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天地》2006,(9):44-44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长沙晚报2005年8月24日刊发的消息《3.5万元救命钱留给病友》(主创:阵国忠)荣获一等奖:这是今年湖南新闻界获得的惟一一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长沙晚报社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新闻界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长沙晚报》是担负着机关报职能的晚报,近年来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其经验和体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必读性是党报权威的显现;可读性是晚报个性的张扬;耐读性是文化品位的提升。作为权威主流媒体,必读性、可读性、耐读性,一个都不能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质量是报纸的生命线。报纸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需要捍卫质量这根生命线!  相似文献   

3.
《长沙晚报》有一个受读者追捧的名牌版面叫《城市·热读》。该版是《长沙晚报》作为机关报晚报抢占市场的一个创举,借以让晚报在零售市场与其他都市报竞争。《长沙晚报》自2004年初开办城市·热读(原名今日热读)版至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发现热点、追逐热点,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4.
没有人怀疑中国新闻奖的权威性,也没有人怀疑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激烈竞争程度——尤其是中国新闻奖中的一等奖作品,一定是经得起推敲和研判的响当当的东西。 北京青年报刊发的《法警背起生病被告》一文(以下简体《背起》)就是这样的作品。 江总书记在提出的“三个创新”中强调了制度创  相似文献   

5.
易鹰  刘韶林 《新闻天地》2006,(10):32-32,33
2006年7月18日,中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首席记者、政法机动部副主任陈国忠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湖南省惟一一个一等奖。当同事打电话将这一《长沙晚报》创刊50年零的突破的喜讯告诉陈国忠时,他正一个人开车在采访的路上……“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诗人冰心的短诗,道尽了天下多数人成功的原由。而长沙晚报内外熟悉陈国忠的人,则用“天道酬勤”作为他获得成功的注解。以“机动记者永远在路上”自励的  相似文献   

6.
机关报晚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报业群体,面对纯晚报、都市报的严峻挑战真的无所作为吗?答案并非如此,关键是机关报晚报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机关报晚报具有“四大优势”:“品牌优势”、“主场优势”、“信誉优势”、“血缘优势”。《合肥晚报》从报情出发,依据“四个优势”提出“三办三不办”,具体从创名牌栏目、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抓好独家新闻三个方面去操作。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纯晚报来说,机关报晚报往往被认为是竞争中的弱者。然而,只要发挥好机关报晚报的优势,便可赢得竞争。机关报晚报的优势有哪些?我们认为,首先应发挥好权威性的优势。 机关报晚报一姓“党”,二姓“晚”,就长沙晚报而言,当然还要加上三姓“长”。姓“党”,就是要完成好党委机关报的职能,党委机关报就是要说党的话,说好党的话,这样才会有权威。具体来说,党委机关报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8.
张林 《传媒观察》2008,(1):35-36
目前,地市级晚报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既面临省级或者省会城市晚报、都市报的大兵压境,又面临本地各种媒体的相互竞争。以《淮海晚报》为例,《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在淮安掀起从发行到广告、新闻的全面竞争,他们在人力、财力方面具有地市级报纸无可比拟的优势;本地的《淮安日报》是市委机关报,电视、网络又具有传播手段上的优势。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一条路: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24日《长沙晚报》刊发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该文刊发之后,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纷纷向患者伸出援助之手。是真情感动了人们,又是真情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真爱,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相似文献   

10.
苏州,是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又是处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名城。作为这座古城名城的党报——《苏州日报》,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尤其是包括一个难得的一等奖,这在全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中创造了奇迹。2007年以来,全国新闻界特别是全国地市级党报前来学习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甚至有不少专家和学者称其为“苏州日报现象”。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苏州日报》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迈出如此矫健的步伐,打造出如此惊人的精品工程?在跨入2008年新年之际,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刘文洪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与其采访交流中,刘社长道出了他们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的“苏州日报现象”奥秘。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苏州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高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仅仅6个年头,却在党的新闻事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多次在江苏省和全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奖,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二次获奖,尤其是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全国惟一获得一等奖的地市级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的国家级大奖,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论文,至今已评选16年,期间共计3105件作品获奖,一等奖423件,其中有不少可谓是传世佳品,如撰写邓小平同志骨灰洒向大海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等。作为新闻工作者能有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件梦寐以求的事。2006年在南昌评选出了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的作品。67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评选,几百件作品参评,竞争异常激烈。通过优中选优,全国广电作品选出6件一等奖,二等奖15件,三等奖20件。在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消息类只有一条就是江西卫视采制的《地震灾区第一夜》。那么为什么这条新闻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对这条新闻的分析是否能看出些许中国电视消息的评奖趋势呢?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2009,(12):9-9
本刊讯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浙江省选送的参评作品中,温州晚报专栏《雪君工作室》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杭州日报副刊作品《1980年,四个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另有9件作品获二等奖,5件作品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长沙晚报2003年2月16日上的言论《中国人过中国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言论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往往是客观事物急剧变动的一种状态,其因时效性更强而备受新闻媒体重视和关注。《长沙晚报》注重从突发新闻事件中发现与挖掘重大典型报道,抓出了三个中国新闻奖。本文就在突发新闻中发现与挖掘重大典型报道的实践和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似乎对我眷顾有加,由本人撰写的两件作品在评选中有幸同时获奖:评论《中国人过中国节》获言论类二等奖,论文《由同题竞争到新闻独创》获新闻论文类二等奖。这对已在新闻战线摸爬滚打了20年的我,以及我所竭诚服务的长沙晚报,无疑是莫大的鼓舞。《新闻战线》的  相似文献   

17.
综观郑州报业市场,1995年之前,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晚报》以其机关报和都市报双重身份位居霸主地位,无人能敌。这一切随着1995年8月1日《大河报》的创刊而迅速改变。在《大河报》的强烈冲击下,《郑州晚报》步入危机。2002年,不肯认输的《郑州晚报》奋起反击,《郑州日报》复刊,履行机关报的职责,而《郑州晚报》完全改版为都市报,从此郑州报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18.
周凯波 《新闻天地》2001,(10):38-42
2000年12月11日隆平高科上市的当日,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在《长沙新闻》中抢发了一条《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的电视新闻(这条时长为3分25秒的消息全文附后)。长沙广电人凭这条新闻享受到了极高荣誉:在获得湖南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之后,今年7月又登上了中国新闻奖的最高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在内的湖南新闻界得此奖零的突破。这是不是恰巧碰上的一时机遇呢?  相似文献   

19.
按照晚报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晚报可分为三种类型:纯晚报(如《羊城晚报》)、日报办的晚报(如北京日报办的《北京晚报》),机关报晚报。机关报晚报已有近50家。泉州晚报即属于此类晚报。 有人认为,机关报晚报既不像机关报,又不像晚报,不伦不类。我们则以为,赋予晚报以机关报的任务,是新闻界的一大改革。融机关报和晚报于一体,办一张既有别于机关报又不同于纯晚报的独具特色的机关报晚报,是我们泉州晚报10年来致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是河北日报为迎接党的十六大推出的专栏《排行榜上看河北(1997—2002)》中的一篇。这篇反映一个地方某个方面成就的稿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消息一等奖,事先是没有想到的。认真梳理整个采写过程,有一些体会还是值得和同行交流的:认真实践“三贴近”要求,把握好新闻采写的三个原则,即钻进去、跳出来、再近些。钻进去,就是要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真正钻进一个或几个行业、领域,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既做“杂家”,又做“专家”;跳出来,就是要能够摆脱束缚,以平常人的视角观察所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