杂糅七种偏误。本文针对上述偏误进行了归纳和归因,发现出现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回避策略的使用和课堂教学的影响。希望能对程度副词"太"的教学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6.
“被”字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用而特殊的句式。但因汉维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汉语被动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所以本文就维吾尔族学生使用被动句时的一些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以求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韩剧在中国盛行,同时为韩语在中国得到推广带来了契机。笔者提出了结合韩语专业特点,正确引导学生收看韩剧,“善待”韩剧的观点;同时,利用韩剧效应,在活学活用,使教与学、学与用有效结合,提高韩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8.
程传星 《科教文汇》2013,(17):118-119
“ ”和“开”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在韩语、汉语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且二者都可和宾语相结合使用。本文将主要对比“ ”和“开”的宾语类型,探讨其共有的宾语类型、“ ”特有的宾语类型和“开”特有的宾语类型。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一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有哪些独特的优势?人脸通在识别领域取得了哪些技术上的突破?"我往这儿一站,它就能把我认出来吗?""人脸识别产品稳定可靠吗?""我离他多远,它才能认出我?""要是用它代替我们公司的刷卡门禁,成本高吗?"……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科教文汇》2012,(14):114-115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本文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外语教学中对学生交际能力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的"隐形""显性"学习、"隐形""显性"课程、"隐形""显性"知识等环节,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以增强学生实际交往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原斌华 《内江科技》2011,32(3):42-43
本文基于笔者自建的三个学位论文语料库,分别统计了学士、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中名词化词语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词尾词语在各个库中的使用情况,并与Biber等的发现做了比较。本文的检索统计软件是PowerGREP,共统计了-tion等九种不同词尾词语。数据表明,三个语料库中名词化使用呈上升趋势,总体使用情况与Biber等的发现还有一定差距,即少用名词化词语;各个词尾词语的能产性与Biber等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孟丽 《科教文汇》2010,(19):129-131,135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与大众媒体的发达,新词的使用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韩语新词的类型、构词特点、语义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加深韩语学习者对新词构词法及词义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实现有效学习韩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杨姗姗 《科教文汇》2012,(1):87-87,203
"居然"和"竟然"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评价副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词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来表达出乎意料的意思。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情况两个词不能相互替换使用,可能所要表达的词的含义不同,可能词的语义会有所改变。因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对这两个副词使用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江兆炜 《科教文汇》2014,(29):38-39
通过对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2级“新疆班”维吾尔族学生的作业分析,总结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颠倒、多种句法偏误杂糅四种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句法偏误类型,探究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句法的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等偏误成因,为今后的对“新疆班”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韩两国历史渊源,在语言上也互相影响,至今仍保留并使用很多同形的词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词语在意义以及用法方面没有发生变化,一部分词语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本文旨在"求同存异",总结归纳同形的韩语分类词与汉语量词的意义以及用法,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的工作以及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偏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与"很"有关的偏误为数不少,值得引起重视.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加以收集、统计、分析、整理,试图找到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相似文献   

18.
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相似文献   

19.
孟瑞凡 《百科知识》2023,(15):61-62
<正>“是……的”句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及口语中均被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显示,在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是……的”句式的错误使用呈常态化趋势,共出现2629次,频率高达99.999%,占句型错误的41.5%。本文通过强调句式“是……的”的本体研究,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中的“是……的”句型偏误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出留学生习得偏误的类型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宇欣 《百科知识》2023,(12):75-76
<正>根据构式的抽象程度将构式分成实体性构式、半图式性构式和图式性构式。半图式性构式的组成部分有实体成分和空槽成分。“原来X,所以Y”因对使用语境有限制,外国留学生又难以体会该构式对语境的要求,常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将简要分析该构式和留学生的偏误,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