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公孙大娘究竟手持何物而舞,长期以来聚讼纷纭,争论不休。笔者不揣冒昧,谨提出一点刍荛之见,以与研究者们共同探讨。 历来主要有三种分歧意见,一种说法认为公孙大娘《剑器舞》是空手而舞,根据是宋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乐部》中的解释,马端临说:“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伎,  相似文献   

2.
剑器舞臆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研究体育史、舞蹈史重要的资料。但剑器舞的内容如何?舞时究竟手持何物,历来是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体育文史》1985年第一期刊登了郑树荣同志的文章《公孙大娘何曾舞剑》,提出了重新探讨剑器舞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学术问题,现在还没发现新的史料能够说明剑器舞的内容。现将现代学者的不同看法摘抄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之作。唐人吟杜诗因时代相近,对诗中名物器具无甚疑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为杜诗作注者尤多,因去唐甚远,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就公孙氏持何物而舞说法便有三种:一为“舞剑”说。如清宋翔凤《过庭录·卷十六·剑器》持此说:“考郑嵎《津阳门》诗:‘都庐寻橦  相似文献   

4.
"傩舞"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百姓用以"驱逐四方疫鬼"的一种仪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傩舞增加了许多娱乐的成分,其舞步许多都能与现代舞曲的节奏合拍。研究发现,如独舞《开天辟地》,可以用迪斯科伴奏到底;《后羿射日》是双人舞,可以用伦巴和探戈音乐伴奏始终;又如《八仙上寿》,则是迪斯科、伦巴、慢四、探戈、华尔兹舞等舞步之大成,头、手、足、臀、腰配合默契,随着"嘭嚓嚓"的不断变化,时而狂热、时而深情、时而奔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不同的是配舞的音乐,现代舞是"嘭嚓嚓",傩舞用是"咚咚锵",然而节拍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傩舞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傩舞"能使家庭和睦、邻居团结,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的笔墨官司 唐代诗人社甫(712—77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下简称《剑器行》)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杰作。可是,什么是“剑器”呢?有的说“剑器即剑”,有的说“剑器非剑”。出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歧见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史籍对汉高祖刘邦"三尺斩蛇剑"进行考证,结论为:(1)剑的规格起源西周,分上、中、下三种制式",三尺"是上制,长度约合0.7米;重量为"九锊",即三斤十二两,折合为0.96公斤;剑身纹有大篆书体"赤霄"两字,还饰有七采珠、九华玉,剑刃如霜雪,剑匣上镶有五色琉璃;(2)"三尺斩蛇剑"存放在位于未央宫中的"武库",吕后曾将"武库"更名为"灵金藏";惠帝即位后改称"灵金内府";神爵元年(前61),中宗孝宣皇帝建"神祠"供奉;至晋元康五年(295)因武库起火而烧毁;(3)"佩剑"的风尚在汉朝重新开启,尽管"三尺斩蛇剑"的来源与结局充斥着"神"与"灵",但却是权力的道具,是武装建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一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长年以来为人们所争诵不已,尤其难得的是此诗还为今人研究当时的教坊舞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然而遗憾的是杜公在诗中没有进一步说明这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舞蹈,“神龙见首不见尾”。特别至后来,由于年代久隔,加以有关这方面资料的阙佚、“剑器”舞本身内容的演化等诸因,更是引起了后人对此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杨觉 《收藏界》2010,(5):79-81
全世界有两个国家铸造发行过"马剑"银币,一是英国,二是荷兰。本文说的是英国"马剑"银币。英国"马剑"银币因币背面有"马剑"图而名。"马剑"是一幅"圣乔治斩妖图",圣乔治武士身披战袍骑在高大的战马上,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挥着利剑刺向马蹄下的有翅膀的海妖(也有人称"飞翼兽龙")。此图案由意大利人庇斯特鲁西设计的,被英国人认定是表现大英帝国君王的权威,深得统治者宠爱。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影响遍及海外,他笔下的武功描写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百花错拳"、"唐诗剑法"、"乾坤大挪移"等等,早已深入人心。他笔下的武功描写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是多重人生境界的体现。从"有剑"到"无剑",从"有招"到"无招",金庸正是借武功最高境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唐代军事体育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特别重视军事体育活动,军中的各种活动都同体育密切相关.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河洛文化中我国唐代军事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考证,发现唐代选拔军事人才以军事体育才能为主要标准,其主要体育活动是舞剑浑脱、投石、拔距、蹴鞠、田猎、负重等,军事体育活动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使唐人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剑舞是一种以剑为道具的舞蹈,其起源颇早,最初应为楚地祀神的舞蹈,为神巫通灵所凭。其后变为军中之舞,兼具格斗动作的演练与娱乐性的表演。一直至汉代,军中仍流行此类剑舞。而随着社会上“百戏”的兴起,剑舞动作的实战性大大减弱,而表演性则获得提高,出现了杂技类的剑舞。唐代时,随着胡乐在中华的流行,融合了武术与杂技,以技巧性为特征的剑舞得到空前发展,并与乐曲相配,形成了配乐表演的套路。随着剑舞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也开始由单人舞向多人舞,由展示剑术向敷演故事演化,形成了类似于后代舞台剧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史籍对巴渝舞进行考证,研究结论:(1)巴渝舞源于先秦渝水之滨的板楯蛮舞蹈,得宠于汉,宋元时期略有沉浮,复兴于明,尔后生生不息。(2)受汉高祖赏识,巴渝舞由蛮夷之技晋升为宫廷雅乐中的"武舞"和"清乐",直至晚唐,接近千年之久。(3)因为是正乐的缘故,衍生了与巴渝舞相关的新的舞、乐、曲、辞,这些文化的遗存,使这一舞蹈得到更广泛的传播。(4)巴渝舞的格调以"祭祀"为主要特征,是挽歌的一类。  相似文献   

13.
剑起源于商代,剑的主要作用是防身自卫,利于近战。同时,剑的制作精美、舞韵潇洒,并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尚武的标志和身份的象征。剑作为中华武术兵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较早,流传甚广。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的发展,剑术也逐渐多样化,剑的文化特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剑因其身薄体轻,在战场上的攻击力不大,逐渐被战争所排斥。但战争对剑的排斥并未使其绝迹,相反,武术的发展使剑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茅古斯舞,同时被我国舞蹈界和戏剧界专家认定为中国舞蹈、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从其服饰、道具到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茅古斯真实地反映了父系社会初期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状况。解读其表象背后蕴含的自然、图腾、祖神、生殖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宗教信仰符号及美学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承载厚重的艺术形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爱华 《体育学刊》2003,10(3):60-62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学科原理,结合献资料、背景综合分析,对三峡库区巴人体育——“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巴渝舞在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嬗变为两支:一支是在汉初被列入宫廷燕乐,自汉至唐,长达千年;另一支是巴渝舞之精华,即民间巴渝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演化为三峡库区巴人后裔的“羽人舞”、“盾牌舞”、“踏蹄舞”以及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摆手舞”,它们都在民间流行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混乱杀伐的时代,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剑术及其理论得到了最大的发展,为了满足当时攻防杀戮的需要,练剑习艺在当时有着最广泛、最普遍的基础。剑术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出现了程序化的趋势,这便是剑术套路的雏形;同时,因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剑术逐渐摆脱了它原有的目的,走向了艺术和美学。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活动目标,体用兼备,打练结合,并融健身修身、防身自卫、娱乐审美为一体,富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的身体运动的剑术。  相似文献   

17.
盛唐剑舞文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唐朝的剑舞文化为切入点,对盛唐时期剑舞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做详细地考证与论述,探究盛唐剑舞文化对后世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旨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八卦龙形剑由我国著名武术大师郑怀贤先生创编。八卦龙形剑的创编,理出八卦,剑理深刻,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意蕴龙形,剑意高远,民族文化特征鲜明。八卦龙形剑,剑路流畅,套路结构脉络清晰;剑势优雅,套路形态跌宕多姿;剑招多变,套路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掌握汉中市广场舞开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等。研究结论:汉中市广场舞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噪声扰民比较普遍;无固定的场地,器材匮乏,锻炼环境没有保证;无专业人员进行组织联系;人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对策: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广场舞的健身价值;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适当增加健身场地;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举办社区广场舞比赛,以赛代练;加强汉中市广场舞健身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