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语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情况,它使语言的表达丰富多彩,能更好地满足交际的需要。词义引申是形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词的引申义是指词义发展过程中由本义通过多种方式派生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和本义间有各种联系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相似引申、相关引申、相因引申。  相似文献   

2.
毛海蓉 《科教文汇》2009,(5):264-264
吃醋本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食习惯,现在人们随处可见的却是其比喻用法。本文拟从“醋”及“吃醋”的本义和引申义入手,探讨两词的语义演变历程,并列举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通过史料求证得出该词义引申的方式,对于我们研究由典故引申出新词义的这类词语(如“二百五”、“吃豆腐”等)也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琼 《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39-241
一词多义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的认知语言学对该现象进行了更为科学和合理的阐释。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修饰人类感官的形容词(感官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阐释,并从中探讨感官词词义引申的规律,结果表明:1)感官词的词义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感官,而是会跨越几个感官:2)感官词的意义除了描述生理现象,也能引申到心理现象.由具体映射到抽象领域。  相似文献   

4.
李丹云 《科教文汇》2008,(29):40-40
一词多义现象是不少学者怀疑、误解索氏符号理论的诱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索氏符号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对多义化的历时探索以及对多义化的认知解析,认为一词多义与索氏符号理论并不矛盾,多义词的词形与其任一词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理据性只存在于多义词的词义与词义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分支,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多义现象。法律翻译中,译员可借助法律语境、搭配习惯等因素来确定词义,并以CAT软件为辅助,以此提高译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礼”的本义;结合历代用“礼”的实例分析、梳理“礼”的词义引申演变过程;并适当解释“礼”词义派生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逍遥”一词意为漫步、散步等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情感状态,甚至认为“逍遥”在语境中带有伤感色彩.这种观点不恰当地把“逍遥”在语境中的引申含义都还原为词源学上的本义,并且混淆了语境的情感色彩与“逍遥”一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在先秦文献中,“逍遥”主要的引申含义是游戏、游玩,不能还原为单纯的散步、漫步,《庄子》则对“游戏”含义进一步引申,明确地用该词意指闲适、自得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8.
罗亚凤 《内江科技》2008,29(6):38-39
本文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词义转移,词义引申,词语的搭配,同类词区别使用方法,正确挑选出准确的医学术语。对快速传递信息,准确无误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闫璐璐 《科教文汇》2010,(28):122-122,134
多义动词的语义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传统的结构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派为例。结构语义学采用语义成分分析法来研究多义动词的语义。他们认为词义是词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形式语义学派认为句法和词义都能用一种精确的理论来解释。显然,这两个学派都带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多义动词"Get"的语义构建过程和构建机制进行分析,总结get不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多义动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一个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因此,在词汇的学习中,除了掌握发音、拼写及基本意思外,我们还应从词的起源、本义及引申义、构词法、近义词及反义词、词语搭配等方面有效地了解和运用它。  相似文献   

11.
崔楠 《科教文汇》2013,(29):84-85
词汇是所有语言技能的基石,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词汇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然而,英语词汇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习者对单词词义的掌握,它又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既要解决学习者的词义理解问题,又要面对学习者语言背景知识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语言的象似性,分别运用隐喻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体验模式将词义讲解和背景分析两者统一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转化现象,在需要掌握大量词汇的要求下找到词义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这样也可以使其更牢固地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12.
王丹 《科教文汇》2011,(8):132-133
本文试图从已知的关于语境的相关研究入手.采用示例分析的方式,重点从社会语境、情景语境、个人语境等方面探讨语境对词义的重大影响.旨在激发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语境知识的学习兴趣.引起其对语境学习的重视.以期对人们掌握英语的确切词义和恰当地运用词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靖安典  戴淑云 《科教文汇》2012,(29):127-129
作为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短语动词既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语义的整体性及多义性使其习得只能靠长期逐渐积累,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和结果,强调以经验为基础来认知包括抽象概念的客观世界。短语动词语义的多义性是靠词义扩展的隐喻机制实现的。通过分析短语动词中各个组成成分的语义然后进行意义整合可以判断其最终语义。  相似文献   

14.
张星 《科教文汇》2014,(19):128-129
词义在语境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语用调整。语言交际中,词义在特定环境里的每一次使用都会产生一个动态的、具有语境依赖性的、异于其编码概念的交际词义。词汇语用学正是对交际词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解释。关联理论为交际中词义的确定和心理认知过程提供了统一化的语用阐释,使词义获得一个正确、稳定和明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王晓婷 《科教文汇》2013,(26):69-71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这一概念起,隐喻由其修辞学范畴延伸至所有领域的词、句乃至篇章。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什和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以及近期兴起的由Forceville & Urios-Aparisi提出的多模态臆喻理论均使得隐喻得到长足发展。隐喻渗透于生活,受制于文化,相异于意识形态。隐喻可以以词、句、篇章为平台,以语境、文化、主体自治等为着手点,结合隐喻理论,进而考察隐喻对于意义构建的作用,得到简化交流理解障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吴昱昊 《科教文汇》2012,(26):71-71
古代汉语中,"为人"一词可以用来指人的道德品质,个性修养,人格特质,体貌特征,身体缺陷和生活爱好,在表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上,现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汉语的用法,但其余义项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史记》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着大量行为失范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背后有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即现代人意义世界的迷失。通过对现代人意义世界迷失的表现、原因的探究,找寻重构现代人意义世界的方向和道路,对于规范人的行为世界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境与意义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值、语境与结构、语境与解释。构建语境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概念的语义分析;加强对语境的文化-历史考察;加强对知识的情景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余本功  王胡燕 《情报科学》2021,39(7):99-107
【目的/意义】对互联网产生的大量文本数据进行有效分类,提高文本处理效率,为企业用户决策提供建 议。【方法/过程】针对传统的词向量特征嵌入无法获取一词多义,特征稀疏、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 基于句子特征的多通道层次特征文本分类模型(SFM-DCNN)。首先,该模型通过Bert句向量建模,将特征嵌入从 传统的词特征嵌入升级为句特征嵌入,有效获取一词多义、词语位置及词间联系等语义特征。其次,通过构建多通 道深度卷积模型,将句特征从多层级来获取隐藏特征,获取更接近原语义的特征。【结果/结论】采用三种不同的数 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采用对比相关的分类方法,SFM-DCNN模型准确率较其他模型分类性能有所提高,这说 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创新/局限】基于文本分类中存在的一词多义、特征稀疏问题,创新性地利用Bert来 抽取全局语义信息,并结合多通道深层卷积来获取局部层次特征,但限于时间和设备条件,模型没有进行进一步的 预训练,实验数据集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20.
危艳丽 《科教文汇》2013,(7):105-105,108
通过分析数词“两”和”a couple of”的模糊性、语用范围以及组合性特征,来揭示数词的模糊和虚指的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